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轉自《中國煙草》 如果以時間和品牌的效益為坐標畫一幅趨勢圖,變化就顯而易見。
在過去的三年里,“行業(yè)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中華”由2009年的55.61萬箱猛增至2011年的100.97萬箱,增幅達81.57%。2011年年末,“中華”品牌商業(yè)銷售收入更是突破1000億元大關,在“461”的卷煙品牌價值競賽中率先撞線。
作為上海煙草集團核心制造單位之一,這三年也正是上海卷煙廠緊緊圍繞國家局創(chuàng)建優(yōu)秀卷煙工廠主題,致力于綜合競爭力的增強,聚焦創(chuàng)建“一流管理、一流基礎、一流隊伍、一流指標”目標,聚焦“中華”品牌“百萬千億”工程的三年。
在2012年全國煙草行業(yè)政治工作會議上,上海卷煙廠被授予“全國煙草行業(yè)卷煙工廠標兵單位(2009—2011年度)”,載譽而來,實至名歸。
“四化”建設創(chuàng)一流管理
走進上海卷煙廠“中華專線”,它所展示出的與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相適應的現代氣息讓人印象深刻:
大屏幕上,整個車間的運行狀況以3D模擬畫面呈現出來,讓人一目了然;管理人員輕點鼠標,工作任務被迅速發(fā)送到相應的機臺電腦上;接收到提示信息后,機臺旁的操作工人隨即根據系統(tǒng)的分析結果做出調整,而他們的每一步操作,又通過遍布整個生產信息采集點匯總分析,為企業(yè)領導和管理人員提供了決策參考……沒有了復雜的報表和繁瑣的流程,簡捷高效的背后是上海卷煙廠管理水平的持續(xù)提升。
圍繞“中華”品牌“百萬千億”工程,上海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煙草集團”)把“加強信息化與工業(yè)化的融合,初步實現數字化工廠、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建設目標”列為集團支撐工程的十大目標之一。上海卷煙廠作為集團公司核心的卷煙制造單位,對如何建設“數字化工廠”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實踐。
以2009年啟動的“中華專線”技術改造項目為契機,上海卷煙廠引進自動化的生產制造裝備,實現制絲到加工點,卷包到機臺為最小單位的全過程動態(tài)管理,對生產過程進行數字化控制。同時建立以MES為核心,與PCS、ERP協(xié)同作用的管控一體化的信息系統(tǒng),形成高效柔性的生產組織模式,并通過決策分析智能化,實現生產模擬仿真、生產集中監(jiān)控、資源分配調度、數據挖掘和分析預測,為管理層決策提供有力的輔助支持,提升科學決策的能力和水平。
數字化帶來的最直接的變化就是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管理成本的降低。
“以前煙葉消耗計算流程相當復雜,要對分布在各車間數十張報表、近百個數據進行匯總計算,最終才能得出全廠各牌號的煙葉單耗數據。”上海卷煙廠制絲車間黨支部書記張揚介紹,“因為工作量大,過去只能做月度的報表,而現在,基礎數據通過遍布全廠的一萬多個信息采集點錄入系統(tǒng)后,自動進行智能分析,每天都能計算出煙葉單耗并及時反映,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現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還在進一步延伸。上海卷煙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可視的、移動的和網絡化的數字化辦公平臺,建立起工廠數字化展示系統(tǒng)以提升工廠數字化整體形象。通過這種持續(xù)的引導,不斷提高員工對信息與知識利用的意識和能力,打造知識化的人文環(huán)境。
“‘四化’建設,在消除各層級信息孤島的同時,也解決了不同區(qū)域生產帶來的同質化困難,有利于實現不同區(qū)域‘中華’生產管理的統(tǒng)一協(xié)調,推動‘中華’品牌生產自動化與信息化的有機融合,對‘中華’品牌生產制造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積極作用。”上海卷煙廠綜合科科長李瑋說。
市場為本創(chuàng)一流基礎
對于卷煙生產制造企業(yè)而言,產品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而市場和顧客的反饋是了解產品最好的渠道。
基于這一理念,上海卷煙廠以顧客滿意度問卷調查工作為載體,將市場走訪定位于直接服務市場和消費者的有效渠道之一,每季度組織員工開展市場走訪活動,收集產品質量信息,進而分析得出產品質量的改進點,反饋給相關部門,運用六西格瑪常用工具和項目攻關等方法實施改進,及時對消費者的要求進行響應。以市場為中心,加強與技術研發(fā)部門、商業(yè)營銷環(huán)節(jié)的信息互動,力求打造“上連研發(fā)、下接營銷”的信息溝通服務鏈。
“面向技術研發(fā),工廠定期就產品工藝技術文件在生產現場的適宜性情況進行專題調研,為其進行材料試驗、工藝試驗、中樣和大樣試驗提供服務。而面向營銷,則圍繞卷煙市場需求、消費者需求開展深入探討,為營銷部門了解卷煙生產制造信息提供便利,定期開展以質量服務為重點的主題實踐活動,提出質量問題、信息反饋的目標。從而引領廣大職工圍繞產品質量、消除重大事故隱患等目標,收集質量信息,及時整理反饋,杜絕和彌補生產現場的質量隱患和問題。”工藝質量科質量管理員謝依雯告訴記者。
作為對市場的延伸,在卷煙生產制造過程中,上海卷煙廠引導職工從“我是消費者”的角度對產品質量進行評價,以“我是制造者”的身份對生產的產品負起責任,圍繞質量和品質,逐漸形成了具有工業(yè)單位個性特色的質量服務改進機制。
“‘現場連著市場’,就是以市場和顧客為導向,準時、足量地提供優(yōu)質的卷煙產品,而‘超越顧客期望’,則體現了工廠追求產品質量永不滿足的精神境界,是我們對產品質量的信心與堅持持續(xù)改進的承諾。”李瑋說。
現場連著市場、超越顧客期望,也體現著上海卷煙廠對產品質量的自我定位和不懈追求——始于市場需求,終于顧客滿意,超越顧客期望。截至2011年,“中華”品牌消費者產品質量滿意度達87.47,制造質量百億支投訴次數為0.1404次/百億支,均位于行業(yè)前列。
以人為本創(chuàng)一流隊伍
創(chuàng)建優(yōu)秀卷煙工廠,歸根結底是人才的比拼。以爭創(chuàng)“一流的隊伍”為目標,上海卷煙廠把技術技能與素質提升作為人才培育的兩條主線。
在上海卷煙廠,“名師”鄧太平和他的“高徒”俞嘉雋的故事被傳為佳話。
2008年,響應廠里的號召,鄧太平和俞嘉雋雙向選擇成為一對師徒。就從這天起,鄧太平就思考著怎樣去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怎樣讓每個學生能迅速了解設備原理?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總是刻苦鉆研,探索充滿智慧的快樂的帶教模式。
在帶教過程中,鄧太平將自己積累的一整套設備維修、保養(yǎng)、點檢的經驗和“絕招”,耐心細致地傳授給年輕的維修人員,一說起鄧太平,俞嘉雋總是充滿感激:“他真是一位好老師!在師傅的帶領下自己可能需要摸索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技術與經驗,我們只用短短的幾年甚至幾個月就能掌握了。”
如今,俞嘉雋自己也成為上海卷煙廠的維修骨干,并開始帶起了自己的徒弟。然而即便如此,“名師帶高徒”影響的范圍依然有限,為應對員工新老交替高峰,上海卷煙廠積極探索“標準化培訓”體系建設,形成了標準化的培訓課程、培訓師資、培訓流程以及培訓制度,自主培育了71名企業(yè)內訓師。
截至2011年,上海卷煙廠技師及以上技能人才105人,占技術工人總數的7.49%,比2008年增長了54.4%,在行業(yè)近年來開展的一系列技術技能競賽中,總能看到上海卷煙廠參賽人員的身影,到2015年年末,該廠計劃培育形成一支總數達到100人的“兩高”人才隊伍(30名高技術人才和70名高技能人才)。
在“中華專線”建設中,上海卷煙廠將滿足專線建成后各類管理、生產崗位的人員需求作為人力資源工作的重中之重,工廠各科室及車間積極思考如何發(fā)揮好組織、培養(yǎng)、調配職能,努力在需求量大、培養(yǎng)周期短的情況下,為“中華專線”搭建好人才梯隊。
在“中華專線”設備調試階段,上海卷煙廠卷包車間就曾出現人才緊張的局面。為此,卷包車間積極做好青年員工的職業(yè)生涯導航,提升他們適應崗位工作的能力和技術技能水平,為車間儲備青年人才。
為掌握青年員工的技術技能和職業(yè)規(guī)劃情況,卷包車間向所有28歲以下及部分29歲~35歲青年員工發(fā)放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調查問卷,從技術技能情況、培訓意愿、心理自我分析等方面入手,綜合掌握了青年員工的技術技能情況和職業(yè)發(fā)展需求。
根據調查結果,車間將匯總統(tǒng)計相關數據,對青年員工實施有針對性的職業(yè)引導,幫助他們準確定位并尋找適合自身發(fā)展的機遇,也為企業(yè)的未來發(fā)展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標桿管理創(chuàng)一流指標
以“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為目標,在創(chuàng)建活動中,上海卷煙廠喊出了“打造最具競爭力的卷煙制造工廠”的口號。打造“最具競爭力”的卷煙制造工廠,首先要有“最具競爭力”的指標體系。對標成為上海卷煙廠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其實,上海卷煙廠開展對標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新世紀之初。通過與工廠歷史指標比較、與競爭對手比較,與國際先進企業(yè)比較,上海卷煙廠牢牢定位于工廠的職能,明確了工廠的職責與使命。
“在與國際先進品牌的對標過程中,我們上下結合、幾上幾下,反復推敲、調研論證,工廠各專業(yè)條線從工廠實際能力與管理基礎出發(fā),探索出一套具有工廠特色且富有競爭力的卓越績效模式指標體系。”上海卷煙廠黨委書記張燕介紹說。這一指標體系既融會貫通應用了卓越績效模式的理念,同時又服務于工廠追求戰(zhàn)略目標的需要,清晰地描繪出“最具競爭力卷煙制造工廠”的藍圖。
而在廠內,車間對標、工班更是在整個上海卷煙廠掀起了“挑戰(zhàn)高指標”和“指標創(chuàng)新高”的熱潮。
圍繞“勇爭第一”的工作目標,每年以年中、全年兩次“指標創(chuàng)新高”的評比,激勵廣大一線操作人員不斷瞄準更高目標勇于超越。在榮譽激勵方面,既有標桿機組、優(yōu)勝機組等集體類獎項,還有崗位狀元、崗位示范員以及歷史最佳指標突破獎等個人類獎項,并于2009年起增設“全面進步獎”等專項獎。同時,每年由該項競賽活動所產生的崗位狀元、崗位示范員等均會被推薦為局級、廠級先進生產者,有效提升了一線員工“現場主動、職業(yè)自覺;著眼對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