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6月16日報道,一項長達37年的研究顯示,喜歡熬夜的人并不會比早睡早起的人更容易早死,前提是,不要在漫漫長夜里喝酒和吸煙。此前的研究已經表明,熬夜不睡的夜貓子們出現一系列健康問題的可能性更高。
2018年,英國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根據六年半的考察,晚睡晚起的人要比早睡早起的人死亡風險增加10%。雖然這對全世界的夜貓子們來說可能是個令人擔憂的消息,但研究并未考慮可能導致死亡的相關因素,如飲酒。因此,芬蘭的研究人員希望通過研究找出更多原因。研究結果發表在經過同行評審的《國際時間生物學》雜志上。研究跟蹤了芬蘭近2.4萬名同性別的兩組人員。1981年,問卷調查詢問了他們究竟是早睡早起還是晚睡晚起。三分之一的人說他們算是晚睡晚起者,而10%的人表示自己肯定是晚睡晚起者。其余的人是早睡早起者。晚睡晚起者往往更年輕一些,而且更喜歡飲酒和吸煙。
2018年,研究人員跟蹤這些人的情況時發現,這兩組人員中已有8700多人死亡。在37年的時間里,研究人員發現,絕對的夜貓子死亡風險增高9%,原因多種多樣,類似于2018年的那項研究結果。但此研究認為,二者的區別在于:死亡的“主因是吸煙和飲酒”。 比如,研究發現,不吸煙、少量飲酒的夜貓子并不會比早睡早起者死得早。研究報告第一作者、芬蘭職業保健研究所的克里斯特·胡布林告訴法新社記者:“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夜貓子希望降低早亡風險,他們可以有所行動。顯然,晚睡晚起者應審慎思考適度飲酒與吸煙。”
胡布林還說,獨立于其他因素,人們上床睡覺的時間,即生物鐘,“幾乎或完全”與死亡無關。未參與研究的劍橋大學從事生物鐘研究的吉萬·費爾南多告訴法新社記者說:“雖然研究結果聽起來似乎合理,但是研究本身仍存在局限性。”他說,研究對象只是自我定義為早睡早起或晚睡晚起,這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因為它不包含客觀信息”,與比較現代的方法不同。他說研究也未包括酒精和煙草以外的毒品這一因素:可卡因與人們改變睡眠習慣相關——從早睡早起變成晚睡晚起。費爾南多此前負責的研究發現,夜貓子精神健康狀況更差,特別是容易焦慮,而吸毒可能加劇這個問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