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金秋,新疆各地棉花陸續進入采收期。湛藍的天空下,棉田猶如一片片白色的“花海”,天山南北處處可見棉花采收的忙碌場景。南疆的阿克蘇,北疆產區,還有東疆的哈密與吐魯番,在新疆形成了南、北、東三大主力片區。新疆出生的孩子們,從小就在棉花田旁耳濡目染著長大。有人說,如果你在新疆的秋天,誤入采棉季,滿眼的棉花只會讓人想到一個詞“舒服”,就是很舒服的花。
和新疆聞名于世的瓜果一樣,新疆的棉花也因為具備極優的品質而久負盛名。這里的棉花種植業是一段歷史的傳奇,既是遠古的回響,也是中國經濟現代化歷程的見證。新疆種植棉花的歷史不少于2000年。出土的棉紡織品文物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在尉犁營盤的漢晉古墓中還出土了棉鈴殼和籽棉,屬于原產非洲的草棉,證明棉花已經在新疆“落戶”了。到了20世紀50年代初,新疆開始了海島棉的引種試種工作。1955年,又成功引入了蘇聯培養的中亞型長絨棉品種,長絨棉在新疆“安家”獲得了成功。
除了歷史悠久,新疆的棉花為何好,還因為源于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夏季溫差大,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充分,棉花生長時間長,讓新疆出產的棉花擁有非常高的品質。同時,新疆的地形地貌也讓棉花的生長具備天時地利的優勢。這里生態結構較為單一的自然環境,看似枯燥,卻恰恰好阻礙了病蟲害跟隨進入產區,在華北棉區危害多年的棉鈴蟲因為沒有食物,無法在這里生存。并且,新疆的高山融雪帶來了灌溉資源,有了穩定的水源,新疆棉花生產的剛需條件又一次得到了解決。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產棉國之一,而最重要的棉花產區就是新疆。優質棉花原料加上國內多地崛起的服裝設計力量,匹配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地產業基礎,棉紡全產業鏈正在成型,可更好地應對外部沖擊。同時,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棉花消費國,數據顯示,2020至2021年度新疆棉產量520萬噸,占國內產量比重約87%,占國內消費比重約67%。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棉花生產季結束,新疆棉花總產單產種植面積、商品調撥量連續26年位居全國第一。巨大的產量,也為當地人民的就業和生活帶來了很大影響。棉花已成為新疆當地農民,特別是南疆和田等地區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植棉收入已占到農業總收入的80%以上。新疆棉紡織產能在1700萬錠左右,紗線產量185萬噸,解決當地就業近60萬人。
除了獨一無二的“棉花世界”
新疆還有著數不盡的美景
雪山、湖泊、森林、草原
峽谷、冰川、沙漠、戈壁
牧場、雅丹、花海、星空
每一張都是大片、每一處都像仙境
烏魯木齊南山
菊花臺草原
這是一處以生長大片金黃色菊花為特色的哈薩克草原牧區景觀旅游區。它位于西白楊溝的西側,為一緩坡傾斜的洪積扇臺面,海拔2000~2400米。春夏季節,臺面上菊花金黃,百花爭艷,蜂蝶紛飛,一派典型的天山草原風光。菊花臺東側的中梁臺上建有與國際觀察水平接軌的中科院烏魯木齊天文臺,擁有著我國最大的直徑25米射電天文望遠鏡。
巴里坤草原
巴里坤草原位于哈密地區巴里坤縣,是新疆的第二大草原,海拔1650米。雪山晶瑩,松林青翠,云霧繚繞,變幻莫測,人們稱這種美麗景色為“天山淞雪”。草原上牛羊肥碩,牧草豐美,空氣清新,綠草如茵,是一處夏季避暑冬季休閑的好去處。
伊吾乃楞格爾草原
“乃楞格爾”意為“狹窄的山谷”,位于伊吾縣城西端,是夾在兩座大山之間的伊吾河谷中的高原型草原。面積176萬畝,平均海拔2150米。草原四面環山,山頂白云繚繞,雪峰若隱若現;山腰松林莽莽,層巒疊嶂。每到夏季,羊群在綠海中飄蕩,氈房在炊煙中忽隱忽現,好一派“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優美勝景。
呼圖壁雀兒溝
丹霞地貌草原
雀兒溝位于呼圖壁縣境內南部,距呼圖壁縣城67公里,這里有百里丹霞地貌,遠看雄奇壯觀。7月底,來到這里,看到赭紅色夾雜著青藍色、草綠色、淡黃色等色彩,裝點著百丈山崖,崖壁均勻且隨意地突兀著、重疊著、交織著,像巍峨的“天涯海角”。壯麗的峰巒如云霞、似墻垣,形狀怪異、顏色鮮明,每時每刻給人以美的享受。
美麗富饒的新疆孕育了潔白的棉田、碧綠的草原、金黃的沙漠、火紅的果園,也滋養著新疆卷煙廠,讓紅云紅河企業的精神能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開枝散葉,和整個新疆一起顯得絢麗多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