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時節,福建煙區依舊山色蔥蘢,田間冬翻備耕熱火朝天,溫暖的育苗棚里煙苗伸出新葉。從閩西北到閩西南,從南平到三明再到龍巖,紅土地上,山水、農田、村居融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這樣的土地,這樣的氣候,這樣的生態,孕育了高質量的煙葉和水稻。
在福建,煙葉和水稻都是地方農業的支柱產業。稻田是當地的“第一糧倉”,煙田是行業的“第一車間”。在福建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的穿針引線下,水稻、煙葉兩大產業形成了齊頭并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進了福建的鄉村振興。
著眼大農業——
煙稻輪作,穩住“基本盤”
田為煙稻本,田固煙稻穩。
基于耕地問題、煙葉產區問題,更基于穩田穩糧的國之大計,福建省局(公司)提出“以煙促稻、以煙穩糧”的產業融合思路,力求通過基本煙田保護,穩住煙葉產業的“基本盤”,助力嚴守耕地紅線和基本農田紅線。
幾年前,福建省局(公司)率先開展了基本煙田保護工作,在規劃范圍內充分發揮煙葉與水稻扶持政策的協同效應。
“建設好、保護好生態條件適宜、基礎設施完備、土壤耕性良好、煙葉風格特色鮮明的煙田,就可同步穩住煙稻供給總量。”福建省局(公司)副總經理周志攀認為,站在服務國家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大局的高度,基本煙田保護既要著眼穩住閩西北煙稻產業,也要著眼優化煙葉產業資源配置,實現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發揮煙草專賣體制優勢和煙葉產業優勢,推動實現田定煙、煙促稻、稻穩糧。
前季種煙,后季栽稻,無論是從經濟效益來講,還是從農田穩定來講,其科學性正在被持續論證并賦予新的內涵。
其中,南平市浦城縣作為基本煙田發展保護區建設中最早起步的煙區,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浦城縣副縣長陳江宇介紹說:“以煙促稻,在經濟效益上,解決了農民收益和地方財政收入問題,進而也穩住了稻田。”
同樣,三明市建寧縣作為農業大縣,“五子”(蓮子、梨子、桃子、無患子、水稻種子)是其特色農業產業的代表,其中最重頭的便是種子,其年稻種產量占全國的20%。自2012年起,建寧縣煙草部門開始引導煙農開展煙后稻制種經營,豐富煙稻輪作的新內涵。
“鄉村振興最主要的就是產業振興,如果種子出問題,糧食也會受影響。我們最好的地拿出來種煙、制種,提高了產量,減少了病害,這也是水旱輪作產生的效益?!苯▽幙h副縣長姜煒根表示將持續推動這一產業融合模式。
……
各煙區的實踐證明,稻煙水旱輪作模式有利于保護優質農田、提升農田地力,有利于提高稻煙品質及增加農民收入,是推動稻煙綠色高質高效發展的有力之舉。
立足建管用——
多元融合,聚焦“固本策”
融合不是簡單疊加。
在福建煙區,從地方政府到各級煙草部門,從煙草站到合作社,各相關單位發揮各自功能,互為支撐和補充。結合基本煙田建設、建管用一體化,福建煙區探索推進煙稻產業實現“四個融合”。
產業政策協同融合——充分發揮煙葉和水稻扶持政策的協同效應,共同建立穩定的煙稻雙優生產基地。
生產技術互利融合——選擇適應煙葉種植茬口的水稻品系,避免爭季爭田爭勞力;堅持煙稻綠色高質高效生產,落實好煙稻生產聯防聯控措施,保證煙稻產品質量安全。
基礎設施共享融合——實現烤房綜合利用和農機共享利用,大力拓展烤房烘烤農產品的功能,提升煙草農機裝備和應用水平。
綜合體建設深度融合——與當地農業農村部門合作,探索建設“煙葉+優質稻”“煙葉+制種”的產業綜合體,推進煙稻產業同步基地化、綠色化、集約化、現代化。
通過“四個融合”,福建煙區煙葉與水稻扶持政策的協同效應正在持續釋放紅利。近年來,在優化設施投入、推動土地流轉、加強農業生態保護、完善防災減損體系、有序引導產業資本等方面,他們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并收獲了經驗。
與此同時,煙區黨委政府認識到,抓基本煙田保護既是穩定糧食生產的有力抓手,又是發揮煙葉產業優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有關政策和舉措陸續出臺。這樣一來,以“制度化”措施解決了煙田“真保護”的固本之策。據了解,《福建省“十四五”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已經將煙葉產業納入優勢特色產業規劃范圍。龍巖、三明、南平市政府已出臺關于基本煙田保護的相關文件,對接本地建設任務,并分解到各縣(市、區)。
在基本煙田劃定上,建寧縣政府出臺了《建寧縣稻煙田保護管理實施方案(試行)》,規劃稻煙田保護區5.44萬畝,與基本農田重疊率達100%。
在項目配套上,龍巖市上杭縣在不改變項目資金渠道的前提下,將煙田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等農業基礎設施項目適度向基本保護區聚集。
在煙田使用上,三明市沙縣區制定了《基本煙田保護建設及土地流轉工作方案》,安排專項獎補資金對流轉煙田3年以上、流轉面積400畝以上的合作社進行獎勵;尤溪縣對種植500畝以上種煙村實現整村土地集中流轉,2021年實現50%以上煙田流轉。
……
總體看,關于基本煙田保護的各項舉措得到了較好落實,在煙區布局優化上,資源不斷向核心煙區、重點煙區傾斜。目前,借助衛星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手段,福建煙區已完成137.5萬畝、201萬塊基本煙田的地圖繪制,讓煙田“定”了下來。
“助力煙區鄉村振興,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各級煙草部門應加強和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對接,優化煙區產能布局,把煙葉產業鏈的主體扎根于重點鄉鎮,以福建特色煙稻輪作模式為主體,穩定煙葉生產基本盤?!备=ㄊ【?#xff08;公司)局長、總經理李民燈如是說。
根據2021年煙葉生產調查數據,福建煙區在基本煙田內實行前煙后稻,全年畝均收入可達6000元左右,按戶均種植22畝算,戶均年收入可達13萬元以上。
福建煙區的鄉野,機器轟鳴,備耕正忙,暖陽下,泥浪翻滾,散發著讓人踏實的氣息。好山好水間,有穩穩的良田、穩穩的效益,更有穩穩的溫暖、穩穩的幸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