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草在線據《河池日報》報道 發展烤煙,是村民發家致富“短、平、快”的項目,能為當地老百姓謀取更大福祉。近日,網友“媒體人”在河池網“河池論壇”發帖:河池煙葉種植第一大村在哪?眾多網友隨后紛紛跟帖,提出參考意見。有網友建議到南丹縣芒場鎮考察,那里是種煙名鎮。
連日來,記者帶著廣大網友提出“河池煙葉種植第一大村在哪?”的問題,向河池市煙草公司以及各縣(市、區)打聽煙葉種植情況。據了解,南丹、羅城、天峨等縣是我市傳統煙葉種植大縣。其中,南丹縣芒場鎮的蠻降村,今年煙葉連片種植3360畝,是河池名副其實的煙葉種植第一大村。而月里鎮上稿村以煙葉連片種植1350畝,排名第二。
蠻降村位于南丹縣芒場鎮駐地東北部約35公里處,東鄰貴州省荔波縣小七孔鎮,南靠波鸞村,西部和北部與貴州省獨山縣新麻尾鎮接壤,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由于地緣和歷史等多種原因,當地群眾一直沿襲著傳統的農耕生活,經濟水平較為落后。2007年,全村烤煙種植60畝,人均年純收入不足600元。
據了解,蠻降村有2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00人。2011年前,該村大部分群眾在煙葉種植上還是持著“觀望”態度,家庭收入完全靠外出務工,村子里90%的年輕人往“南飛”。
是什么力量使蠻降一躍成為全市“煙葉種植第一大村”?
記者在該村走訪得知,這股力量來自上級黨委、政府的“陽光政策”,來自該鎮黨委、政府提出的“產業壯鎮”發展目標。在“一張葉”上做足文章,使“金色”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
為了提高群眾烤煙種植的積極性,該鎮黨委、政府在落實優惠政策、強化科技培訓、注冊成立烤煙合作社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對烤煙種植戶優先協調解決生產期間所需的貸款、優先享受鄉鎮農機具購置補貼、優先協調開展土地流轉等政策,全力支持烤煙種植生產。
今年,芒場鎮早規劃、早宣傳、早發動,積極配合包片的芒場煙葉站技術人員,組織村干、隊干進屯入戶提前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在宣傳發動過程中,蠻降村還承諾將危房改造、人畜飲水、一事一議財政補貼等惠民政策優先安排給種煙屯和煙農。通過廣泛宣傳,很多勞動力放棄外出務工,紛紛加入到種煙隊伍中來。
??? 在煙葉生產期間,蠻降村積極配合煙葉技術員做好育苗、移栽、施肥、除草、中耕、打頂抹芽、科學烘烤和分級扎把各個環節的技術宣傳,讓煙農增添了發展烤煙的信心,堅定了發展烤煙的決心。
同時,該鎮推行煙葉種植合作社運作。建立起現代煙草農業“煙草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規模經營。開展煙葉生產互助合作,既降低煙葉種植風險,又提高煙葉質量和種植效益,從而推動煙農收入的持續增長。
南丹縣煙葉生產管理局辦公室透露,蠻降村煙農及煙葉種植,每年呈上升趨勢。從2011年的380畝增加到2012年的1003畝;2013年,全村139戶村民種煙3085畝,銷售煙葉8445.085擔,實現總產值949.23萬元。僅烤煙一項,去年該村戶均收入2.2萬元。
“金葉”鋪就致富路,2007年與2013年的全村人均年純收入形成鮮明對比。該村村委會副主任覃國丹發出感嘆,改變傳統的農耕生活發展煙葉種植,實實在在地增加了群眾的經濟收入。短短的幾年時間,該村人均年純收入從不足600元一躍到了2300元。
“種植烤煙每畝可收入3000元,水稻種植每畝約1000元。”覃國丹算著經濟賬。她稱,近年來,村子里農戶嘗到了“甜頭”,全村80%以上農戶種植煙葉,最少15畝,最多則達60畝。今年,全村“80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參與種煙就達80多人,全村煙葉種植面積3360畝,占全鎮種植烤煙面積7878畝的43%左右,一躍成為全市村屯煙葉種植“第一大村”。
如今,蠻降村的一片片煙田長勢正旺,一座座煙樓拔地而起,一個個煙農喜笑顏開。100%的種煙戶建起了“小洋樓”,家家戶戶用上了“三輪車”。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