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隨著群眾維權意識和法制意識的不斷提高,加之改革發展進程中各種利益訴求的沖突,造成的一些社會矛盾越來越多。歸根結底是溝通機制和渠道的不暢通,使得群眾的利益訴求和政府的政策措施無法形成有效的對接,從而導致矛盾越積越深、沖突越鬧越大。為了減少群眾上訪,往往采取“堵”的方式阻止群眾上訪,然而,一味的堵只能暫時的壓制群眾情緒。不但無法消除矛盾,反而會加深矛盾甚至使矛盾進一步激化。因此,必須通過下訪的方式,傾聽群眾訴求、解決群眾困難,用實際行動將各種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要先下訪。沒有經過充分的調研而制定的政策就是憑空捏造,執行起來也肯定是大打折扣、甚至南轅北轍。工作中的許多決策都是通過下基層調查研究,反復征求群眾意見,集思廣益而產生的,而一項政策措施是否符合實際、是否符合群眾的要求、體現群眾的意愿,也是在集合了廣泛的群眾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而形成的。應該在政策還沒出臺、制度還沒制定、措施還沒實施之前,就積極下訪。深入到基層、深入到群眾中去,傾聽他們的訴求,并把群眾的意見作為制定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據,提高政策的符合性和實用性。
要勤下訪。日常工作中經常發現,一些領導干部往往借口事務性工作過多,影響了下訪調研工作的開展。這不僅對個人工作能力的提高無益,更必然會導致出臺的制度和措施等不符合實際情況,為矛盾糾紛的發生埋下伏筆。要經常性的深入到基層群眾中,堅持定期的調查研究制度,開展不定期的意見征求活動。在措施出臺前、工作開展中、制度實行后進行頻繁的調研,充分了解群眾的實際情況,拉近干群關系。
要真下訪。要真心實意的開展工作調研,認真的聽取群眾的意見。事先確定好下訪過程中需要了解什么情況、需要解決什么問題,針對工作中的一些群眾反映的問題逐條逐項的做好記錄,能現場答復的現場答復,不能現場答復的要給出答復時限。對于一些“老大難”問題,解決起來比較困難的問題,要多與群眾進行思想上的溝通,傾聽呼聲和意見,下大力氣解決好群眾反映迫切的問題和難題。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眾路線關乎黨的根基,領導干部不妨多下訪,真情意切的做群眾的“貼心人”,真心實意的解決群眾的困難。下訪多了,上訪自然就少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