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有損身體健康,現(xiàn)代人早已認識到這一點。但煙草在以前的戰(zhàn)爭年月中卻被視為好東西。在殘酷的戰(zhàn)爭間隙,點燃一支香煙,吸上幾口,能起到鎮(zhèn)靜作用,在身心俱疲時,能起到提神的作用。所以,我們在中外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影視作品中,常常能看到吸煙的畫面,那并不是刻意的渲染,而是真實的寫照。
在那些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中,老一輩領導人為革命事業(yè)嘔心瀝血,全身心地投入到緊張的工作和思考之中。他們常常廢寢忘食,在情況危急的情況下,有時徹夜不眠,以應對處理各種情況,這使他們常常身心俱疲,體力和精力都極度透支,但緊張的工作卻又是常態(tài),在需要提振精力應付繁重的工作時,香煙提神的作用就顯現(xiàn)了出來,所以我們看到很多領導人都酷愛吸煙。
雖然香煙有一定的提神功效,但久吸會上癮,會損害身體健康,成癮后再想戒掉,已是很不容易。在領導革命隊伍創(chuàng)建新中國的那些老一輩的領導人之中,嗜煙者大有人在,他們在為革命事業(yè)做出巨大犧牲、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養(yǎng)成了吸煙這一不良嗜好,吸煙成了他們自身少有的“缺點”。在這些愛吸煙的領導人之中,毛澤東與鄧小平這兩位偉人吸煙的畫面最為人所熟悉,而圍繞他們嗜煙與戒煙所發(fā)生的一些趣事,更是為人所津津樂道。
毛澤東煙癮很大,他經(jīng)常是煙不離手,尤其在思考重大問題,需要他扭轉乾坤之時,他更是一支接一支,一天要吸好幾包,煙癮大得出奇。
據(jù)考證,毛澤東的煙齡極長,從十八歲抽到八十一歲,煙齡長達六十三年之久。
在井岡山時期,毛澤東經(jīng)常是不分白天黑夜的通宵工作,休息時間很少,吸煙是為了提神。
那時人們對香煙的危害還不太了解,只覺得香煙有提神作用,所以也就沒有人反對毛澤東吸煙,還到處找煙給他,為他吸煙提供方便,結果毛澤東的煙越抽越多,煙癮越來越大。美國作家R.特里爾在他撰寫的《毛澤東傳》,中說:
“毛至少有六十年的抽煙歷史。任何國家的政治領導人都不如毛抽掉的卷煙多。”
毛澤東吸煙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口不擇煙”什么煙都吸,逮著什么吸什么。1927年,毛澤東在湖南長沙、湘潭等5縣考察時,當?shù)厝罕娪猛廉a(chǎn)“葉子煙”招待他,毛澤東來者不拒,和群眾常常是邊吸“葉子煙”邊聊天,顯得格外親切。
1938年,毛澤東在延安窯洞里寫《論持久戰(zhàn)》時,由于當時經(jīng)濟困難,好的香煙很難搞到,毛澤東一根接著一根抽的是邊區(qū)造的土煙。
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有時香煙徹底斷供,毛澤東就吸自已卷的旱煙,這種煙很“沖”,煙味很嗆人,雖然很難吸,但毛澤東從不在乎,依然煙不離手。
在長征途中,他甚至抽過別人給他弄得把樹葉當作煙草的替代煙。毛澤東在談及抽煙時,曾戲稱他抽的是“百家煙”。
在解放戰(zhàn)爭指揮三大戰(zhàn)役時期,那時正是共產(chǎn)黨與國民黨兩軍展開正面對決的緊要關頭,國共兩軍上百萬人在戰(zhàn)場上硬碰硬,在指揮應對瞬息萬變的戰(zhàn)場形勢時,指揮員稍有差錯就可能導致巨大傷亡,作為我軍的決策首腦,毛澤東每天神經(jīng)高度緊張,此時他對煙的依賴更強了,遇到重大問題的決策關口,他更是要靠抽煙來提神。
1947年,蔣介石派胡宗南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和五十多架飛機對延安和陜甘邊區(qū)進行圍剿,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為了避敵鋒芒,毛澤東提出了“牽制敵軍主力,在運動中殲敵”的戰(zhàn)略方針,與敵展開運動戰(zhàn),不斷巧妙與敵周旋,在毛澤東的親自指揮下,我軍取得了青化砭、羊子河、蟠龍三大戰(zhàn)役的勝利,打得胡宗南所部暈頭轉向。
手握重兵卻連吃敗仗的胡宗南氣急敗壞,他命令其手下干將劉戡率領七個旅緊緊咬住只有九百多人的包括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在內(nèi)的中共中央直屬支隊。敵軍從綏德開始尾隨,一直跟到米脂縣。
8月18日這一天,中央直屬支隊在敵壓迫追擊下,來到了黃河邊。
此時形勢萬分危急,前面是波濤洶涌的黃河水,后面是敵人緊緊追趕的重兵,何去何從,如何選擇前進的道路將決定中央直屬支隊的生死。
在敵人已經(jīng)壓迫到腳后跟的情況下,眼前似乎只有一條出路:搶渡波濤洶涌的黃河。
可部隊手中只有從老百姓那兒借來的幾只羊皮筏子。羊皮筏子一下水,立即被巨浪掀翻,被沖得無影無蹤。
怎么辦?在瓢潑大雨中,所有人都將目光聚攏到毛澤東那里,等待他做出最終的決定。
毛澤東沒有作聲,他望著波濤洶涌的河水,仿佛沉浸在凝視之中。
“別再磨蹭了,趕快決定吧!”
任弼時是個急性子,見毛澤東沒有說話,便催促起來。
此刻每個人的心情都十分焦急,時間耽誤不得,何去何從,必須立即做出決定,否則也許就會釀成難以想像的后果。
“給我支煙!”這時,一直凝視著黃河陷入沉思中的毛澤東突然說道。
“煙!德勝同志要吸煙,快拿煙來!”李德勝是毛澤東轉戰(zhàn)陜北時用的化名。
“誰有煙?快給德勝同志拿來!”
可這時下著瓢潑大雨,每個人都被澆得渾身濕透,哪里去找一支能吸的香煙呢?
“給我一支煙,我要煙!”毛澤東似乎沒有想到這些,他急切地催促道。
他周圍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該怎么辦?
“我有煙”,“我這兒有煙!”這時隊伍中有人連聲喊了起來,說話的人是毛澤東的馬夫老侯。
周恩來趕忙命令警衛(wèi)們圍成一圈遮住風,有人用薄棉被遮住大雨,一個衛(wèi)士鉆到被子下面去劃火柴給主席點煙,因為緊張,還有狂風難以遮擋的原因,火柴幾次點燃,又幾次被熄滅。
毛澤東嘴上的煙總是沒能被點燃,令毛澤東感到無可奈何,這時,機敏的警衛(wèi)李銀橋,從人群之中擠進來,他鉆到被子下面,從衛(wèi)士手中拿過火柴,“嚓”地一下將火柴劃著,又迅速地用手緊緊遮住火苗,小心翼翼地給毛澤東點燃了煙。
毛澤東深深地吸了一口,他看了一眼李銀橋,目光中露出幾分贊許,然后他的目光從李銀橋的頭上掠過,望向了黃河岸邊。
這支煙只吸了兩三口,就被毛澤東抽完,毛澤東突然一掃臉上的疑慮,他表情堅定地說:
“不過黃河!放心跟我走,老子不信邪,我看他劉戡敢不敢對我們開槍。”
說完,他大步沿黃河邊的山路向前走去。中央直屬支隊跟著他就在敵人注視下開拔,劉戡的部隊就傻呆呆地眼瞅著毛澤東的大隊人馬過去而未放一槍。
后來有人說,這是“真龍過海,誰人敢敵”。
毛澤東煙癮雖然大,但必要時,他卻可以克制自己一支也不抽。一九四五年在重慶與蔣介石談判時,因為知道蔣介石不吸煙,對煙味很敏感,毛澤東在和蔣介石面對面談判時始終未吸一口煙,這對于一個一天大約要吸三包煙的人來說,需要有多么大的自控力可想而知。事后,蔣介石對陳布雷說:
“毛澤東此人不可輕視。他嗜煙如命,據(jù)說每天要五十支。但他知道我不吸煙后,在同我談話期間絕不抽一支煙,對他的決心和精神不可小視!”
長年吸煙使毛澤東的心肺功能受到了影響,他也認識到了吸煙的危害,他時常告誡別人:“別學吸煙,煙里有尼古丁,是要害人的。”
斯大林逝世之后,蘇聯(lián)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元帥訪問中國時,曾勸毛澤東戒煙,他說:
“蘇聯(lián)的醫(yī)學專家認為,如果斯大林遵照醫(yī)囑戒了煙的話,他可能不會逝世得那么早。”
在他的勸告下,毛澤東決定戒煙。但是,對有著六十多年煙齡的毛澤東來說,戒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十個月后,他又夾起了煙卷,吸了起來。
他說:“沒有煙拿在手中吸吸,在思考問題時,就好像缺少點什么,有了香煙在手,就好像補充了這個不足。”
直到去世前兩年的一九七四年,在醫(yī)生和身邊工作人員的反復勸說下,毛澤東才真正戒了煙。衛(wèi)士們開始怕他一時難戒,就把煙和煙具放在原處,結果,毛澤東要么把煙拿起來放在鼻子底下使勁地聞一聞,要么就把煙放在手里用手指捻來捻去,但堅決不抽。
有一次周恩來到毛澤東那兒談工作,看出了他在忍受戒煙的痛苦,就勸他少抽一點,但他還是沒有抽。就這樣,毛澤東終于戒煙成功,脫離了煙民的隊伍。
與毛澤東一樣,另一位偉人鄧小平也是老資格的煙民,鄧小平吸煙多年,據(jù)說他每天要吸50支煙。鄧小平不僅煙齡長,吸煙的軼聞也很多。鄧小平與外賓會見時,常以吸煙作為開場話題,他總是先問問外賓吸不吸煙,要不要也來上一支,其特有的親切與幽默,瞬間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
鄧公手握香煙與來訪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就香港回歸問題進行會談的歷史性畫面,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平同志手拿著香煙顯得很輕松愜意,但他在香港回歸問題上堅定的態(tài)度,不容辯駁的語氣,卻都表達在他舉重若輕的言談舉止中。
小平同志吸煙還有一件趣聞,1988年4月8日,第七屆全國人大會議期間,作為主席團成員的小平同志投票后,回到自己主席臺的座位上,他習慣性地點燃了香煙。
還沒吸幾口,就有個條子由臺下被遞上了主席臺上的小平同志手里,鄧小平看了看紙條后,面露笑容,馬上就把煙掐滅了。
這個條子是廣東省女代表,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寫好遞上主席臺的,紙條上寫的是:
“請小平同志在主席臺上不要吸煙。”
不久之后,這件事被記者報道播發(fā),迅速引發(fā)世界廣泛關注。各界輿論一片贊揚之聲,稱贊鄧小平同志能接受意見,從善如流。外國媒體報道說,這件小事不僅充分說明了小平同志的胸懷,也展示出中國正在發(fā)生的深刻變化。
也就從這個時期開始。在隨后舉行的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一名常委會委員提出在人大及其常委會會場全面禁止吸煙的建議。這一合理化建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
晚年時,在醫(yī)生的一再建議下,小平同志也開始戒煙,戒煙初期,煙癮上來時,鄧小平就以吃魚皮花生的方法來轉移注意力,堅持一段時間后,小平同志戒煙成功,也就此脫離了煙民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