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去“糖衣”,電子煙只能是煙味,不能有水果味、薄荷味!
“加味”電子煙禁售
過去,由于存在一定的監管空白,電子煙行業一度狂飆突進野蠻生長,然而,監管空白不會永遠存在,電子煙強監管預期一直存在,只不過在今年3月,強監管的靴子終于落地。
3月,國家煙草專賣局發布《電子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將于5月1日正式施行。同時,公開征求對電子煙國家標準(以下簡稱二次征求意見稿)的意見,進一步規范國內電子煙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禁止非煙草口味電子煙邁出嚴監管重要步伐。管理辦法指出,禁止銷售除煙草口味外的調味電子煙。二次征求意見稿也明確,不應使產品特征風味呈現除煙草外的其他風味。
根據規定,除電子煙生產企業、霧化物生產企業和電子煙用煙堿生產企業等,設立必須經國務院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取得煙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外,電子煙企業IPO(首次公開募股)也要經過煙草主管部門審核通過,這或將大大打擊了資本進入的積極性。
受此消息影響,中概股霧芯科技10號晚間暴跌36.54%。實際上,近期,A股和港股中的多只電子煙概念股跌跌不休。3月3日-11日,全球霧化設備生產商龍頭思摩爾國際大跌26.2%,市值蒸發442億港元。
業內人士認為,結合上述兩個文件看,對電子煙行業最大的影響在于對煙草之外口味的禁止,也是霧芯科技股價暴跌的主要原因。一位長期跟蹤電子煙行業的投資者表示,禁口味意味著電子煙的吸引力大幅下降。一方面對現有替煙的消費者不太友好,另一方面保護了之前非煙民的年輕消費者。
電子煙多口味時代謝幕
管理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禁止銷售除煙草口味外的調味電子煙和可自行添加霧化物的電子煙。
事實上,電子煙正因“加味”而吸引大量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在眾多口味中,以水果、薄荷醇或薄荷、糖果味最常見。2021年10月,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控煙研究中心發布《電子煙營銷及對青少年健康影響研究報告》顯示,被調查的青少年中,接近半數在13-15歲初中階段第一次開始吸用電子煙,過去30天吸用過電子煙的青少年用過最多的口味是水果味。
多種多樣乃至獵奇的口味是吸引青少年嘗試電子煙的首要原因,而國家對保護未成年人遠離電子煙十分重視,曾多次開展強監管行動。此次禁止多口味電子煙可以說是意料之中。
有意思的是3月11日與《電子煙管理辦法》同時公布的,還有《電子煙國家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這份意見稿指出,霧化物設計不應對未成年人產生誘導性,不應使產品特征風味呈現除煙草外的其他風味。
種種跡象表明,未成年人甚至青少年成為電子煙監管的主要對象。
讓未成年人遠離電子煙
不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是需要恪守的底線,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擦邊球屢見不鮮。記者在未登錄狀態下,在某知名電商平臺上搜索“電子煙”后出現的是“抱歉,沒有找到與“電子煙”相關的商品”的提示,可問題是旁邊彈出的商品精選懸浮窗中,赫然是“麥克草本電子戒吸棒5代霧化器”,這是想表達這是戒煙器的意思?
然而,在產品描述中,記者很難相信這是一款戒煙器。
同樣的搜索問題還出現在“悅刻5代”“電子霧化”等關鍵詞上,尤其是后者,基本上是沒有任何阻礙地位用戶展現了各種電子煙產品。
對于這樣的搜索結果,是不是真的滿意呢?
而也有其它媒體記者在社交平臺上調查發現,大量以“電子煙”為ID的用戶公開在個人主頁售賣電子煙。根據搜索記錄,記者還加入5-6個以電子煙命名的群聊,群內主要交流電子煙線上交易的具體信息。
以社交平臺soul為例,根據記者調查,在《方案》出臺后,以“電子煙”為ID、“電子煙”為名稱的群聊已經難覓蹤跡,但如果以“霧化”“電子蒸汽”“保護套”等關鍵詞搜索,依然可以發現大量電子煙線上交易的群聊和銷售商家。
線上銷售多少有些踩線,線下問題更為突出。
部分企業告訴記者,公司引入了人臉識別等機制辨別消費者是否成年,但在集合店中,工作人員并未要求記者證明身份。尤其是管理辦法公布后,較受歡迎的水果煙彈緊缺、門店銷量上漲等狀況反而助長了銷售的膽量。
此前,在卷煙方面,打擊向未成年人售煙違法行為,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對于電子煙,也應進一步落實好身份證件查驗,探索應用新技術手段,提高查驗有效性,需要像對待卷煙一樣對待電子煙,封死漏洞,打擊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行為。
一方面,要加大電子煙對青少年健康危害的宣傳,讓吸電子煙有害健康的理念廣為人知;另一方面,要探索更為廣泛有效的社會監督治理體系,除了家長和學校,社會各方面都應關注電子煙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并加強這方面的監督,切實讓未成年人遠離電子煙。
當然,相信隨著監管的加強,電子煙企業的躺贏時代即將結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