煙草在線專稿 烤煙產業是云南省永德縣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長的重要產業之一。近年來,永德縣委政府緊緊抓住國家煙葉生產布局調整和市委政府把永德確定為全市重點煙區之一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堅持以“鞏固提升、穩中求進、提質增效”為主導,圍繞建設全市規模最大、品質最優、效益最好的煙區的目標,把永德建設成產業布局合理、保障能力突出、品牌效應凸顯的高原特色生態現代煙葉重要生產基地。2013年,永德縣制定了《2014年—2016年烤煙產業發展規劃》,如何進一步促進永德縣烤煙產業發展,使烤煙產業由新煙區向大煙區轉型、由區域特色優勢向市場品牌優勢轉型,走出一條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的新路子,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一、烤煙產業發展現狀
永德縣烤煙種植開始于50年代,但未獲成功;70年代又作種植烤煙嘗試,但因種植、烘烤技術和政策、市場未成熟,以失敗告終;1991年又一次在德黨鎮大壩村試種200畝并獲得成功,從此烤煙作為一項產業發展,發展中雖有起落,但持續種植至今。1993年掀起第一次種植高潮,種植范圍曾一度擴展到12個鄉鎮,種植面積達2萬余畝,但由于技術指導和政策配套未能跟上,煙葉產量、價格低,效益不明顯,烤煙產業發展艱難。1994—1998年期間,受政策導向和盲目發展等因素影響,次適宜地塊也大量種植烤煙,產量、質量、效益也沒有充分的體現出來。2001年起,縣內烤煙生產逐步走出低谷,處于優化區域布局,提高煙葉質量和效益的調整階段,基本實現了恢復性發展,成為我縣繼蔗糖產業后又一個典型的公司+基地+農戶的成熟產業,為實現農民增收、財政增長,推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貢獻。
2013年全縣烤煙種植共涉及9個鄉鎮71個行政村614個村民小組14275戶種煙農戶,共完成烤煙移栽9.2萬畝。實現收購煙葉24.5萬擔,煙葉總產值2.99億元,實現煙葉稅6578萬元,平均每公斤24.39元,畝產值3247.8元,戶均產值21109元,為全縣30.1萬農業人口人均增收993元。全縣烤煙生產累計投入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2249萬元,其中煙草補貼5864萬元,國家補助360萬元,政府投入4019萬元,群眾自籌2006萬元。與“十一五”期末2010年相比,煙葉收購總量從5.732萬擔增長到24.5萬擔,增長率為327.5%,中上等煙比例從85.63%增加到96%,增長10.37個百分點;煙農收入從0.43億元增加到2.99億元,增長率為601.73%;烤煙稅收從936.7萬元增加到6587萬元,增長率為603%。
2013年止,全縣有臥式密集型烤房5497座,普通立式小烤房3169座;煙區公路建設2181公里;建設煙用水池33633立方米;有收購點12個,育苗點20個,建設提灌站12個,基礎設施配套受益面積71200畝。與“十一五”期末2010年相比,臥式密集型烤房從337座增加到5497座,增長率為1531%;普通立式小烤房從3139增加到3169座,增長率為0.9%;收購點從5個增加到12個,增長率為140%。
二、烤煙產業發展優勢和制約因素
(一)烤煙產業發展有利條件
1.烤煙產業發展市場環境。永德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條件和優越的輪作條件,屬甜香型風格突出的“西南部南汀河流域”特色優質煙葉區域。通過近幾年來全縣各煙葉產區的煙葉樣品的化學成分分析表明,煙葉區域特色明顯,有焦甜感,內外質量皆好。外觀質量煙葉開片好、組織疏松、成熟度好、顏色橘黃、油潤豐滿,具有顯著的清香型特點,其香氣質較好,香氣量足,吃味醇和,勁頭適中,雜氣小,刺激性小,燃燒性較好,煙灰灰白,可用性較高。主要化學成分:總糖占27.17%,總氮1.92%、煙堿2.65%,鉀2.04%,糖堿比11:35均在適宜的范圍內。煙葉的質量風格特色,是自然生態條件所決定的,是中式卷煙原料的基本要求,我縣的自然生態環境符合優質煙葉生產,生產的煙葉區域風格特點突出,深受國內外各卷煙工業企業的喜愛,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目前,永德的特色優質煙葉已經得到了湖南中煙等工業企業的充分認可,煙葉進入了“中華”等重點品牌的配方,初步在業界確立了永德優質特色煙葉的品牌形象。
2.永德縣烤煙產業發展社會環境。一是在新煙區的建設中,市委、市政府和市煙草專賣局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我縣積極建設基本煙田,加快煙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新煙區發展條件,積極推動技術進步,不斷提高管理和生產水平。二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烤煙產業發展,出臺了《中共臨滄市委、臨滄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烤煙產業發展的意見》和《臨滄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煙葉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煙葉產業的發展目標,健全和完善了烤煙生產的政策,堅定了各級政府發展煙草產業的信心和決心,激發了廣大煙農的積極性。三是廣大煙農有強烈的脫貧致富愿望,從上世紀90年代起二十多年的實踐,使廣大農民群眾充分認識到,有各級煙草企業的“龍頭”帶動,種植烤煙是群眾穩定增收的可靠保障,因此在永德發展烤煙已有穩定的群眾基礎。近十年來,廣大煙農積極參加各種烤煙生產技術培訓和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烘烤經驗;四是永德煙草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在臨滄市煙草公司的幫助下,樹立的良好的形象,特別是與河南中煙合作共建基地的成功經驗,為永德“十二五”烤煙產業發展目標的實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烤煙產業發展資源環境。土壤條件:國土總面積3224.5平方公里,實有上報耕地面積540794畝,最適宜種煙1401—1800米的海拔區域國土面積有131.7萬畝,具有廣闊的種煙土地資源空間;氣候條件:氣候總體由印度洋暖氣流及青藏冷氣流所控制,屬低緯度高海拔的南亞熱帶河谷季風性氣候,有北熱、南亞熱、中亞熱、北亞熱、暖溫、中溫、寒溫7個氣候帶,具有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干濕季分明;水利條件:境內水利資源豐富,煙區主要河流有怒江、南汀河、勐波羅河、大勐統河、永康河、賽米河、南榨河、秧瑯河等5公里以上流程的河流84條,總長800余公里,每平方公里有河流0.25公里,水資源總量18.5億立方米,年降水量42億立方米,地表水徑流量約18億立方米,地下水約6億立方米。全縣建有大小水利工程3173件,有中型水庫一座,庫容3110萬立方米,小一型水庫3座,庫容514萬立方米,小二型水庫5座,庫容274萬立方米以及若干的塘壩和水窖,總庫容量4180萬立方米,可控水量11563.65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88250畝,有效灌溉率達27.5%;社會經濟條件:永德縣現轄3鎮7鄉,適宜種煙鄉鎮為:大山鄉、班卡鄉、德黨鎮、小勐統鎮、永康鎮、亞練鄉、勐板鄉、崇崗鄉、烏木龍鄉。全縣有10個鄉鎮,118個村居委,1634個村民小組,7.12萬戶農戶,30.91萬農業人口,其中鄉村勞力18.11萬人。完全可以滿足全縣烤煙產業發展的需要。
(二)烤煙產業發展制約因素
1.煙葉生產基礎設施仍然較為薄弱。“十五”、“十一五”期間永德加大煙葉生產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全縣煙區煙水、煙路、烤房等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但隨著新煙區建設步伐的加快,全縣種植烤煙面積擴大,煙葉生產基礎設施仍然較為薄弱。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縣內降水雖然豐沛,但時空分布不均勻,春旱夏澇、冰雹頻繁,季節性和工程性缺水,是影響永德烤煙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多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和煙草企業逐年增加煙水工程投資,但由于工程項目的規模小、效益低加之建后管理不到位,到目前為止煙葉大面積的生產仍然是靠天吃飯,抵抗自然災害能力較弱;二是我縣煙區主要分布在山區、半山區,雖然近幾年實施的一部分“通達”工程較大的改善了部分種煙鄉鎮的交通條件,但絕大多數的種煙鄉鎮鄉村公路和田間機耕路等級較低,“晴通雨阻”現象較為突出,一到雨季燃煤、生產物資和煙葉往往需要人背馬馱進行運輸,嚴重的制約著烤煙產業的發展;三是煙站建設工作滯后,隨著產業的發展,全縣煙草系統先后在各鄉鎮投資建成一批煙葉收購站點,滿足當時煙葉生產收購使用,由于受歷史條件的限制,這些煙葉收購站點規模普遍偏小、設施簡陋、功能不全、布局不合理,且大部分位于山區或半山區,交通運輸不便。隨著我縣煙葉生產規模逐步擴大,大部分煙葉收購站點無論是生產設施還是生活設施,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工作的發展需求。
2.烤煙生產技術力量薄弱。全縣烤煙生產技術力量薄弱,煙區勞動者素質偏低,基層隊伍亟待加強。隨著煙葉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要求,生產組織形式、專業化服務、技術培訓等工作有待進一步提高。
3.煙葉生產機械化程度低。全縣的植煙土地多為山地,不具備大型機械化作業的條件,有待提高適宜山區的中、小型機械作業水平,以適應專業化、規模化生產的發展要求。
4.部分煙區輪作難度大。部分煙區輪作難度大,或輪作間隔時間短,導致病蟲害發生日趨嚴重。由于烤煙種植面積逐年擴大,部分耕地輪作難度大,即使輪作也是間隔周期短,導致土壤養分失衡,肥力下降,病蟲害日趨嚴重,特別是中后期根莖類病害的發生,一定程度影響了煙葉質量的提高。
5.種煙地塊較為零散,集約化生產水平較低。我縣煙區主要以山區、半山區為主,山大坡陡,相對平整連片面積少,有效耕地較為零散,連片程度不高,生產計劃指標被零星分配到千家萬戶去種植,導致煙葉生產點多面廣,資源內耗嚴重,生產成本增加,加大了技術指導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嚴重制約了永德煙葉生產整體水平的提高。
6.產業之間存在爭地的突出。近年來,由于蔗糖、茶葉、核桃等經濟作物和其他農副產品市場價格不斷上漲,導致其他農作物與烤煙產業爭地現象比較突出。
三、烤煙產業發展的對策思考
永德縣烤煙產業發展要以增加農民收入、培植財源、做強企業為根本目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