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協在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的基礎上,啟動實施了博士生專項計劃,面向高年級在讀博士研究生開展托舉工作,意在讓資源更廣泛地惠及有發展潛力的青年科技后備軍。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創新發展的生力軍,是走好中國特色科技創新之路的后備力量。與之前的項目相比,本次博士生專項計劃的一大亮點,是托舉支持的規模更大、覆蓋人群更廣、支持人數更多。這可以讓學術資源更廣泛地惠及有發展潛力的青年科技人員,讓更廣泛的處于“起步期”和“破繭期”的青年人受益。
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之。小樹扎根和拔節時,尤其需要陽光和雨露。沒有今天的“小樹苗”,哪來明天的“參天大樹”?沒有更大范圍的“選種育苗”,哪來明天的“綠樹成蔭”?此次博士生專項計劃的實施,意味著我國的科技創新將在更廣領域、更長時間內取得更大收獲。
那么,如何做好托舉?具體到煙草行業,我們要持續完善青年科技人才發現、培養和使用機制,讓更多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
多搭臺子,多架梯子。玉不琢,不成器。青年時期是一個人想象力最豐富、精力最旺盛、思維最活躍、學習能力最強的時期,未來是屬于青年人的。很多時候,青年人不缺激情和能力,缺的是平臺和機遇。要想方設法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更多平臺、創造更多機會,尤其要破除論資排輩的思想,更多地采用“揭榜掛帥”等新機制和新措施,采取“小同行遴選、大平臺托舉、精準化培養、多樣化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有效激發青年科技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同時,要構建良好的激勵機制,特別是建立完善試錯容錯糾錯機制,為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營造良好氛圍。
多培良土,少摘果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成長有自己的規律,科技創新需要一定的時間。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攻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久久為功。在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上,要少一些“打擾、督促、干涉”,科學設置評價考核周期,減少考核頻次,開展分類評價,不簡單以論文數量和人才稱號“論英雄”,避免青年科技人才將精力放到“追名譽”“追帽子”上;要多一些“減負、松綁、加油”,鼓勵青年科技人才樹立遠大目標、制定長期計劃,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潛心研究,向“卡脖子”難題發起挑戰,把論文寫在煙田上、車間里。
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青年科技人才的數量、質量直接決定國家在未來發展中所處的位置。行業單位要積極為青年科技人才厚植成長沃土,引導他們在推動行業科技進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作出積極貢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