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格萊德街上隨處可見允許吸煙的室外咖啡館。
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從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德里納河進行曲》到斯坦科維奇、德約科維奇等當代體育明星,塞爾維亞,這個位于巴爾干半島中部的國家,對我來說,既陌生又熟悉。因工作原因,我在其首都貝爾格萊德待了一段時間。這座位于薩瓦河與多瑙河匯合處的城市,歷經戰火洗禮,整體看上去并不是處處令人驚艷,但十分有趣,尤其是當地民眾對煙草制品的獨特情感,讓人印象深刻。
咖啡館里看煙事
作為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首都,前南印記至今深深烙刻在貝爾格萊德的方方面面。城市里保留了計劃經濟時代的灰色大樓,古樸而典雅,大量的傳統紀念建筑和富有藝術氣息的雕塑、噴泉和各式娛樂場所使得這里充滿了多樣色彩。
街上隨處可見室外咖啡館,不管白天晚上,總是客來客往。不僅是因為在輕松氛圍中,人們可以悠閑地喝著飲料、聊天,打發時間,更是因為可以在這樣的室外場所吸煙。讓我覺得奇怪的是,吸煙者中,居然以女性居多,不知是歷史傳統原因還是某種偶像崇拜使然。貝城吸煙的男人卻很少,單獨一人推著嬰兒車遛彎的男人多于女人。超市或卷煙零售店里,很多卷煙規格也都針對女性顧客。例如,口味較柔和的云絲頓、德里納河(Drina)和薄荷纖細型的Ronhill,時常占據卷煙柜臺的大部分。
從相關資料中得知,塞爾維亞吸煙人數約占總人口的40%左右,其中女性占到吸煙人數的三分之一還要多。二戰后,南斯拉夫經過政治和經濟改革,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相對富裕。后來,雖受波黑戰爭和聯合國制裁影響,經濟受到很大削弱,但近幾年又出現恢復性增長,屬于新興市場。現在,崇尚個性、自由的貝城民眾保持了前南時代悠閑的生活方式,又有能力支付吸煙的費用,因此吸煙者較多。
2010年,塞爾維亞實施《防止人們接觸煙草煙霧法》,禁止在辦公室和公共場所吸煙。在此影響下,近年來吸煙總人數在下降,但人們的吸煙量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面對控煙法案和卷煙盒子上印有的警示字樣,不少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士則表示,有時候,吸煙是為了更好地與朋友交往,過去大家都這么做。
紀念,更為了忘卻
除了駱駝、云絲頓等國際性品牌外,前南地區的卷煙在貝爾格萊德也頗受青睞。例如,前面提到的Ronhill,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問世,在“巴爾干火藥桶”頑強生存了下來,直到現在也是巴爾干地區暢銷品牌之一。這個品牌算是見證了南斯拉夫從上世紀80年代的繁榮到上世紀90年代的分裂。
現在,塞爾維亞正處于社會轉型期,人們生活和工作壓力很大。塞方工作人員丹尼路(音譯)說:“塞爾維亞的國名源自塞爾維亞族,我為自己的民族和國家曾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可是,現在……”他無意多談政治,只是說,雖知道吸煙對健康不好,但戒煙很難,心情煩躁時就想吸煙。
雖然還未加入歐盟,但塞爾維亞與歐洲其他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淵源深厚。今天的歐洲,正經歷著債務危機與經濟危機的沖擊。我在貝爾格萊德目睹了危機的影響,也明顯感受到民眾尤其是中年人的懷舊情懷和對未來的期盼。不少人和丹尼路一樣,有意無意地流露出對過去歲月的懷念:一直想擺脫過去的束縛,向著新生活進發,但總是在煙霧繚繞中不自覺地問,如果前南沒有解體,如果繼續沿著鐵托的政策走下來,今天會是怎樣的情形?
歷史不可能重寫。貝爾格萊德至今還保留著當年被北約轟炸后的斷壁殘垣,在這個遭受太多磨難的國度里,每個人血液中都包含了奮進的因子:紀念是一種銘記,記住不想忘卻的東西;在另一種情緒的支配下,紀念,是為了忘卻,忘卻一段難以忘卻的記憶。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