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傣族村寨峨徳村依托當地獨特自然優勢,通過土地流轉、引進種植專業戶,走出了一條“穩糧增收”雙贏之路。
輪作有序 構建增收致富新格局
站在峨德村田埂上,余家旭聞著空氣中彌漫的陣陣谷香,看著收割機利落地收割著一串串飽滿的稻穗,肥碩的稻花魚不時在田中飛騰躍起,豐收之情溢于言表,“煙草部門給我的谷種是真好,而且這些稻花魚生態又好賣,這地一年到頭都有錢賺!”這次,余家旭比往年多了一筆進賬。
去年雪茄煙種植采收結束后,余家旭就對地塊進行翻犁種上了水稻,頭腦靈活的他還在一部分稻田里搞起“稻魚共養”的模式。已經種煙30多年的余家旭說道:“我一點化肥都沒上,水稻照樣長得不錯。去年這邊病害有點嚴重,今年煙草部門補助、引導我們栽水稻,能很大程度減少土地里的有害物質和降低后期病蟲害的發生,水稻再秸稈還田,煙絕對會更好。我覺得做這個產業有奔頭!”
稻魚共豐收的情景自然吸引了不少圍觀人群,有討要谷種的,也有像白彭仫一樣已經先嘗為快的,白彭仫介紹到“余家旭的谷茬魚已經比當初買價翻倍了,這個米我已經吃過一次,煮出來的稀飯就像泰國米,很香。”
護養一體 ?推動綠色發展新理念
“一層土、一層秸稈、一層鈣鎂磷、一層復合肥,噴上殺蟲劑,灑好清水然后用塑料膜蓋好,堆捂發酵不少于30天……”在峨徳村,煙草公司技術人員正在給種植戶講解營養土堆捂技術。
稻田旁,曬干的稻草正在被秸稈粉碎機粉碎,轟鳴的機器聲中,片區管理員阮學良和大伙聊了起來,“秸稈覆蓋不僅保水保墑、培肥地力,還省時省工,一算賬,少了投入,多了產出,太劃算了!”
以前,用小型旋耕機耕地,最深也就是十幾厘米,再加上長期的碾壓,十幾厘米以下的土壤被壓成一道硬土層,化肥越撒越多,莊稼根系扎不下去,水分、養分吸收效果差,尤其秸稈沒法處理,焚燒就是最直接最省事的辦法,空氣中到處彌漫著濃濃煙霧;而現在將秸稈全部打碎、發酵、堆捂,不僅增強土壤肥力,節省化肥開支,又促進農作物增收……地頭上,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
惠農興農 ?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在這里打工一天100元,離家近,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而且這兩年學到不少,越做越順手,一邊來這里打工,一邊忙自家那幾畝地里的活。”村民刀志良已經第2年參與雪茄煙種植,務工工資加上務農收入,生活越來越好。
“以前沒有穩定的產業,現在把地租出去,再打一份工,老板按時把工資打到我卡里,我自己一點風險都不用承擔。”羅大姐說。
據悉,峨德村依托特色優勢產業,鼓勵引導轄區內農戶土地流轉、大戶聘請當地農戶參與經營種植,幫助農戶在獲得土地流轉資金的同時實現二次創收,使農村留得住人,農民安居樂業,讓更多“羅大姐”們穩穩端住自己的飯碗。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