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 “安徽煙葉重點發展皖南煙葉,皖南煙葉重點發展‘焦甜香’煙葉。”安徽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局長、總經理問武說,“近年來,以‘做精做強,做成精品’為目標,我們確立了這樣的煙葉發展戰略。”
從2000年,安徽煙葉生產進入恢復期,其后,歷經“北煙南移”區域調整,皖南已成為安徽省特色優質煙葉主產區。至2013年,皖南收購煙葉50.5萬擔,其中“焦甜香”特色煙葉36萬擔,占總量的71%。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4年4月21日,“皖南焦甜香烤煙系列標準”正式發布。
聚焦“焦甜香”:抓特點,成亮點,建品牌
“至少在國內,圍繞煙葉某個香韻特征,打造烤煙系類標準,還是首次!”在“皖南焦甜香烤煙系列標準”評審會上,一位行業專家如此評價。
這位專家所指的香韻,是“焦甜香”。皖南煙葉與津巴布韋煙葉的類似風格特征。早在2003年,全國煙葉技術生產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外的32個國際型優質煙葉樣品參評,皖南煙葉就因突出的“焦甜香”風格,以84.5分高居榜首。
按照感官特征,國內烤煙大致分為濃香、清香和中間香3大香型;每一香型,都由不同類型、強度和結構的香韻構成。目前,已知烤煙香韻有15種,“焦甜香”正是濃香型煙葉的典型香韻之一。
“抓特點,成亮點,建品牌”,以此為思路,安徽煙草構建了“皖南焦甜香烤煙系列標準”。
“所謂‘特點’,就是皖南與津巴布韋緯度相同、生態相仿、煙葉相近;所謂‘亮點’,就是皖南煙葉濃郁而鮮明的‘焦甜香’風格;所謂‘品牌’,就是要做精做強皖南煙葉,將其塑造為行業的一張名片。”問武解釋道。
目前,原料市場格局相對穩固,競爭態勢如此,皖南煙葉要脫穎而出,必須要以“品牌化”為旨歸。而能否成為“名片”,除了特色、品質,還要看皖南煙葉能否給予工業企業的品牌提供相匹配的原料支撐。
從現實情況看,皖南“焦甜香”煙葉確實有比較旺盛的市場需求。其主要客戶包括上海煙草集團、安徽中煙、湖南中煙、浙江中煙等,“焦甜香”煙葉已成為這些工業企業高檔名優卷煙的重要原料。相關工業企業,亦在穩定風格特征和內在質量前提下,相繼開展配方模塊、綜合葉組替代技術和配方打葉等項目研究,逐步提升皖南煙葉在卷煙配方中的貢獻率。
幾年來,在與工業企業的合作中,皖南“焦甜香”煙葉經歷了從業務往來,到獲得認可,再到品牌依賴的過程——這成為安徽煙草打造“焦甜香”品牌的“底氣”。
標準指向:說得清,道得明,可復制
基于皖南煙葉的歷史和現實,建立“皖南焦甜香烤煙系列標準”,打造自己的原料品牌,于安徽煙草而言,勢在必行,更勢在必得。
“焦甜香”品牌化,有兩個基本要素,一是特色優質,二是具備規模。“從某種程度講,這兩個要素之間矛盾和沖突不可避免。”安徽省局(公司)煙葉處處長邵伏文說,特色品質,適于小范圍控制,不便成規模。但從另一角度講,不具備規模便無所謂品牌,而規模化之后,確保均質化又是一個難題。
所以,在規模化的基礎上,如何實現“焦甜香”特色“可復制”,成為皖南煙葉創牌之路上一塊繞不開的界碑;而“可復制”從期待轉變為現實,則要以完整系統的生產管理標準為前提。
具體而言,這樣一套標準要破解這幾個命題:
“是什么”——“焦甜香”的技術解碼;“怎么來”——“焦甜香”的形成機理;“怎么出”——“焦甜香”煙葉的種植管理;“怎么樣”——“焦甜香”的質量評價。
安徽省局(公司)副總經理董建江認為,只有弄清這些問題,皖南“焦甜香”煙葉才能“說得清、道得明、可復制”,才能真正解決規模與特色優質之間的矛盾,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品牌。
“之前,皖南煙區不是沒有生產技術標準,但相比之下,這一次顯然更系統也更‘聚焦’。”董建江解釋道。前一套標準,旨在確保安徽產區煙葉的整體質量,要破解的是一個寬泛意義的命題。而這一次,則具體到皖南煙區、針對“焦甜香”煙葉,聚焦特點和亮點,鉆進去、深下去。
新標準的突破和作為,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質量要求,從外觀、常規化學成分、感官、香味成分、物理和安全性6個方面,規定了“焦甜香”的質量要求,回答了“焦甜香烤煙是什么”;生態環境要求,從地形地貌特征、氣候條件、環境安全等方面,規定了“焦甜香”的環境和區域要求,回答了“在什么地方什么環境生產焦甜香烤煙”;生產技術,從生態維護和關鍵技術等方面,規定了煙葉生產技術規程,回答了“用什么技術生產焦甜香烤煙”;管理規范,規定了“焦甜香”的生產組織管理,回答了“用什么管理制度和措施保障焦甜香煙葉生產可持續”。
“這四部分內容,共細化為10大標準。”安徽省局(公司)煙葉處高級農藝師韓永鏡認為,明確具體標準,皖南煙葉“焦甜香”的來龍去脈才能“說得清、道得明、可復制”。“通過管理科學化、生產現代化、管控標準化,最終保障品質特色化、促成原料品牌化!”
樹立“參照系”:用意誠,用心深,用力勤
聚焦原料香韻,來打造一套生產技術標準體系,安徽省局(公司)為行業特色優質煙葉開發樹立起了一座頗有價值的“參照系”。而樹立這樣一座“參照系”,并非易事。
這一套標準,是一次提煉,凝結了皖南煙葉的十年探索。
從煙草種植在皖南歷史上淡出、間斷,到“北煙南移”,皖南成為安徽煙草種植的主產區;從原料特色不明晰,到“焦甜香”成為皖南煙葉的標志性風格——其間,皖南煙葉在不斷試錯、檢驗、學習、提升,如“動態管理”、“8點精準密集烘烤工藝”、“質量追溯系統應用”等技術管理手段,都打著鮮明的皖南烙印,所為的就是,彰顯出濃厚的“焦甜香”風格。
這一套標準,是一次沉淀,展示了工商研的智慧結晶。
標準體系中,生態選擇與維護標準,應用了“皖南特色優質煙葉風格形成機理及配套技術研究項目成果”,此項目曾獲行業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借鑒了安徽中煙2012年8月發布的“焦甜香品類卷煙技術研究成果”,這成為標準體系中烤煙質量標準的主要依據;吸納了上海、湖南、浙江等工業企業對皖南煙葉質量的評價與研究,有關科研院所在皖南開展優質特色煙葉項目研究的實驗成果,這是標準體系中質量、環境、技術標準制定的主要參考。
這一套標準,還是一次淬火,是技術專家集體錘煉的結果。
2013年10月,初稿形成,進入打磨階段;2014年1月,安徽省局(公司)兩次組織專家,對送審討論稿進行初審,提出34條修改意見;2014年3月,經歷了二次修訂完善,總共參照修改意見100余條,對標準格式規范后,形成送審稿;2014年4月,審定委員會提出36條主要修改意見,在又一輪修訂完善之后,報批稿才最終成形——其形成之艱難反復,足見標準制定過程中專家集體的用意之誠、用心之深、用力之勤。
??? 短評:
??? 品類構建格局之變或由此開啟
如果說“皖南焦甜香烤煙系列標準”是一個個性化的存在,那么,其個性化正在于,它聚焦煙葉某個香韻特征而“量身定制”。
顯然,這樣的標準體系為皖南煙葉“焦甜香”特色提供了有力的物質和技術支持。記者認為,如果將其意義放在一個更大的背景下考量,該標準體系的發布,也許預示著行業品類構建開啟了“軸心”時代。
所謂“軸心”含義有二:其一,品類構建是行業的一個中心命題;其二,品類構建不是以“點”,而是“線”甚至“面”的方式推進。
而就目前行業企業現狀來看,品類構建如何實現“有支撐、成體系、能感知”,還多集中于工業環節、集中于車間制造、集中于技術工藝。置身于全產業鏈的層面看,這樣的構建方式,其實只能算作“點”。
所謂“線”甚至“面”,在記者看來,也就是,品類構建要從“車間”延伸到“田間”,從“一支煙”追溯至“一片葉”。因為,只有農業環節,才是品類構建真正的“原點”。不追溯到這一“原點”,品類的支撐可能不會牢靠、體系的基礎可能不會穩固、感知的依托可能不會結實。
從這個層面看,“皖南焦甜香烤煙系列標準”發布的意義,就在于“它”成為品類構建連接工業與農業、車間與田間的一條線。顯而易見的是,“焦甜香”,于安徽中煙而言,是卷煙的品類;于皖南煙葉而言,是煙葉的特色——在品類構建中,正因為“皖南焦甜香烤煙系列標準”發布,“焦甜香”才能夠從原料到產品一以貫之。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