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原料是產品質量的基礎,決定產品風格。在雪茄煙生產中更是有“七分原料、三分技術”之說。可見,雪茄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原料,研究掌握原料就是抓住了雪茄質量,就是抓住了雪茄市場和品牌生命。
國產雪茄大潮涌動下的原料保障之殤
1、進口原料保障難以控制
國產雪茄特別是高檔手卷雪茄,進口雪茄原料使用比例達100%,且多以多米尼加原料為主。
國際市場雪茄煙煙葉原料主要分為三個檔次:
一檔優質原料多由國際跨國煙草集團(如大衛杜夫、阿達迪斯、美國通用等)通過定單種植控制,實行種子、種植方式、田間生產和后期調制統一管理;
二檔原料多是中南美洲雪茄家族企業富余原料或不適合其配方需求的原料,優先在協會內(國內)流通;
國內雪茄煙工業企業能采購到則為第三檔原料,也就是中南美洲雪茄家族企業或跨國煙草集團挑選后流通出來的,且價格每年以5-15%幅度提升,采購成本節節攀升,給產品開發和維護、產品質量穩定提升帶來較大影響。
2、國產雪茄煙葉尚處于初級階段
在國內,雪茄原料主要產地有海南儋州、四川德陽、湖北來鳳等。近幾年,隨著國家局層面的重視和支持,各產區在基礎研究上正逐步加大力度,但總體而言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國內雪茄煙葉種植因起步晚等原因,各產區原料基礎研究較為薄弱,對影響原料品質重要因素的品種選育、種植、田間管理、晾制、發酵、分級等方面的技術還不成熟,導致農業種植和工業生產有一定的脫節,既提高了原料成本,也浪費了人力資源。
3、進口煙葉對國產雪茄發展的潛在風險
過分依賴進口煙葉,國產雪茄產品易被進口原料(多米尼加為主)綁架,導致產品“多米尼加”風格明顯,這樣勢必會逐漸引導中國新興茄客群“養成”偏多米尼加風味的吸食習慣和口味。企業在大力推廣“中式雪茄”和品牌文化的同時,間接地對多米尼加風格雪茄起到了宣傳作用。從長遠發展來看,國產雪茄要形成獨特的風格特色,未來的雪茄煙葉原料保障必須立足國內,如何有效提高國產雪茄煙葉質量,把中國原料、中國味道體現在自己的產品中亟待破題。
關于雪茄煙葉國產化的思考和建議
目前國內雪茄煙葉生產處于起步階段,國家煙草專賣局對海南雪茄煙葉高度重視,在海南成立了海南省煙草公司雪茄煙研究所,從政策、環境等層面給予支持關注,投入資金,完善了海南雪茄研究所煙葉種植和光村雪茄基地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海南省局、生產基地、四家雪茄煙工業企業分別在農工商、產學研上加大國產雪茄煙葉提質增效的力度,品質上有了較大的提升。但“中式雪茄”尚處于破題階段,國產雪茄煙葉要實現品質、規模雙提升,從而逐步替代進口原料,仍然任重而道遠。筆者認為在今后中國雪茄煙原料發展中,應著重做好“三個定位”。
原料產區定位。優質原料來自優質的品種、優良的產區和科學的生產技術。國外知名雪茄品牌如高希霸、福恩特(家族)等都有其固定的煙葉原料產區。國產雪茄同樣需要像烤煙建立基地單元那樣,針對品牌建立自己的雪茄原料基地(莊園)。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原料在質和量上供應的穩定性,從而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固和提升。
產區品種定位。產區方面,可根據煙葉感官特征進行原料的運用定位,如哪些品種主茄衣,哪些品種主茄芯,同時對部分品種進行改良推廣。生產企業方面,可收集整理國內外品種資源(茄衣、夾套、茄芯),在中式雪茄系列產品風格定位基礎上,確定與產品品牌與雪茄煙品種對應關系,建立相應的品種種質資源庫。
品種技術定位。創建工商研合作開發模式,工業企業加大對煙葉生產的介入力度,在產區針對不同的茄衣、茄芯品種,配套相應的種植、調制技術、發酵和醇化技術,重點解決煙葉燃燒、含青、色斑、發霉及發酵中顏色不均勻、香氣損失等問題。建立種植產業鏈技術管理體系,培育職業化與專業化的雪茄煙葉生產隊伍,提高煙農的種植水平,進而提高煙葉質量,保證雪茄品質。
結語
2018年1-10月份,國產雪茄增速達到79.26%,呈現爆發性增長,保守估計到2020年可保持35%的年均增幅,到2020年中國雪茄煙市場規模預計突破45億支。國家局分銷平臺啟動試運行,加大對“中高端”雪茄的支持和考核力度。只有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原料就是雪茄的核心之一。近年來,湖北中煙在國產雪茄原料研究應用上開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為我國雪茄事業發展累積了很好的實踐經驗。
在推進我國雪茄事業發展的新形勢下,國家局及農工商各個環節共同抓住當前機遇,在國產雪茄原料政策扶持、生產投入、產業結構優化、科技創新、隊伍建設、標準建立等方面,形成合力,為雪茄煙葉國產化做出新的成績。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式雪茄原料保障未來可期,“中式雪茄”高質量發展未來可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