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眺林翠山青、田園秀美;近觀村道寬闊、傣舍雅致。“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昔日陶淵明筆下的田園風光,是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馬白鎮沙尾沖村如今的真實寫照。
馬關縣境內的傣族因服飾差異分為黑傣、紅傣、白傣三個支系,而坐落于馬關縣西部的沙尾沖村就是典型的黑傣聚居村。在這個黑傣文化濃郁的小村落里,董姐便利店的傣風墻畫格外醒目,庭院里的盆栽與青山綠水相得益彰,吸引著來來往往的行人商客。
當你走進這間鄉村小店時,潔凈敞亮的庭院、清新的多肉盆景、獨特的黑傣風情墻畫、井井有條的商品、熱情笑迎的店主……讓人不禁眼前一亮,與印象中傳統的商品雜亂、環境昏暗的鄉村小店大為不同。 “董姐便利店”的店主名叫董鴻玉,是沙尾沖村的一名傣族,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董鴻玉審時度勢、順勢而為,從“收費員”變身“小老板”。
董鴻玉夫婦在小店庭院里。
扮靚“顏值”“醉”美煙火氣
2019年,55歲的董鴻玉為了圓自己的“田園夢”,決定辭去停車場收費員的工作陪退休的丈夫返鄉開店。最初是從鄰居家租了一個店面,加上開在村里,董鴻玉并沒有把小店精心裝扮,只是簡單擺放幾排貨架就開張了。
剛開店時,董鴻玉在經營上比較固化,基本上是村里人想買什么她就購什么貨,店內商品也不分區域,各種各樣的商品雜亂無章地堆在貨架上,有些商品長時間擱置在貨架的角落,過期了都無人問津。這種經營模式維持了一年多,加上顧客多是本村村民,店鋪長期人流稀少、門可羅雀。
“我的店位置很好,就在大路邊,路過的人都能看到,而且對面還是村委會,按說店里的生意應該越來越紅火,但卻沒有大的改變。”面對意料之外的反差,董鴻玉瞅在眼里急在心里。
直到鄉村振興號角吹響,村里實施“改路、改房、改水、改電、清潔田園、清潔家園”等項目建設后,全村基礎設施得到全面建設完善,人居環境大幅提升,來往的商客與日俱增,這才打破了董鴻玉固化經營的日常。
在馬關縣煙草專賣局客戶經理的指導幫助下,圍繞綠美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董鴻玉精心設計店內布局,強化硬件升級,挑選了擺件、鮮花、綠植用來裝扮小店,店鋪顯得清新低調、整潔亮堂。
短短一個月時間,小店“顏值”提升,路過店門口的鄉親們不由停下腳步進店參觀和買東西,小店充滿了煙火氣。“以前我的貨物都是哪有空就放哪,沒個章法,店里也不經常收拾,影響顧客心情,還流失了客戶。如今,店鋪布局規劃井然有序,商品陳列也是分門別類,客戶一進來可以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鄉親們空閑時都會來我這個院子里坐一坐、聊聊天。”眼看人氣越來越好,生意越來越旺,董鴻玉心里樂開了花。
打造“數字小店”幸福值更高
店面升級改造前,董鴻玉一直靠“土辦法”記賬,賣出一筆,便在本子上記上一筆,事情多時難免出現糊涂賬,而且無法做到對店里的經營情況精準掌握。升級改造后的店鋪安裝了電腦、掃碼槍等工具,配備了“云香印象”店鋪管理系統。
“我以前賣了多少、庫存多少、賺了多少都是估摸著算賬,現在有了‘云香印象’店鋪管理系統,不僅能自動收銀,還能隨時查到進銷存的情況,哪些商品暢銷、哪個品牌毛利大一目了然,掌握了數據后,經營賬算得一清二楚,營業額增加了30%多,一年下來純收入能到10萬元左右呢!沒想到我們農村小店也能掌握數字化時代的‘流量密碼’。”如今,小店全商品掃碼入庫、全移動支付、逢賣必掃,依托數字化工具,店里的商品銷售情況一目了然,什么最好賣、什么最賺錢一清二楚。
掌握數字化經營妙招后,董鴻玉并沒有停下創新的步伐,她還建起微信社群,與丈夫搭建起線上渠道,試水直播銷售商品,為店鋪增加粉絲流量的同時帶火了傣家紅糖土特產,儼然成為十里八鄉頗有人氣的“網紅店主”。
“真沒想到,我的小店也能跟上鄉村振興的腳步,小店能有這么大的變化,我的小日子越過越紅火,離不開鄉村振興的好政策!”對于眼前的幸福生活,董鴻玉十分知足。
從無特色、無優勢、無潛力的“三無”店鋪,實現了從潔化、美化向數字化的轉變,如今董鴻玉便利店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融綠美景觀體驗、藝術休閑體驗、傣族風情體驗于一體,不僅將藝術美學引入傳統村落,更以文化創意激活鄉村業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