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導語
1-5月份,安徽中煙自有品牌實現批發銷量80.97萬箱,同比增加3.86萬箱,增幅5.0%,增幅排名行業工業企業第7位。
1-5月份,安徽中煙批發銷量同比增長5.0%,增幅高于行業平均增幅(1.2%)3.81個百分點。其中:一類煙同比增長22.41%,增幅高于行業15.91個百分點;一、二類煙同比增長15.49%,增幅高于行業5.53個百分點;三類以上同比增長10.98%,增幅高于行業7.1個百分點。
1-5月份,行業短支煙(24個規格)合計批發銷量8.82萬箱,同比增長175.22%。安徽中煙銷量2.98萬箱,同比增長26.36%,占行業短支煙份額33.75%。黃山(記憶)批發銷量2.85萬箱,占行業短支煙份額的32.29%。
2017年1至5月份,安徽中煙的營銷數據格外亮眼,也使得今天的“黃山”品牌頗有些苦盡甘來的意味,從“三降”到“三增”的過程與艱辛對安徽中煙來說真是一言難盡。但正緣于此,也使得安徽中煙的趨穩向好更顯得彌足珍貴。
安徽中煙有著悠久的卷煙制造歷史,“黃山”也曾創造過中國煙草歷史上最輝煌的業績,從“一品黃山,天高云淡”到“品黃山天下無山”,“黃山”的壯志豪情一覽無余。如果單以產品線的形態、樣式和構成,“黃山”幾無掛漏,真是對應了天下無“山”,但近幾年給外界總的感覺,是想法很多概念很多,唯缺聚焦,沒有真正地做深做透做起來。其實真正追究起來,品牌的恢復與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黃山”追求一流的腳步從未松懈,從2012年安徽中煙第三次創業的起始年——“天都”和“紅方印”的上市就奠定了“黃山”起勢的基礎,而2015年“黃山(記憶)”的上市就已經使“黃山”的起勢初露端倪。可以說,“黃山”今天的鋒芒初露是多年努力進取的結果。
2016年,徽煙大師級新品——“黃山(徽商新視界)”、“黃山(徽商新概念)”、“黃山(徽商新視界細支)”、“黃山(徽商新概念細支)”等一系列“徽商”產品隆重推出,使“徽文化”逐步進入大眾視野,“徽文化”的融入,使志在做好“傳承者”“攀登者”“帶頭者”的安徽中煙找到了引領企業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文化根基,而從一個觀察者的角度來分析,以誠實守信、賈而好儒、克勤克儉、以義利取等品質為特點的“徽文化”確實是安徽中煙走出低谷的一股沉穩堅實的精神力量。
走進安徽中煙,我們發現,今天的“黃山”,是一派完全嶄新的氣象。
“徽商”系列為黃山品牌文化注入新活力
徽商在南宋崛起之后,到明朝已經發展成為中國商界和晉商并舉的一支勁旅,到清朝中葉,徽商一躍成為中國十大商幫之首,所謂“兩淮八總商,邑人恒占其四”,尤其是在鹽茶業貿易方面,徽商獨執牛耳。康熙、乾隆年間,“鉆天洞地遍地徽”、“無徽不成鎮”,徽商進入鼎盛時期。
“安徽”之“徽”來自“徽州”,自古文風昌盛,從來商旅興隆。《晉書》載,徽州人好“離別”,常出外經商,如果以此算起,源遠流長的徽商與徽商文化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悠久歷史。本是為了生存“徽商不蹲家,經營走四方”,卻締造出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大商幫。
作為全國煙草生產最早的省份之一,安徽煙草加工始于清代中葉,興于清末民初,經歷了由手工、煙絲加工到機制、卷煙加工的發展過程,現代意義上的安徽卷煙工業有近80年的發展歷程。1600年與80年的時間跨度,歷史與現實的牽手,徽煙與徽商的血濃于水,絕不僅僅是地理位置上的重合,更在于內在精神的契合。
“黃山”自1958年誕生以來,幾番沉浮,每逢舉步維艱之時都有非常之舉打開局面:“黃山”特供卷煙的美談,“特制黃山”的“石破天驚黃山潮”效應,“一品黃山”的橫空出世,“黃山(紅方印)”徽風皖韻的文化厚重,“黃山(天都)”宣紙詩畫的中國氣派,都是點亮市場的典范之作。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洗禮,人們可以感受到“黃山”品牌頑強努力自強不息的徽商精神。
近幾年“黃山”或許是有些黯淡了,對于現在的“黃山”來說,“黃山”的未來不在于規模,而關乎價值、形象和口碑,“天都”、“紅方印”已經在這個方向做了一些開拓與試探,但還不夠全面與深入,“徽商”系列能做到嗎?而“天都”與“紅方印”又能從過去的得失之間為“徽商”們的成功做些什么?這或許比今天的增長更值得關注。
我們可以看一下安徽中煙對黃山品牌的布局:
在“天都”與紅方印之間,是安徽中煙為“徽商”系列設置的發展空間,“徽商”系列是瞄準徽商特定人群而研發的“黃山”品牌高端產品,這一系列在高端引領方面會比“天都”系列更有針對性和延展性,也更符合“黃山”品牌根植徽商故土,古為今用,探索前行的文化定位,而且追溯歷史,徽煙之路也正是對徽商精神的實踐和傳承之路。
歷史上有名的徽商比比皆是,例如黃山毛峰茶葉創始人謝正安、墨業巨商胡開文、歙縣棠樾人鮑志道、紅頂商人胡雪巖;而當代徽商更是遍布天下,商業巨子史玉柱、蘇寧電器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蘇寧環球董事長張桂平、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等,此外香港“紙業大王”姚國安、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也都是安徽人。
據統計,當前國內外徽商社團組織已達182家,聯系各地徽商近十萬家,可以說“徽商組織遍天下”,現在年銷售額超千億和近千億的徽商企業十余家,年銷售額達百億元的徽商企業近百家,已上市的徽商企業近百家,2016年全國徽商銷售總額達4.8萬億元,約相當于安徽省GDP的兩倍。
徽商憑借什么能夠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乃至發展為雄視天下的大商幫?一言以蔽之,憑的是“徽商精神”。這種精神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又被徽商進一步發揚光大,它是徽商留給后人的寶貴遺產。
“徽商精神”內涵十分豐富,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天下為懷的開放精神、重仁重義的誠信精神、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通權達變的創新精神、熱心公益的奉獻精神。
而“賈而好儒”更是徽商獨具的特色。他們賈不忘儒,孜孜向學。徽商中不少人從賈之前就熟讀詩書,粗通翰墨。經商之后,仍然好學不倦,詩書相伴。故很多人都有較高的文化修養,甚至以文名聞于當世。由于“賈而好儒”,徽商就能夠從歷史中汲取豐富的從商經驗,從而更富于理性,經商能夠準確判斷、決策,盡可能減少失誤;也能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商業倫理道德的思想資料,作為自己立身行事的準則,形成良好的商業道德,他們以誠待人,以信接物,以義取利;“賈而好儒”又使徽商多為有文化的商人,這樣更便于與政府官員溝通,甚至結成友誼。徽商無論在哪里,都和政府官員、文人學者建立密切的關系和深厚的友誼,從而獲取更多的商業信息或支持。文人學者也會通過各種方式為他們做宣傳,大大提高了徽商的知名度。總之,徽商之所以能在艱難曲折的道路上不斷發展壯大,乃至成為稱雄商界的勁旅,是與這一重要特色分不開的。
正是深切認識到在歷史的洪流中,徽商群體本身已從一個商幫鍛造為一個品牌,安徽中煙才汲取百年徽商智慧,借助各類平臺深度介入徽商大型活動,聚焦這個群體,開展品牌植入宣傳,并于2016年10月中國國際徽商大會期間隆重推出“黃山(徽商?新視界)”、“(徽商?新概念)”,以獨特匠心向當代徽商致敬,在海內外徽商群體中引起強烈反響,得到徽商群體的廣泛認同。
針對徽商這一特定群體的“圈層營銷”積極發揮了商界精英的高端引領和口碑傳播作用,通過徽商和徽煙的文化和消費融合,增強了“黃山”品牌在“徽商圈”的影響力,推動著“黃山”品牌的價值升級。
“徽商”系列的加入,使&ldq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