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煙業通訊》報道 2011年9月初,保加利亞國有煙草公司最終實現了私有化。不久前,《煙業通訊》記者采訪了保加利亞私有化及后續工作控制局(APPC)負責人艾米·卡蘭尼科洛夫和經濟學家弗拉基米爾·卡羅列夫。訪談中,他們將此次出售概括為——到總比沒來好。
10余年來,對于保加利亞國有煙草公司(以下簡稱“保煙”)的私有化,歷屆政府都曾嘗試過,但均告失敗。現任總理博伊科·鮑里索夫決心快刀斬亂麻,完成保煙私有化工作。這是保加利亞第6次嘗試出售保煙。
2011年8月29日,唯一的競買者——注冊地在奧地利的BT投資公司提出以1.001億歐元收購保煙79.83%的股份。5天后,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并簽約。據了解,BT投資公司是俄國外貿銀行(VTB)的子公司,而后者近76%的股份又掌握在俄羅斯政府手里。
記者:卡蘭尼科洛夫先生,請問您對此次出售結果滿意嗎?
卡蘭尼科洛夫:這是整個APPC團隊的成績,前期準備和最終簽訂協議總共花了一年時間,每一步都離不開APPC管理委員會的協調,并接受其監管。我個人認為達成了一筆不錯的交易。最終達成的價格——1.001億歐元是個不錯的價格,且出售的僅是其經營業務部分,包括市場份額、無形資產、煙葉及其他原料,其他如機器、大樓和土地都將以抵押方式確保對方切實履行合同承諾。保障性條款所蘊含的價值將超出賬面金額4至5倍,我們的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在這份協議中得到了保護。
記者:假如有一個以上的競購者,售價會不會更高一些?
卡蘭尼科洛夫:一般來說,有多個競購者結果會更好一些。但我想強調的是,在這筆交易中,錢不是最重要的。
記者:在評估收購方案時,為什么你們關注的不是價格本身?
卡蘭尼科洛夫:在這件事情上,政府需要在價格和社會責任之間取得平衡。如果通過在保加利亞證交所上市來實現私有化,政府就不能再為保煙未來的所有人強加那些條條框框,這也是我們為什么選擇公開招標的原因。我們主要目的是保住并發展這家公司。買家已經許下承諾:未來十年內不出售公司資產,三年內不進行大規模裁員。
記者:在評價收購方案時,為什么要求新所有人保證每年購買5000噸該國煙葉?
卡蘭尼科洛夫:國家解決煙農問題的措施有很多個,要求新所有人保證收購量就是其中之一。此外,保煙一直也有從事煙葉收購和加工的傳統。
記者:有人推測,對收購方的資格要求不利于戰略投資者和其他對此感興趣的金融投資商參與?
卡蘭尼科洛夫:首先,資格條件是咨詢公司提出的,他們根據政府要求對潛在競購者進行初步評估。其次,保煙目前的生產能力大約是年產300億支卷煙和加工1.4萬噸煙葉,合適的戰略投資者收入應高于保煙,且具備年生產350億支卷煙和加工1.2萬噸煙葉的能力。是的,確實存在你說的疑問,但沒有一家企業指出這些條款是其不參與競購的原因。
記者:那些煙草跨國公司對收購保煙是否真的感興趣?
卡羅列夫:一些戰略投資者并沒有真正動心——他們在鄰國已購買了足夠多的產能和設備。保煙錯過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次較大的煙草業私有化浪潮。
卡蘭尼科洛夫:讓我們拿前幾次失敗的出售和此次做一個比較吧。2003年,一個買家同意出1.1億歐元購買保煙98%的市場份額及數家子公司。2005年,英美煙草曾出價2億歐元購買保煙位于索菲亞、普羅夫迪夫和布拉戈耶夫格勒的三家規模較大的卷煙廠,但計劃收購后關閉其中兩家工廠。那時,公司仍在占據著國內煙草市場90%的份額。
記者:有人暗示說,通過出售保煙,政府最終得以扔掉“燙手的政治山芋”。為什么這宗交易如此復雜?
卡羅列夫:事實上,先前幾乎每一次嘗試都遭到來自“爭取權利和自由運動”(代表保加利亞土耳其族人利益,連續在兩屆政府擔任少數派盟友的政黨)的反對和阻撓。無論是執政的還是在野的,保加利亞各黨各派都把煙草公司私有化當做是中和政治分歧的王牌。本屆政府之所以能夠得勝,主要是因其完成這宗交易的意愿十分強烈。而事實上,保煙市場份額已由2007年的75%滑落到現在的36%,不過它仍是國內市場的領軍企業。
記者:能概括一下此次出售的結果嗎?
卡羅列夫:在保加利亞,有句諺語:遲到總比沒來好。
卡蘭尼科洛夫:現在投資比以往更受歡迎,這1.001億歐元對政府來說并非是可有可無的。也許這次私有化來得有些晚,但總比沒來好。最重要的是,這筆交易達成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