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種瓜點豆。隨著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更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隨處可見一臺臺大型拖拉機懸掛著旋耕起壟打塘一體機,所過之處,留下一道道筆直的煙墑。煙農忙碌在煙田之間,栽下茁壯的煙苗,覆膜機在煙墑中穿梭,為煙苗蓋上保水保溫的地膜,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圖。
丘北縣普者黑“煙旅融合”水墨青田煙區產業綜合體。黃文虎 攝
雙龍營鎮普者黑村的煙農宋佳莊正在煙地里指揮拖拉機理墑打塘,他介紹,正在理墑的煙地有30多畝,是去年10月份租過來的冬閑地,為響應多產業融合的煙區綜合體建設,利用種植烤煙前的土地閑置時間,播種了一些冬季蔬菜。
“今年蔬菜價格好,長勢也旺,每畝實現1500元左右的收入”。宋佳莊微笑著介紹說。
2021年,宋佳莊也采用“蔬菜+烤煙+草莓”的作物組合方式開展輪作種植,輪作后的煙地,不僅煙株長勢好,還增加了多元產業收入。
“我既是煙區產業綜合體中的烤煙種植戶,也是草莓種植戶。去年栽種烤煙后種草莓,利用烤煙栽培的先進技術靈活‘嫁接’種植草莓。有了普者黑景區的游客資源,草莓根本不愁賣。‘金葉子’加上‘紅果子’,收入不少于30萬元呢。”宋佳莊笑得合不攏嘴。
在種植草莓時,當地烤煙綜合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指導煙農采用節水滴灌移栽技術,搭配專業化服務,實現省時省力的同時,助力非煙作物種植的減工降本。同時,還將綠色生產技術應用到非煙產業中,推進非煙產業生產技術標準化,非煙產品更加綠色、安全、無公害,受到了眾多游客的青睞。
煙葉采收結束后的煙株殘體通過生物質顆粒廠回收,用于制作生物質顆粒,往年無處安放的煙株殘體成為烘烤“黃金葉”的關鍵,助力開啟致富的“密碼鎖”。
“我們與生物質燃料廠達成合作,回收煙桿制成生物質燃料。煙桿經過粉碎、烘干后擠壓成生物質顆粒,其燃料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基本達到等量燃煤的水平。用煙桿生產出的生物質顆粒用于烘烤煙葉,可以節省大約一半的燃料成本,既能保持能源產品的可持續發展,又可增加煙農收入。”丘北縣普者黑煙葉工作站站長王朝富介紹。
此外,當地烤煙綜合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塑料品生產廠家共同合作,統一回收廢棄地膜,經過無害化處理后,生產再生塑料產品。煙草部門通過專項補貼煙農的方式,推進煙農主動開展地膜回收工作,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地膜污染問題,也為煙農增收致富開辟了新渠道。
近年來,丘北縣大力推進多產業融合的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形成“烤煙+多元產業”的產業組合模式,結合市場需求狀況和普者黑景區大量游客資源,引入能與烤煙輪作種植、協調發展、相得益彰的農作物,鼓勵煙農發展“烤煙+油菜/豌豆”“烤煙+草莓”等多產業融合種植,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并引導發展生物質燃料加工、廢舊地膜回收再利用等產業,強化煙葉主業“黏性”,最終探索形成獨具丘北特色的“煙旅融合”煙區產業綜合體發展模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