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北京晚報報道 日前,北京市方莊環島往西一百米,王志新和崔慧菊站在海底撈門口,將投訴單上的地址與門牌號進行對照:“這家海底撈的地址是蒲方路26號吧?”確認無誤后,二人推開旋轉門,從寒風中走進溫暖的大堂。
崔慧菊向飯店負責人介紹巡視結果
“您好!請問您幾位?”服務員迎上來,熱情地問道。“您好,我們是控煙志愿者。前兩天 ‘無煙北京’接到了市民對貴店的投訴,今天我們來看一下。”王志新表明身份。
不遠處的大堂經理快步走來,“您好!是哪一天的投訴?是哪一層哪一桌?”
“是2月3日12點56分的投訴,沒具體到哪一桌,但只要有投訴,我們就得過來看。”王志新說,“請把您店里的控煙制度和勸阻吸煙記錄拿出來,我們看一下。”
大堂經理去取相關文件,等待的間隙,崔慧菊徑直走進用餐區,查看是否有人吸煙、店里的控煙標識是否合格;王志新則從隨身的書包里掏出幾張調查表,邀請等位的顧客們參與調查:您認為室內公共場所是否能吸煙?個人在公共場所違法吸煙最高處罰多少錢?當您看到室內有吸煙現象時應該撥打哪個電話投訴?
“在不打擾人家吃飯的情況下,順手把這個調查做了,了解一下市民們對控煙的態度和建議。”王志新說。
2月7日,12時10分,王志新和崔慧菊利用午休時間進行控煙志愿者的日常工作。
“如果您在公共場所勸阻吸煙無效,可以直接通過微信來向我們‘無煙北京’投訴。”
等位的顧客正在填調查表,王志新見縫插針,宣傳起控煙投訴的便捷方式:“打開微信,點擊‘我’,進到‘錢包’里的城市服務,劃到最下面有一個‘舉報中心’,里面有個‘控煙投訴’。我們收到投訴后,就會安排住在附近的控煙志愿者來處理。”
王志新是豐臺區控煙志愿者隊的隊長,從2015年8月北京控煙志愿服務總隊成立起,他就在豐臺區進行控煙服務。
說話間,大堂經理拿來了店里的勸阻吸煙記錄本。本子上還真有一條2月3日的記錄:12時55分,一位劉姓顧客吸煙,服務員胡增友多次勸阻無效。
大堂經理介紹:“我們服務員看到有人吸煙,都會第一時間勸阻的,尤其是旁邊有老人小孩的,會勸他們出門抽。”
“這店里怎么除了門口,沒看見控煙標識啊?”崔慧菊從用餐區轉回來,疑惑地問道。“有控煙標識的!您跟我來!”大堂經理領著兩位志愿者走進用餐區,“您看這里墻上。”
原來,為了符合店面的裝修風格,海底撈的控煙標識統一做成了暗金色底黑字,且高度較高,不太容易被看見。
“您這太不明顯了。還有,您這兒還有一些標識不合格。一個合格的控煙標識需要包含‘指定區域內禁止吸煙’圖形,‘請勿吸煙’的中英文以及‘監督舉報電話12320’,很多老的標識缺最后一項。”崔慧菊介紹。
在二層的用餐區巡視一圈后,王志新掏出現場情況核實單開始填寫:現場未見吸煙者,控煙標識基本合格,未見控煙制度,有勸阻吸煙記錄。
“這是今天初查發現的問題,我給您一份《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您根據這個把店里自己的控煙制度建立起來,過幾天我們來復查的時候,如果整改得不錯,這個投訴就可以辦結了,如果整改不好,‘控煙一張圖’上您這個店就會一直亮著。”王志新把自己的手機號留給了大堂經理,“只要是在咱們豐臺區,控煙方面有需要幫忙的地方,都可以直接聯系我。”
13時25分,處理完一起針對烤魚店的投訴后,崔慧菊提議順便去隔壁的泥爐烤肉店巡視。
“行,這種店因為烤的過程中有煙,很多人就會渾水摸魚。”兩位志愿者腳下不停,走進了烤肉店。王志新介紹,“我們控煙志愿者最主要的工作有兩項,一個是處理‘無煙北京’平臺上的投訴,另一個是控煙巡視。”
禁煙區域有無吸煙情況?禁煙場所內,是否設置明顯的禁煙標志和舉報投訴電話標識?是否提供煙具和附有煙草廣告的物品?是否對吸煙者予以勸阻?是否要求不聽勸阻者離開?劃定的吸煙區是否設置明顯的指示標志、吸煙有害健康的警示標識?劃定的吸煙區是否遠離人員密集區域和行人必經的主要通道等一共十項內容,就是志愿者們要巡視的內容。
崔慧菊先掃了一遍店面,發現只有一個不合格的控煙標識,還貼在背著大門的冰箱上,她徑直走向前臺詢問:“您這兒有勸阻吸煙的記錄嗎?
“有,您看我們有這個本子,但最近太忙,沒再記了。”前臺向崔慧菊吐苦水,“抽煙的我們都勸,有的聽,有的喝多了脾氣上來,不聽勸還罵我們。”
“您這記錄得接著記,什么時間、誰抽煙、電話多少,誰勸阻的、結果如何。如果實在勸不動,您也可以打12320,告訴您這兒的情況,要求他回復,他就會讓衛計監督所來處理。”崔慧菊解釋,志愿者巡視的目的就是免費幫助各單位完善控煙措施,否則,如果被顧客投訴至12320,就可能被衛計監督所處罰。
這邊廂,王志新正在邀請還未點餐的顧客參與調查,其中一名男子對控煙行動不以為然。“電梯勸阻吸煙案您知道吧?雖然翻案了,但誰愿意鬧一身騷氣?”他情緒激動地說,“這些都沒用,要控煙,就得禁售煙草。”
“您說的有道理,禁售煙草也是一種策略,這個還在爭論。”王志新笑道,“但大家現在都知道公共場合不能抽煙了,這不就是咱們一起努力的結果嗎?前兩天朝陽一家涮肉店勸阻吸煙最后拍視頻曝光的事情,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王志新說,志愿者工作就是這樣,要講究說話藝術,避免與工作人員和市民發生沖突。
一個半小時的時間,王志新和崔慧菊就處理了兩起投訴、巡視了兩家飯店。
對王志新來說,控煙意識已經融入了他生活的每一分鐘,“就今天早上,在宋家莊地鐵站的洗手間里,有個穿棕色衣服的人,當著我的面抽。他剛點著我就勸阻了,人家也熄了。”
當然,曾經遇到過的阻礙也很多:“最難勸的并不是乘客和顧客,而是各單位的工作人員。比如地鐵站的保潔人員,就不敢勸阻抽煙的司機。你是臨時工,人家是有編制的,你沒法勸。”崔慧菊在豐臺當控煙志愿者一年多,這是她的經驗之談。
“大的機關單位很難進去,要證件、要介紹信;寫字樓,可以進、可以看,但誰都不簽字負責。”王志新說,在經過多次的講理、宣教之后,這些頑固單位的轉變也讓他欣慰。
“我們接到過職工對園博園的投訴,去現場處理,看也看了。到最后簽字的時候,在場的工作人員都推脫說不歸我管,讓我們去找指揮大廳,結果去到指揮大廳,保安都不讓你進去,沒辦法我只好留下一張控煙令和我的手機號。結果我們剛走,就又收到職工投訴,說你們剛走,他們就又開始抽了。”王志新說,當投訴累積到30個、“控煙一張圖”上園博園亮起紅燈的時候,對方終于繃不住了,主動聯系了他。
“就跟今天一樣,我跟他說存在什么問題、需要如何改進,比如它的分包單位很多,我就告訴他各分包單位要簽控煙責任書,兩個月后我們去復查,各單位的責任書都簽好了。”王志新說,一位經理非常感謝志愿者們,因為他管不動同事們的抽煙問題,辦公室的環境曾經非常糟糕,才引起了職工們尤其是孕期職工的投訴。
成為控煙志愿者兩年,王志新覺得市民和單位的控煙意識都在提高:“現在去處理投訴或者巡查,很少遇到不配合的情況了;以前可能身邊人吸煙,你會覺得都是朋友,不好意思勸阻,但經過這些年的科普,大家都有不吸二手煙的意識了。”
13時40分,王志新和崔慧菊揮手道別,一個乘地鐵一個乘公交,返回自己的工作崗位。
“我們都是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來做這些工作,很難做到及時處理,但只要投訴到‘無煙北京’的,我們都會安排志愿者來,其實這是一種社會服務,也是控煙宣傳的一種延伸。”王志新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