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新民網報道 時至今日,北京“最嚴禁煙令”實施已近半年,具體效果卻并不盡人意。據記者報道稱,發現在北京不少寫字樓、小餐館,“最嚴禁煙令”正漸漸失去最初的威嚴。自律松懈、他律缺失,是造成室內吸煙現象反彈甚至禁煙令部分失效的重要原因,也是公共場所禁煙一直以來面臨的重要挑戰。(11月17日,新華網)
2015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被稱“史上最嚴禁煙令”,但通過半年的實施情況來看,“最嚴禁煙令”并不“嚴”,效果也令人失望。當北京“最嚴禁煙令”頒布實施之日起,筆者就對其抱有懷疑態度。
無論是禁煙、控煙還是戒煙,都是長期技術活。對于不吸煙的人看來,響應“最嚴禁煙令”著實容易,但令煙民響應“最嚴禁煙令”該有多難。對于許多煙民來說,抽煙早已經成為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一部分,根本無法舍棄。盡管北京“最嚴禁煙令”多么嚴控,制定了非常嚴厲的處罰規定,總會有不少煙民想盡一切辦法去違規吸煙。因此,北京“最嚴禁煙令”不最“嚴”,半年效果不高,從根本上來看,控煙禁煙根本不能指望法律法規的嚴控嚴罰,而要轉變當前的控煙思維和控煙方式,要打持久戰。
強調以法規形式禁止公共場所吸煙的確可喜可賀,但禁煙只靠“最嚴禁煙令”絕非易事,更難以一朝一夕就完成。如果沒有大范圍的關于吸煙有害健康的宣傳教育,只是依靠嚴格的監管,公共場所吸煙也只會暫時“消亡”,時間一長必會“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在保證執法隊伍壯大,提高他律基礎上,如何加強自律,如何讓煙民主動作為,在公共場所不抽煙,這才是北京“最嚴禁煙令”發揮實效的關鍵。在公共場所禁煙面前,沒有旁觀者,沒有誰能置身事外,從這個角度而言,從我做起,律己律人,北京“最嚴禁煙令”才會最“嚴”。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