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城關街道王院村農田一派繁忙景象,新煙農李西云指揮操作手開著挖掘機深翻耕地,開啟了“二次創業”,這只是新年洛南烤煙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當前,全國煙葉生產由“控規模”轉向“穩產業”,主動融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大局,自覺服務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增強了煙農種煙積極性,成為洛南煙區產業發展的“定心石”。
李西云對流轉過來的土地實施挖掘機深挖
社會能人為產業注入“新動力”
為穩定產業發展基礎,洛南縣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型、生產合作型煙葉生產經營主體、社會能人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代表的新型種植主體,穩定煙農隊伍。
家住洛南縣城關街道周村的李西云,現年59歲,曾擔任村組干部20余年,連續擔任兩屆村支書、村長,卸任后在臨近的王院村開辦了一個小磚廠,效益最好的年份收入七、八十萬元,最差的也有七、八萬元,2018年磚廠關停后閑賦在家。
李西云是一個閑不住的人,每當路過當年的磚廠,看到復墾后雜草瘋長、破敗不堪,心里不是滋味,想要進行“二次創業”,讓耕地充分利用的念頭愈發強烈。
2021年12月底,聽說王院村集體流轉土地1000余畝,準備發展烤煙,當年的撂荒地一下子挖破手背“搶”不到手,李西云心里豁然開朗,種煙就是他的“二次創業”。
說干就動,李西云及時聯系王院村村干部,遞交承包耕地申請,得知“老熟人”要種煙,村里最大限度滿足其愿望,與李西云簽訂土地承包協議,流轉土地130畝。
李西云計劃在流轉的130畝土地上全部種植烤煙,目前,已投入6萬元,對耕地進行挖掘機深挖。
“趁著春節前,計劃再投資10萬元,在煙田周邊修整5條便道,保障烤煙種植通行無阻。”李西林激情滿滿的說道。
在洛南,越來越多的社會能人加入煙農隊伍,為產業發展增強了新動能。
楊亮對煙地實施冬深翻
職業煙農為產業夯實“穩定器”
在城關街道王院村煙農楊亮家的院子里,看到2021年底剛建成的房屋寬敞明亮,周邊的村民學習交流著種煙經驗,敦實的楊亮笑容滿面。
2021年,楊亮種植烤煙30畝,交售煙葉5970公斤,實現收入18.6萬元,畝產值5847元。
“去年的經濟效益是種煙8年來效益最好的一年。趁著政策好,我們也年輕,我們要繼續擴大面積,讓腰包更加鼓起來。”楊亮笑瞇瞇的說道。
2022年,楊亮向村里增加承包了20畝地,計劃種植50畝,地里的冬翻早已結束,只等著春節后施肥起壟。
近年來,洛南縣大力推廣煙葉生產機械化耕作方式,不斷加大對煙用農機機械投入,優先為煙農配備起壟覆膜機、井窖移栽器、旋耕機、煙夾等農機具,真正讓他們感受到輕松種煙、體面種煙,讓更多青年煙農能安下身子、靜下心來,擴大種煙面積。
“努力種好煙,用賣煙的收入再置辦些家具,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楊亮滿懷憧憬的說。
謝濤濤承包了村民閑置土地,做好了煙葉生產準備工作
新煙農為產業注入“活水源”
今年38歲的謝濤濤,高中畢業后一直在外打工,一家4口人僅靠他微薄的工資,日子過的緊巴巴,看到父親謝昌永種煙一年比一年收益好,他心里萌發了通過種煙致富的小火苗。
2021年12月初,謝濤濤辭別工作,回到洛南縣四皓街道撫龍灣社區家中,和父親一番交流、商量后,承包了周邊村民閑置耕地24畝,籌劃著煙葉生產準備工作。
撫龍灣社區緊鄰洛南縣西城區,自1988年試種烤煙后,連續33年不間斷,種煙時間長,群眾基礎好,坡地光熱資源高,承載了一代又一代村民的“致富夢”。
近年來,撫龍灣社區大力開展土壤保育、小苗早栽深栽、栽培試驗、品種示范、綠色防控、防災減災、精準采烤、帶莖烘烤等新型煙葉種植實用技術應用推廣,適用技術推廣率達到100%、落實到位率100%,烤煙產質量穩步提升,是全縣烤煙種植核心示范區。
“我們將搶抓機遇,大力培育‘以煙為主、精于種煙、年種植40畝以上’”的職業煙農,制定差異化扶持政策,穩定職業煙農隊伍,穩定產業發展根基,促進煙農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洛南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烤煙產業黨支部書記黃金輝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