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國煙草工作會上,國家局針提出要“綜合考慮當前與長遠、需要與可能、全局與局部,以系統觀念優化目標管理,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基礎上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與以往不同,此次國家局首次把“系統觀念優化目標管理”作為明確的全年目標。在銷量基本見頂,結構成為行業發展最核心動力的背景下,所謂目標管理,可以更進一步理解為——是針對結構目標的系統化管理。即通過對結構增速的合理調控,讓結構增長處于合理區間,既保持增長,又不至于過快,既能保證品牌眼前的發展,又能為行業長遠發展留足空間。
過去幾年,行業各企業和品牌無不以極大的熱情和緊迫感,在提結構上付諸精力和資源。這種結構取向,推動了中式卷煙單箱結構不斷突破新高,整個行業迎來以結構為主要特征的大發展。
也許有人會問,當銷量難以突破之時,從品牌發展和效益增長的角度看,結構不是越高越好嗎?增速不是越快越好嗎?國家局為什么著重提出了“系統觀念優化目標管理”的要求呢?
首先,隨著結構的水漲船高,未來的增長難度在加大,結構紅利不再普惠。一方面未來的結構提升將是在更高基數上的突破,基數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另一方面,結構紅利將從普惠轉向競爭,那些大品牌、強勢產品因其競爭力強,無疑將成為結構紅利的主要分享者。
其次,經濟發展規律決定了,結構增長要與消費能力升級和消費理念的升級同步。盡管當下,結構提升勢頭依然不減,但隨著行業重回高位,長遠來看,結構增速要一定要與中國居民收入增長水平、中國GDP的增速、高端煙民的數量,甚至疫情等指標和因素相匹配、相協調,才能保持發展的穩定。
正是基于這些考量,近年來國家局在歷次會議上反復強調對“十六字”方針的遵循,今年的全國會上我們更是能深切感受到,國家局對于結構的快速增長現狀保持了一種審慎的態度。其中,“系統觀念優化目標管理”的明確提出,無疑是這種態度的進一步強調和解釋。
對于行業和品牌來說,結構增長有當前和長遠的需要,但做到需要與可能、全局與局部之間協調平衡同樣重要。
從行業看,盡管當下品牌對于結構的熱切追求不減,但行業絕對不能因為眼前的、個別的利益和需要,提前“透支”結構,用不匹配的結構目標,要求消費者、要求市場、要求終端。
所謂過猶不及,當年,因銷量的“超發”給行業帶來的動蕩和傷害依然歷歷在目、心有余悸。從具體品牌角度來看,對于結構目標的系統優化管理,同樣不能不考慮。
什么價位的產品才是消費升級的大勢所趨?什么價位的產品是未來的占位?品牌的精力和資源在各個價位段如何分配?這些無疑是品牌根據自身實際進行需要思考的問題。
而不能不切實際的“全要”。結構提升是長期目標,是持久戰,既不能把長期目標短期化、系統目標碎片化,也不能把持久戰打成突擊戰、把攻堅戰打成消耗戰。
回看近幾年,盡管行業形勢向好,企業和品牌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但這并不意味著想要能夠“想要多少就能有多少”,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
在接下來的“結構追逐”賽中,每一個品牌都應在穩步增長、狀態平穩可控的“好日子”中,制定好結構發展目標,以整體結構的優化為目的,實現發展效益的最大化。
正如國家局所要求的那樣,“各企業要根據中長期可持續發展趨勢制定好年初預算,以每個企業的合理增長實現行業的合理增速”。只有這樣才能在銷量穩定的前提下,讓結構的紅利更平衡、更長遠的惠及行業。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