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國網報道 至11月17日,北京“最嚴禁煙令”實施近半年,具體效果如何?記者近日多處走訪,試圖勾畫出自今年6月1日至今本市室內禁煙全景,發現在不少寫字樓、小餐館,“最嚴禁煙令”正漸漸失去最初的威嚴。(11月17日 新華網)
北京“最嚴禁煙令”實施近半年,在北京市的不少寫字樓、小餐館、居民樓道等公共場所,,“最嚴禁煙令”正漸漸失去最初的威嚴,重新成為“癮君子”吞云吐霧的地方,這既讓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也讓法律法規的尊嚴遭受嚴峻的挑戰。
對于一些人在公共場所肆無忌憚地吸煙,老百姓是很有看法的,他們認為,大眾只能勸勸,但不是專門抓抽煙的,有素質高的人可能大家說了就不抽了,有的根本不聽,普通老百姓是拿他們毫無辦法的,這事得由有執法權的部門來管,得有監督才行。從老百姓的話語中,不難感受到群眾對“最嚴禁煙令”的最嚴監督的期盼,如果沒有最嚴的監督保證,所謂的“最嚴禁煙令”也就是一陣風罷了。
早在“最嚴禁煙令”即將實施的時候,就有網友在網絡上對“最嚴”一詞表示懷疑,認為從“紙上最嚴”,到現實中的“最嚴”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的,他們一開始就擔心,誰是明確的執法監督主體?如何保證執法的嚴肅性,而非隨意性?違法成本過低能否起到警示作用?遇到被執行人逃走,甚至暴力抗法,如何解決?是否會上升到刑事高度?等等這些疑問,現在看來不是空穴來風,由于沒有解決好誰來監督執行的問題,加之執法人員和遍地都是的違規吸煙者相比,是僧多粥少,這就讓“最嚴禁煙令”的很多規定,比如,對于違反規定的個人處以50元至200元的罰款,對違反規定的場所處以最高1萬元的罰款并對其進行公示等形同虛設。在這樣情況下的“最嚴禁煙令”到底最嚴幾何,大家可想而知。
由此看來,加強對禁煙的監督落實才可能保證“最嚴禁煙令”不成為笑談,才能取信于民。政府一方面要解決好在“最嚴禁煙令”實施后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破解執法難的問題,另一方面,授權給各區縣衛監部門,讓他們發動各種協會力量,分層級培訓,讓他們成為最嚴監督的“毛細血管”,此外衛生監督部門還應該會同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門,在適當時候召集部分酒店餐飲等負責人,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同時,對屢教不改者,必須按照規定,給予重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用法律法規規范公民的不文明行為,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相關部門既要有打持久戰的心里準備,也要千方百計地落實監督執法,只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最嚴監督,“最嚴禁煙令”才可能真正地一直“最嚴”下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