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新浪博客報道
揭示焦油促使細胞的癌變過程
之五,美國一位廣受尊敬的肺部病理學家奧爾巴赫,在1963年夏天,完成了1522個吸煙者和非吸煙者的肺部解剖標本的比較研究,其論文后來成了理解癌變過程的一座里程碑,也是吸煙導致肺癌的重要證據。
他發現,肺癌明顯生長但還未見癥狀之時,肺部已經形成了各種演化狀態的癌前病變。病變開始于支氣管,隨煙霧摻入肺中曝露在最濃的焦油處的最外層變厚變腫。在變厚的層內,他發現了細胞的惡性變化:腫大、異常細胞核的瘋狂分裂;最后,突破基底膜的薄膜,直接轉變成侵潤性的癌細胞。這么多病理切片表明,癌癥是隨時間展現的疾病。他系列的病理切片揭示了吸煙導致肺癌的緩慢過程。吸煙啟動了這過程,繼續吸煙會加速該癌變過程。
完成試驗后,他接待了下文說的委員會的專家來訪,這些切片無疑給專家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誰來吹響證據的“集結號”?
到上個世紀50年代末,就吸煙或戒煙的問題,美國社會“撕裂”成兩派。卷煙的消費量在美國仍在增長;同時肺癌病患者也在繼續增長,肺癌飆升的發病率成了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要求禁煙的呼聲很高,有好多民間組織極力支持。另一方面,煙草企業的活動能量更大,砸出巨資做廣告搞公關,散布對科學研究結論的懷疑,還搞對應的“科學”研究。一般百姓能信誰的?到了60年代初,終于由美國總統肯尼迪出面,要美國衛生局局長對吸煙與健康的問題做調查,提出建議。
這給了衛生局長路德·特里一個機會,要把醫學界十多年來所有相關的研究,做個總結。衛生局長知道難度很大,他采取了一種超然中立的態度來處理總統的指令,成立一個他不參與的國家級的專家委員會來調查。他設計了該委員會的成立過程,要完全避免以后可能因在人選上出現的非議,影響整個結論。因為幾乎每個不利于卷煙銷售的研究,都會受到煙草界最嚴厲的挑剔。
他先列出150名專家的候選名單,都是與該議題有關的美國著名學者,而且已表明是禁煙或反禁煙立場的統統不要。同時,將此名單傳真給主張禁煙或反禁煙的與煙企相關的社會團體:前者如美國癌癥協會、美國心臟協會等;后者如煙草產業的研究機構——煙草研究所。通知他們,可無理由的要求去除他們不希望入選的人。最終指派了10人,個個都是某個方面的訓練有素、有相當資歷、受人尊敬的專家(包括內科、外科醫生、病理學家、藥理學家、細菌學家、流行病學家、統計數學家),也是各方都無可挑剔的專家。
該委員會組成后開始工作,后來人們發現,其中有5人抽煙,5人不抽煙;在他們的會議室里擺著滿是煙蒂的煙灰缸、繚繞著煙霧。會有什么結果呢?煙霧會一直繚繞下去嗎?大家都在等待。
對吸煙有害的“世紀審判”
委員們參觀訪問了數十個實驗室(包括前述的奧爾巴赫的實驗室),從約6000篇文章、1200份學術期刊、以及155名生物學家、化學家、內科醫生、數學家和流行病學家的研究中找出了數據、訪談、觀點和證據。包括了動物實驗、系列尸檢、36個臨床研究、27個流行病學研究、其中有7個獨立的前瞻性研究。總體算來,報告采用的測試資料涵蓋了112.3萬名男女,其規模是當時最大的流行病學報告之一。
委員會工作了13個月,開了9次全體會議,每一個成員都為這個項目帶來了獨特的觀察,最終得到共識,簽發了個380余頁的文件。文件第一章提出并論證了判斷吸煙是肺癌病因的5個特殊條件,隨后從上述五個方面敘述了吸煙導致肺癌的科學證據。這五個方面及其結論是:
1. 關聯的持續性。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和數據得到唯一的結論。
2. 關聯的強度。吸煙越多,危害越大。
3. 關聯的特異性。90%的肺癌出現在吸煙人群中。
4. 關聯變量的短暫關系。原因必須領先于功效,即先有吸煙,后有肺癌。
5. 關聯的連貫性。原因和功效存在邏輯關系,即流行病學的發現與動物實驗和病理學知識一致,交互印證。
這些標準的一些部分也有研究者用過,但委員會這次提得完整,并給以論證。后成為相關疾病因果關系推論的基礎。
委員會的十個專家,通過上述5個方面的研究得出一個無可爭辯的結論。“吸煙和肺癌之間的關系,是癌癥流行病學中最強烈的關系之一,在不同人群中高度一致、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且可以在一個又一個的試驗中顯著再現。”
該報告還告訴了男性煙民,其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煙者高一千多倍,得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的發病率遠大于不吸煙者,而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病率高達70%。
在1964年1月11日,衛生局長在美國的國務院禮堂召開了記者招待會。十位專家個個穿著深色西裝,戴著胸牌,坐在局長特里后面,儼然是對吸煙的世紀宣判。會上發布了裝幀精美的378頁的小冊子。在會上,特里最后用了個單一明確的句子:“沒有那一個理性的人,會懷疑抽煙是一項嚴肅的健康冒險”,結束了“300年來的懷疑與爭論”。該記者會當即成了國家各種媒體的頭條新聞,傳布到國家的每一個角落。以后這本小冊子第一年內就散發了35萬份,其中美國的每個醫學生都有一份。就在那個上半年,美國抽煙的人數減少了20%。
會上,有記者問特里,現在是否會建議病人停止抽煙。特里肯定地回答:是!而那五個吸煙的委員中至少有1位在結論出來時,就開始戒煙。而煙癮最大的菲澤在報告發行后一年,被確診為肺癌。在切除了一片肺葉后,他放棄了卷煙,并給同事們寫信建議戒煙。特里本人原來抽卷煙,在知道結論后改抽雪茄,由此大大減少了吸煙量。
控煙活動遍及全球
這一錘定音,給吸煙可否導致肺癌的爭議做了總結。煙企開始還試圖反駁,但很快就敗下陣來,只求不敗得太慘。在50年代由公關公司制定的策略,堅持煙草引起疾病沒有證據,詆毀和攻擊煙草引起疾病的所有研究等,無法使用下去了。用維持“科學爭論”和“不確定性”的方法成了笑柄。而當年煙草研究所做的,但隱瞞不發表的焦油導致小鼠癌癥的等實驗結果,以后也被暴露出來,成了煙草研究所的恥辱。
在無可辯駁的官方結論之下,各界人士紛紛出手,經過多次博弈,接二連三的出臺了一部又一部的控煙法律。如要求煙盒上印出“吸煙有害健康(可導致癌癥或其他疾病)”等標識,不準在公共場合下吸煙(避免二手煙),卷煙廣告受到限制,禁止賣煙給青少年,增加卷煙稅收,煙企不得贊助公益事業等等。
美國煙企在80年代90年代還遭遇到大量的官司,一些得了肺癌的長期吸煙者要求賠償,此起彼伏。最終由煙企大出血、付大筆錢給各個州政府,取得了和解,不再立案訴訟。此后,美國煙企把銷售的份額逐漸移到了亞洲和非洲。
在系列控煙的法規顯示作用后,美國的吸煙人數,卷煙的消費量在逐漸減少。到2009年,成年人用煙比例為19.8%;而在60年代,美國有7000萬人經常吸煙者(成年男子的70%以上)。2009年奧巴馬還簽署了《家庭吸煙預防和煙草控制法》,控煙做得更給力。
最近,美國CDC(疾病控制中心)報告稱,由于控煙措施得力,美國肺癌發生率呈現下降趨勢。2005-2009年間,男性肺癌發生率每年下降2.6%,從87/10萬降至78/10萬;女性肺癌發生率每年下降1.1%,從57/10萬降至54/10萬。
從美國開始,世界各國大都跟進。現在有了一個國際性的控煙協議,有一百多個國家參加。中國也參加了該協定。控煙的措施、力度也相應加大。
吸煙有害的研究還在深入,新的證據還在累積,細節在補充。50年前的結論不斷被強化。世界公認的健康的四大基石就有“戒煙(限酒)”,每年的5月31日都過“世界無煙日”。不過,漠視煙盒上的警告的仍大有人在,控煙路漫漫。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