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草在線據網絡編輯整理 內容提要:走進大學校園,如果稍加留心就會發現,大學生煙民卻為數不少,本該書香四溢的校園卻時不時有人吞云吐霧。中國控煙協會日前通過對全國800所高校校區控煙狀況進行暗訪,結果表明,82.62%的高校控煙狀況“不及格”。
天津
今年5月31日,被很多媒體稱為國內最嚴格的津版“禁煙令”正式實施,4類場所室內外全面禁煙、13類場所室內區域禁煙,半年過去了,吸煙的危害正被越來越多的公民所認識,也有不少人摘下“煙民”的帽子成功戒煙。然而走進大學校園,如果稍加留心就會發現,大學生煙民卻為數不少,本該書香四溢的校園卻時不時有人吞云吐霧。中國控煙協會日前通過對全國800所高校校區控煙狀況進行暗訪,結果表明,82.62%的高校控煙狀況“不及格”。天津市心理衛生協會、天津市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聯合南開大學社會學系,針對大學生吸煙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天津市600名樣本大學生中吸煙比率高達38%。是什么原因導致大學校園中出現如此眾多的煙民?高校控煙難在哪?記者進行了調查。
1
尷尬的成績單:23所高校僅3所控煙及格
不事先打招呼、暗訪錄像留證據,中國控制吸煙協會對全國1099所高校中的800個校區控煙情況進行暗訪,結果顯示,超八成高校控煙狀況不及格,高校室內吸煙行為仍較為普遍,教學樓、食堂、男生宿舍等區域成為吸煙的“重災區”。中國控煙協會向各高校校長發出公開信,希望高校要加強控煙宣傳并加大控煙干預力度。
在12月4日發布的《2012年全國高等院校無煙環境創建評估暗訪報告》中,記者看到,此次暗訪選取了天津市23所高校,在暗訪的高校中,只有天津醫科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河北工業大學3所學校成績及格,在800個校區中,分別排名34、58和71位,天津市最高分的天津醫科大學得分68.96分。其余20所學校均未達到60分,最低分數僅為36.78分,總排名為622位。天津市平均得分為50.77分,在全國省級排名中位居中游。
據了解,中國控煙協會關于高校控煙狀況的評估已進行了兩年。評估內容共包括8項指標:室內場所煙蒂數量、室內吸煙人數、學校重點區域張貼禁煙標識、室內場所不設立煙灰缸、校園內無煙草廣告和變相廣告、校內室外吸煙區的合理設置、校園內控煙宣傳及發現違規吸煙行為的積極制止等方面。
與2011年相比,雖然很多高校在禁煙標識張貼等方面大幅提升,但高校中的吸煙行為并沒能得到有效遏制。在去年的暗訪中,調查人員在食堂和教學樓共發現吸煙者164人,而今年上升到210人,今年的5046個煙蒂有28.82%的數量出現在教學樓,比例最大。室內吸煙人數最多的是食堂,與去年相比,學生食堂吸煙行為呈上升趨勢,由22.64%上升到41.38%。男生宿舍中的吸煙行為有所下降,由去年的43.12%變成今年的29.9%。
在天津市被暗訪的23所高校中,“禁止吸煙”的標識已經實現了全覆蓋,但是在每個學校都發現了煙蒂,有不少室內吸煙者進入了暗訪者的鏡頭。9成以上的被訪高校并沒有專門設立控煙宣傳展板,人們雖然對“二手煙”十分反感,卻沒有一例進行勸阻。此外,所有被訪高校均未設立室外吸煙區。
2
記者調查:男生宿舍成煙頭集中營
陳鋒是土木工程專業大四學生,一張嘴,牙齒黃黃的。識出陳鋒是個“煙槍”,他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呵呵,抽煙抽的。”
陳鋒宿舍6個人,包括他在內,兩個人是煙民。“我兩天一包煙,但大部分都是在晚上搞設計的時候抽,沒辦法,不然熬不住。”陳鋒大學4年,煙齡4年。他告訴記者,班里男生15個人,大概三成的人吸煙,這樣的比重在學校里算是一般,印象當中被稱為“大煙槍”的是那些體育生,好像沒有幾個不吸煙的。
談起自己吸的第一支煙,陳鋒坦言,剛上大學時,參加一個親戚的婚禮,新人過來敬煙不好意思不要,從那以后就不由自主地吸了起來,“我爸一開始還說幾句,后來覺得我也是成年人了,就默許了。”
張楚和陳鋒同一宿舍,也是煙民之一。這個資深“電玩專家”坐在電腦前玩游戲時,最好的佐餐就是香煙,有時整個晚上屋內都是云霧繚繞。“電玩配香煙,賽過活神仙。”張楚邊說邊點燃一支煙,記者看到桌上的煙灰缸里已有了一堆“煙屁股”。與陳鋒相比,張楚更適合“老煙槍”這個“榮譽稱號”,父親和家里不少親戚都吸煙,他從初三開始耳濡目染也吸上了,學校里貼的“禁止吸煙”的標識和宣傳畫,對他沒用,“沒聽說誰因為吸煙被罰款的。”現在他不僅在宿舍里吸,在食堂吃完飯吸,甚至上課時也忍不住偷跑到廁所里點上一支,一天下來最少一包煙。7年煙齡,香煙似乎已經成為他生活的必需品。
為了得到更多信息,連日來,記者通過QQ、MSN、微博等交流工具以及現場走訪的形式,就大學生吸煙這一話題進行微調查。在被采訪的80名大學生中,記者發現,在吸煙或嘗試吸煙的同學當中,有不少人是“夜貓子”,也有不少人是“煙酒不分家”,同學交際喝起酒來,就順手吸起了煙。
雖然各高校已明確規定不準在教學樓、宿舍樓等公共場所吸煙,也在明顯位置張貼了“禁止吸煙”的標識,但在很多學校宿舍、教學樓附近的垃圾桶里,記者依然發現很多被按熄的煙頭。一名負責保潔的物業人員頗多抱怨:“男生宿舍的垃圾桶就是煙頭的‘集中營’,垃圾袋都是塑料的,很容易引起火災。”
在采訪中,有九成的吸煙者表示自己是在進入大學后開始成為煙民的,一天不超過5根煙的占70%。大部分同學認為大學生吸煙不僅影響自己和他人的身體健康,而且也是文明意識淡薄、缺乏公共道德的表現。雖然在不吸煙同學中有90%的人對吸二手煙表示介意,一些堅定的“無煙主義者”甚至是反感,但是對吸煙者現場勸誡者卻寥寥可數,大家都是礙于面子不好意思說。
3
煙資來源:大部分煙民向父母伸手
陳鋒是福建人,每個月的生活費1000元,用于吸煙的花費大約150元。從2.5元一盒的便宜煙開始,后來是4.5元、6.5元、7元,一直到現在的10元一盒,陳鋒坦言,幾年來在和煙友的“切磋”中,口味不知不覺的越來越高,但他并不是最奢侈的,有個別同學買煙的花費已接近伙食費。
張楚每次從父母那拿來生活費,第一件事就是先拿出200元,買一條煙放在柜子里當“干糧”。張楚告訴記者,在他的同學中,大部分同學是買10元以內一盒的煙,一個月在買煙上的消費在百元以內。
在采訪中了解到,大學生香煙來源多種多樣,大約有一成學生的煙源是由父母或親戚提供。
“老爸沒別的愛好,就好吸煙,過年過節總有親戚朋友送他煙,知道我也吸煙,就塞給我兩條,價位都是中檔以上的。”錢立波因此被同學稱為“靠譜的煙友”。今年大三的錢立波煙齡3年,父母得知他學會了吸煙,還找他談過幾次,但是發現管也沒有用,就不再反對了,又怕他在外面買到假煙,所以每次放假都能從家里拿到不錯的香煙。談到為孩子“贊助”香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學生家長深表無奈:“我知道這樣做不對,但是我不給他,他自己也要去買,更浪費,反正我的煙也抽不完,我只能告訴兒子少抽點,不要上癮,僅僅當作交際的手段是可以的。”
家里能夠提供煙源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吸煙學生都是靠自購,但主要也是用父母給的生活費,很少人是通過打工賺錢買煙的。記者來到距離天津市某所大學校門不到100米的一家小超市,超市老板告訴記者,每天到此購買香煙的大學生不在少數。“每周去進貨都要拿1萬元的煙,我發現,學生買煙挺有規律的,月初買好煙,月中買一般的,月末就只買最便宜的了。”
4
吸煙探究:“壓力山大”是主因
采訪中很多大學生表示,壓力大是導致吸煙的重要原因。
“都快畢業了,工作還沒影呢,一打電話家里就問這事。”進入畢業班,劉東陽學會了吸煙,用吸煙的方式排解內心壓力的,在吸煙的大學生中占有很大比重。英語專業的楊帆也是如此,一進入大學,面對各種考級,在強手如林的競爭環境里,壓力越來越大。也有人是為了擺脫失戀的影響,在痛苦中拾起了香煙。天津市一所綜合性大學的年級輔導員認為,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90后”大學生心理比較脆弱,輔導員的心理輔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應該從精神上多關心學生,引導大學生通過運動等健康向上的活動來減壓,這樣可能會減少大學生煙民的數量。
一些同學吸煙也是受家庭以及周邊環境影響。在被訪的吸煙大學生中,近親屬吸煙比例幾乎達到100%,他們從小就受到二手煙的“熏陶”,家長的控煙意識淡薄,進而影響到孩子,孩子長大成人后自然吸起了煙。吸煙在同學之間也會“傳染”,特別是同一宿舍,一位控煙監督員在實際工作中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吸煙很容易形成“群落效應”,吸煙的大學生往往都扎堆,如果宿舍里有一個人吸煙,那么這間宿舍很可能會有第二個、第三個人會被拉入煙民的行列。
還有部分大學生吸煙是為了交際應酬的需要。“吸煙是交際的必需品。”某高校大四自動化專業學生梁成柱這樣認為,他說當他跟陌生人打交道時,遞上一支煙氣氛馬上就會變得融洽起來,在和同學、朋友交往時,香煙也會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有關專家指出,很多大學生之所以吸煙成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出了問題,天津醫科大學曾對13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