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網易新聞報道 近日,廣西省南寧市創衛辦確定了12家單位為“無煙機關單位”試點,創建工作從12月中旬正式啟動。專業評委將在2016年6月考核驗收,通過驗收的單位將獲頒“無煙單位”獎牌。
讀這則新聞,如同在讀一則冷笑話。早在去年7月,重新修訂的《南寧市控制吸煙規定》就已正式實施。這部被稱為南寧“史上最嚴”的禁煙令,詳細羅列了一大堆煙草禁區名單,“打頭陣”的就是“各級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現在又獨獨列出12家機關單位搞“試點”,真是打了“史上最嚴”一記響亮的耳光。
連“史上最嚴”都可以淪為一紙空文任人兒戲,真想不出“無煙單位”這塊獎牌還有多少吸引力。它產生不出經濟效益,也不能帶來多少榮譽感,要與不要,相信抱“無所謂”心態的大有人在。
其實,南寧并非全國控煙不力的典型,只不過是鬧了個比較新鮮的黑色幽默。放眼神州大地,“史上最嚴”禁令之下依舊處處“香煙”裊裊。
在我國,“史上最嚴”一詞被濫用,恰恰是對“最不嚴”的反諷。因控煙不力,我國屢獲國際組織差評,似乎已成家常便飯。早在2003年,我國就與世界衛生組織簽署《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成為該公約的第77個簽約國,并承諾自2011年起在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公共場所完全禁止吸煙。
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控制吸煙的區域,免除大眾“二手煙害”,這本應不成問題的問題還是成了問題。眼看控煙承諾付諸東流,“史上最嚴”禁煙令近年才又從全國各地殺出,結果呢?以北京為例,“史上最嚴禁煙令”今年6月施行至今已有5個月。但最近的調查稱,“執行效果不甚理想,恐淪為一紙空文”。
“有規難行”原因頗多,最突出的可能是以下兩者:
一是,操作性不強、執法不給力。職能部門太雜亂,往往導致“九龍治水水不治”。南寧市就把禁煙場所劃分為8類,分由公安、交通運輸等8個行政部門負責。這些部門光是忙原來的本職工作就夠嗆,能騰出多少精力去監管“無關痛癢”的“癮君子”?
二是,處罰力度不夠大。新加坡規定違例吸煙者最高可處以1000新元(相當于5000元人民幣)罰款,也可判入獄6個月,甚至兩者并罰。而我國各地的所謂“史上最嚴”,處罰度普遍太輕。南寧市去年將處罰額度“上調”至50元以上200元以下,而之前是更可憐的10元。
禁令淪為“紙上談兵”,這不僅讓人民群眾的期望落空,也嚴重傷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法律的權威。希望禁煙能像禁酒駕一樣,動起真格收到實效。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