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創始人納特·舍曼。
納特·舍曼公司旗艦店內一角。
上世紀30年代,納特·舍曼在紐約百老匯的商店。
煙草在線據《雪茄客》報道 1000多名雪茄零售商參加了2011年在拉斯維加斯召開的國際優質雪茄及煙斗零售商協會貿易展。手工雪茄的氣息彌漫在空中,零售商來回走動,找尋著他們心儀的雪茄。
2011年,納特·舍曼公司——一家從85年前就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市中心經營一家商店的煙草商——在貿易展上設置了一個展區。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展區出現的人當中有喬·舍曼,現在舍曼家族的家長,即公司創立者納特·舍曼的兒子。比爾·舍曼和洛里·舍曼,家族中的第三代經營者和在幾個月前才進入公司的邁克爾·赫克羅茲也出現在了貿易展上。赫克羅茲有著非凡的創新能力,是公司的品牌總監。納特·舍曼公司的展區也出現了一些新特點——古老優雅的造型和現代時尚元素同時出現。在誘人的經典木板架旁,有一個很小的吸煙區,里面有一張黑色真皮沙發和一把與之匹配的紅色椅子。臨時休息室的墻上有一張大海報,上面是納特·舍曼雙手捧著一支雪茄的畫面,“納特·舍曼”幾個字圍繞在頭像周圍,海報下面寫著“永恒”兩個字。
“永恒”雪茄讓納特·舍曼公司實現華麗轉身。該品牌已經得到評論者和消費者的一致好評,并連續三年出現在了《雪茄客》“最好的25種雪茄”清單中。該品牌目前在美國700多家零售店中銷售,2014年銷量超過200萬支。對納特·舍曼來說,“永恒”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也是公司發展的一個標志。
對公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喬的三個孩子中最大的比爾·舍曼有自己的看法:“我們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這個品牌有忠誠的客戶,但是缺少新客戶。在推動雪茄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并不積極,我們的雪茄在一定程度上是停滯不前的。”
“我們也想過要尋找其他的發展機會。”喬的小兒子洛里·舍曼說,“難道我們真的要涉足其他卷煙制品,然后建立一個全國性的零售網絡?不是的。我們的競爭力在雪茄,我們還沒有把它的優勢真正發揮出來。”
意識到問題以后,納特·舍曼公司開始將重點放在雪茄產品品質的提升上,貿易展也表明了他們要努力的方向。
在貿易展上,納特·舍曼公司展示的只是一些樣品。每個來到他們展區的零售商都會得到兩小袋雪茄樣品和一個簡單代碼。這些樣品的配方都是完全不同的,目的是從約300位零售商那里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每個樣品袋中有7張不同的調查卡,調查內容有對每支雪茄的外觀、吸引力的評價。調查活動不僅希望零售商去感受,還希望他們回答一些細節問題,比如雪茄的燃燒速度。調查內容還包括他們對零售價格的建議。
零售商們都積極配合他們的調研,他們的反饋結果也得到了認真分析。“我們初步確立了要添加的東西,但是還需要做一些調整。”赫特羅茲說,“我們要不斷進行調整,去制造更多興奮點,創造更多新產品。”
這種做法是相當成功的。“通過這種方式最終研發成的多米尼加2號,以93分的成績位居《雪茄客》年度‘最好的25種雪茄’之列。當然,這個分數應該足以讓它成為前10位的雪茄品牌。”赫特羅茲說。赫特羅茲和舍曼家族還對納特·舍曼公司的一些品牌進行了組合,現在,他們的品牌陣容強大,引人注目。
2014年,這個公司重新啟動了Epoca——納特·舍曼公司擁有和銷售的第一個雪茄品牌。最初,Epoca是一個在佛羅里達州生產的哈瓦那雪茄品牌。上世紀90年代,公司曾失去了Epoca商標,后來,他們從其他雪茄公司重新買回了這個品牌。他們想把這個傳統品牌做大。
納特·舍曼公司有著輝煌的歷史。1930年,納特·舍曼在紐約市百老匯創建了一家商店;1977年,納特將商店轉移到了美國時尚大街第五大道711號。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轉移,極大地提升了公司的影響力。而納特·舍曼本人也是一位大膽的創新者。作為第一個在雪茄上安裝塑料頭的人,納特·舍曼被視為是極具改革精神的人。他還巧妙地處理與古巴的關系,使他的公司成為密西西比河以東有權銷售古巴雪茄的三個經銷商之一,并且在美國對古巴實施貿易禁運以前,他是玻利瓦爾雪茄在美國的獨家供應商。但是1990年,該公司失去了其位于第五大道的商店。令其繼承人震驚的是,公司的經理們成了業務的繼承人,而家族成員成了委托人,喪失了管理權。
經過一番斗爭,喬最終被任命為納特·舍曼公司的執行總裁和主席,他的孩子被任命為董事會成員。不久后,他們重新成為公司的主人。他們搬到了新家——第五大道500號,靠近紐約市公共圖書館,街對面是布萊恩特公園。
喬·舍曼知道他們的經營終究會變好的,但要實現這一目標,他們需要外界的幫助。這就是為什么他們找到了赫克羅茲。赫克羅茲的零售經驗、行業關系、對雪茄的認知和熱情是公司發展必不可少的。
“你有責任讓消費者得到最好的東西。”赫克羅茲說,“如果要從事這個行業,就必須認真對待消費者的意見。我們有審查產品質量、尋找合作伙伴并對他們提出產品銷售建議的責任。我們不能等待顧客來詢問。”
面對雪茄市場的競爭,相信納特·舍曼公司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