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茂青在黃山市休寧縣集郵聯誼會現場。
我的父親叫李茂青,他平時是不抽煙的。但在我家的書櫥里、柜子中卻存放著不計其數的煙標、煙盒。小時候,每當父親擺弄它們
-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中日戰爭正式爆發,抗日救亡號角吹響,我國民族資本企業紛紛響應,煙草業沖鋒在前,諸如一些煙草公司早把宣傳抗日救國的內容搬上煙畫(也稱香煙畫片和香煙牌)。
-
自明代萬歷年間煙草傳入中國之后,煙草經營隨即快速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而最早吸食煙草的消費品便是煙絲(水煙和旱煙),直至卷煙的誕生、沖擊和影響,到20世紀80年代末煙絲經營才逐漸消亡,煙絲經營歷經數百年。
-
清代乾隆官窯仿漆器剔紅萬字紋五福捧壽雕瓷鼻煙壺,色彩艷麗,精雕細刻、傳統紋飾、寓意吉祥,器型雖小,卻精巧別致,官家制造,高端大氣上檔次。
-
水煙筒最初是舶來品,明末傳入中國,清代時被普通民眾廣泛使用。后因不便攜帶和紙卷香煙的誕生,到20世紀80年代末,水煙筒逐漸消失。筆者藏有一只大號水煙筒。從該水煙筒的水煙管與煙窩連體及工藝、店號來判斷,此物應系清代光緒年間湖北武漢漢口一家煙具制造廠生產的,傳世已有百余年。
-
筆者收藏有一張1931年出品、能包裹二兩煙絲的包裝紙,紙張尺寸為18.4×21.2厘米,品相良好。包裝紙上有一枚橘紅色的橢圓形印章,圖案清晰精美,兩株煙草對稱延伸,十二片煙葉首尾相連環繞四周。
-
20世紀上半葉,以山水、花鳥蟲魚、亭臺樓閣、人物故事等為題材設計出來的煙畫比比皆是。在琳瑯滿目的煙畫中,有一套比較獨特的煙畫值得收藏。它便是廣東南洋兄弟煙草公司1918年出品的《神州風景》煙畫。
-
民國年間,各煙草公司為爭奪卷煙銷售市場,提高品牌知名度,獨具匠心,發行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香煙畫片,附在香煙盒內饋贈消費者。在這些香煙畫片當中歷史名人也當作一種題材,更增添了畫片的文化內涵。這里徽州名人也躍然畫片之上,讓人欣喜,他便是名聲顯赫的大家——朱熹。
-
煙標是世界公認的三大收藏品之一,一些老煙標歷經滄桑愈發珍貴。就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中國抗戰勝利69周年前夕,喜聞老“同盟牌”煙標榮登世界紀錄,成為國旗最多的煙標,很是欣然。
-
清末至民國年間,我國共發行有數千套香煙畫片,這當中以戲曲題材為內容的占有相當比重,是香煙畫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里有兩套畫片頗有特色。民國年間,華成煙公司先后發行了兩套《百丑圖》煙畫,后一套為《續百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