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今年46歲的羅新翠就在小店里忙碌起來,盤點著百貨、整理著收購來的彝族飾品。一家百貨零售店、一家彝繡店都是她在經營。
羅新翠在店里繡花(普梅嬌 攝)
羅新翠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中和鎮直苴村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彝族青年。
直苴村,是永仁彝族賽裝節的發源地。農歷正月十五,從六七歲的小女孩到八九十歲的老奶奶,都會穿上漂亮的繡花衣裳參加賽裝,展示精巧的手藝,比誰的衣服最美,誰的手藝最高。
2023年直苴賽裝節現場(張靜梅 攝)
這里的彝族刺繡起源悠久,女子幾乎人人擁有穿針引線的巧手。“會走路就會打跳,會拿針就會刺繡,會說話就會唱歌”是這里彝族女子的真實寫照。
羅新翠也不例外,從小就在母親的熏陶下學會了彝繡。那時彝繡還僅僅是手藝,不足以成為謀生的飯碗。上有老下有小的她想外出打工多掙點錢卻又脫不開身。“要是我能在家門口有份收入就好了。”羅新翠想。
后來,當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民族文化發展,把直苴村作為民族文化旅游建設的重點,不斷挖掘弘揚傳承賽裝文化,直苴彝族賽裝節越來越受到關注,彝繡產業也成為了直苴的支柱產業,直苴村還被命名為“云南省十大刺繡名村”。
2009年,羅新翠和家人一合計:“不如把自己的‘一技之長’變成‘賺錢出路’開家彝繡店。”
隨著直苴彝族賽裝節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來游玩的人、喜歡彝繡的人也越來越多,羅新翠的彝繡店也慢慢走上正軌。店里售賣的手工彝族服飾有羅新翠自己手工縫制的,也有從村里繡娘的手中收購過來的。
“農閑時大家自己縫的花衣裳既可以通過合作社進行售賣也可以通過我這里售賣,村里那些繡花的阿姐、阿奶有錢用,我也能多一份收入。”羅新翠說。
“這兩天得閑,又繡了幾個包包,幫我賣一下。”同村繡娘李朝珍來到羅新翠店里展示著她的新作。像李朝珍一樣會請羅新翠幫忙售賣繡品的繡娘有二十多位,她會按照繡娘們刺繡樣式及做工給出不同收購價。
“帽子、包包繡工不復雜要便宜些,整套服飾毛線繡的400~700元不等,絲線繡的要貴些,一套下來1800元左右。”羅新翠介紹。
彝繡生意有了起色,步入正軌,但羅新翠年邁的母親患上了慢性支氣管炎,兩個女兒一個讀高中、一個讀大學開支很大。有了積蓄的她在2019年又開起了一家百貨商店,主營煙酒百貨,成為了零售客戶。
“我們這里距離鎮政府有15公里,開一個小店方便附近村民日常生活物資需求,平常阿媽還能幫忙看看店。”羅新翠說。
了解到羅新翠還會彝繡,煙草公司的工作人員就經常到她店里來,有時買點繡品,有時指導她經營業務,幫她打造小店特色。
“我把彝繡元素和百貨經營結合起來,小店很受歡迎,生意也越來越好了。”羅新翠的笑顏如雞冠帽上的“馬櫻花”。
閑暇時,羅新翠拿出繡片,搬出小板凳,一邊守店一邊繡花,女兒放假回來,還會教她們繡花。
這些年,羅新翠和村里的繡娘們一起,喂著雞、開著店、繡著花、養著家……用一針一線把直苴的歷史、文化、傳承、藝術“繡”在了身上,也用這一針一線繡出了一朵朵生活的“幸福花”。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