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鄧世會想不到,只是把垃圾桶簡單挪挪窩,也能算是個“項目”,還能讓自己“上墻”。
鄧世會是重慶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涪陵卷煙廠卷包車間的一名操作工。2015年5月份工廠搬入新廠區后,單位組織開展精益管理自主改善活動,員工提報的優秀改善項目還會“上墻”——在車間展板進行展示。
“精益管理?自主改善?”活動開展之初,鄧世會心里犯起了嘀咕,“跟咱有啥子關系?”
活動開展一段時間后,鄧世會不這么想了。因為,只要能對工作有助益,不論改善項目大小,都有展示的機會。
打那以后,鄧世會工作中經常琢磨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終于,一個小問題被她“逮住”了:裝箱機操作工使用的垃圾桶擺放在垂直排包機旁,既不美觀,也不方便扔垃圾。于是,她經過一番思考后,要來一張《自主改善申報單》,在上面認真填寫了改善措施:把垃圾箱位置變動一下,改放到裝箱機電控柜旁的輸送帶下方。
“這樣一來,剛好能遮擋垃圾箱,操作工扔垃圾也方便多了。”鄧世會說,“按照要求,把問題、措施、效果都填好,還附上了改善前后的對比照片和自己的大頭照。”
沒想到,鄧世會的自主改善項目沒幾天就“上墻”了。
“成本是一絲一毫降下來的,效益是一點一滴提上去的。哪怕是一個小點子,只要能解決‘痛點’,員工都可以提報,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涪陵卷煙廠分管企業管理工作的副廠長李小建說。
這也道出了他們開展自主改善活動的初衷:精益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要融入多種管理方法和工具,只有找好切入點,才能推動精益管理落地。
“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動他們查找身邊的改善點,通過立查立改的‘小、快、省’方式,螺旋式地提升精益改善水平。”李小建說。
活動效果立竿見影:在員工心里,精益改善不再那么“高不可攀”,自下而上、集思廣益,自主改善活動讓他們不斷發現自己的價值,一個個或大或小的改善項目,都閃耀著他們智慧的光芒。
現在,走進涪陵卷煙廠每個科室、每個車間,都能感受到員工積極參與自主改善的濃厚氛圍。
制絲車間副主任潘世華告訴記者,以前在他們車間,員工也零零散散提過一些改善項目,每年也就四五十項;活動開展以來,幾個月的工夫就提報上來121項,讓他也感到有些吃驚。
在潘世華的辦公室采訪時,維修工唐兵恰好拿著一張申報表急匆匆走進來。“老唐又來報項目了?上次你提報的《煙葉輸送帶擋邊改造》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了,恭喜!”潘世華對他說。
唐兵告訴記者,自己報的項目都是針對影響生產效率的小問題,為的是提高設備有效作業率、減輕工人勞動強度。“能獲得專利授權對我是個激勵,還有很多同事提出的點子也很有用。”他說。
“像這樣的項目看似不起眼,但對節能降耗、降本增效有重要作用。”李小建告訴記者。
在卷包車間,記者還看到了一件“秘密武器”,就是它,大大提高了設備保養組工人的工作效率。
據保養組組長劉峰介紹,卷包車間設備一直采用吹風式保養,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粉塵。為確保保養安全、減少環境污染,2014年5月,他們將設備保養模式改成了吸塵式。
“本來是件好事,卻帶來了麻煩。”劉峰說,“吸塵器自身配套的吸塵口轉動不靈活,操作不方便,有些設備構造復雜,用原裝吸塵口難以進行作業。于是,自己設計制作了針對每套設備的專用吸塵口。”
說著,劉峰帶記者來到PROTO設備前,拿出加裝了吸風罩的專用吸塵口,邊演示邊說:“這樣一邊吹灰,一邊用吸風罩及時將吹出的灰塵吸走,速度快、效果好。”
“像這樣的專用吸塵口,他們自己設計制作了6套。”一旁的卷包車間黨支部書記趙順江補充說,“現在,車間里的13套設備,兩人一組同時開始保養,一個半小時就能完成,效率大為提升。”
小智慧聚成大智慧,小節約成就大節約。以自主改善為抓手,涪陵卷煙廠正在全面導入各種精益方法和工具,使其相互融合、發揮合力。“下一步,將繼續依靠員工的集體智慧和力量,逐步建立全員參與自主改善的長效機制,讓員工的‘小點子’變成‘金點子’,再變成效益‘金豆子’,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益。”涪陵卷煙廠廠長陳瑜表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