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草在線據《網易》報道 前不久,上海某醫院發了個通知,目的是“確保醫院全面禁煙目標的實現”。對傷重病員多、疏散難度大的大型醫院而言,禁煙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需要,也是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需要。為做好這項工作,主任在科室會議上說,科里所有的“煙槍”要好好琢磨戒煙這件事,“下定決心,痛改前非”。一位教授打趣道,我建議“煙槍”稍后坐下來抽支煙,好好研究下如何戒煙。
醫生知道吸煙不是好事,但有些人卻算不上真明白。筆者曾問過一位教授,為何煙抽得那么兇。他說:“我也不想抽,抽煙很難過,但是沒辦法。”“沒辦法”背后是一種上癮,也就是尼古丁依賴。幾年前,衛生部的調查結果是,男性吸煙者里,醫生和教師的吸煙率高達半數。中國男性醫生可謂是全球醫生里的抽煙“帶頭人”,成為了一項特色。
筆者曾看到不少內科醫生在查房完畢后,便急忙回到辦公室,點上一根。許多外科醫生會在手術間隙,找個犄角旮旯點上一根。仿佛,悠然地吐出幾個煙圈,幾小時的手術辛勞頃刻消失。想象下,幾位外科主任,盤桓在很小的吸煙室內,吞云吐霧的場景吧。此外,吸煙是種社會文化與現象,醫生概莫例外。交際應酬,觥籌交錯,大家都會點燃幾支,默默無聲地燃燒著生命。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醫院里的年輕醫生抽煙比例倒不算高。筆者猜測,除煙草有害的醫學教育外,年輕醫生很少吸煙的部分原因或許與電腦、網絡有關。就是說,在本該香煙“處女抽”的年齡,我們遇到了電腦與網絡,我們對抽煙沒有癮,可對網絡卻沒有抵抗力。這也算另一種“上癮”。
在美國學習時,筆者倒沒見過醫生吸煙的場景。當問他們是否抽煙時,他們會表現出驚訝的表情來。仿佛,筆者的問題毫無邏輯,顯得可笑。原因或許是多方面的。首先,吸煙與肺癌之間的關系,已然明確。如若一位專業醫生,卻是“煙槍”一桿,將很難受到病人歡迎。其次,醫生吸煙,貌似十分不雅觀,在圈內不流行,亦不被認可,自然也會銷聲匿跡。
抽煙是一種疾病,長期吸煙會固化為行為模式,產生心理成癮。作為一個非吸煙者,筆者無法透徹理解每一個煙民醫生的內心。不過,筆者會用自己的方式,讓他們從心理上對抽煙覺得“可恥”。
每當發現教授要吞云吐霧時,筆者便做出下意識的做出打開房門或窗戶的動作,教授像是被提醒了點什么,有時倒會把煙卷放了下來。當看到有醫生要點煙時,便將數錢的手勢放在他鼻梁下,嘴里嘟一句,“一千塊,先交一千塊再抽!”
只有讓他們覺得抽煙會干擾別人時,他們才可能做出某種改變。也只有營造這種厭惡抽煙的文化,他們便也變得逐漸討厭抽煙,最后戒除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