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4月2日6時,安徽滁州對主城區實施封控,平時車水馬龍的清流路高架橋瞬間靜了下來。位于高架橋旁的安徽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滁州卷煙廠一切緊張而有序——7時30分,生產車間的機器準時開動,一堆堆物料已在機臺等候,一條條生產線高速運轉……
4月1日,得知滁州因疫情將實施封控管理后,滁州卷煙廠黨委果斷決定于4月2日零時起對廠區實行封閉管理,企業職工一分為二:一路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實施居家辦公;一路入廠集結實行封閉管理,啟動臨時生產模式,力保生產接續運轉,疫情防控和生產運行雙線并行、一體推進。
排兵布陣 盡銳出戰
在“穩老廠、建新廠、造新煙”的背景下,分兵作戰對本就全線承壓的生產車間來說是再度加碼。如何在大幅“減員”的情況下,保證封閉管理期間生產穩定運行?
經過反復測算,臨時生產模式以卷接包車間“三班轉兩班、單班十小時”為參考坐標,上下游部門按“以最少人員配置滿足生產保障”原則,對應排兵布陣。
“我們先確定了核心關鍵工序人員,再掐頭去尾,撤出全部保養外包人員,最大化壓縮名單。”制絲車間黨支部書記曹琛介紹。
在卷接包車間主任楊青海看來,入選名單的都是精兵強將:“去年我們就開始對技改后的‘兩班制’生產模式進行部署,也組織了多輪桌面演練。基于此,我們按照‘先定操作,再減維修、輔助’的思路,用最短的時間梳理出最合適的人選名單。”
相較于卷接包和制絲車間,負責全廠能源保障的動力車間在擬名單的時候稍微復雜。考慮到班組中有多名即將退休的老同志,他們同步將原有的“四班三運轉”壓縮為“三班三運轉”,把四個班組全部打散,以黨員和青年員工為主重新組成三個班組,同樣實現了力量最強、人數最少。
4月1日21時45分,生產科和三個車間管理人員進行最后一次全過程推演。在廠黨委的統一指揮調度下,4月2日0時10分,車間250人全部集結完畢,各項緊急調運物資全面協調到位。
“這時候能進名單,就是車間對我工作的肯定!”4月3日,制絲車間切絲機操作工鐘文一邊查看出絲質量一邊說道。
減員不減產 減人不降質
為了減輕封閉期間生活保障壓力,生產部門、車間將人員壓縮到最少。面對人少事多的困難局面,最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
由分管生產副廠長擔任現場總指揮,生產科居中調度,三個車間協調配合的聯動生產應急機制快速建立,零延遲解決問題、零距離服務職工,全力保障生產有序進行。各車間打破既定生產模式,拿出實招、巧招應對人員短缺問題。
卷包車間堅持單班10小時生產,以時間換產量,成立“維修主管+精銳骨干”維修保障小組,以復合型人員優先、青年員工優先原則排出輔助崗位“最優解”。
制絲車間全部收回設備保養外包工作,重新細分設備保養區域,采取區塊互助模式,做到設備保養要求不變、標準不降,實行兩個班組人員整班換崗機制,確保生產線運行平穩。
動力車間按照“組建、合并”的兩步走方式,合并操作崗位,實行“多能工”生產,落實好各項能源供應保障工作,第一時間做好生產服務保障。
守在一線 拼在一線
“有公司黨組和地方黨委的堅強領導,有一支敢擔當勇作為、精神面貌好的隊伍,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滁州卷煙廠黨委書記、廠長周祥說。
生產科緊盯生產進度和節奏,實時監控物資供應,避免“斷糧”危機;物流分中心輔材組突擊卸貨,連軸奮戰48小時以上,不叫苦不喊累,沒有一人掉隊;制絲車間潤葉加料臺長王德軍一個人挑起四個崗位的操作、保養工作;卷接包車間維修隊伍并組作戰,以三分之一的兵力保障著設備的平穩運行。
在最大限度保障企業生產的同時,滁州卷煙廠還高效落實公司營銷中心、物流中心安排,利用集并庫平臺,承擔了緊急配送任務。
“一線”即“火線”,生產人員以戰斗的姿態,守在一線、拼在一線,每個人都釋放出自己最大的能量,凝聚起各條線的“區域最強”力量。
從4月2日6時實施封控,到4月6日6時解除靜態管理,96小時的戰斗,滁煙人用最少人員配置維持滿產狀態,取得了接續生產80小時、生產卷煙9879.2箱、設備有效作業率達99.9%的生產業績。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