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思路、話舉措、謀發展,7月初,四川煙草商業系統“穩煙田、育主體”工作現場會在攀枝花召開。會議集眾智、用眾力、謀創新,研討“十四五”時期四川煙區“在哪種煙、誰來種煙”等問題,進一步明確“穩煙田、育主體”策略,持續推動四川煙葉高質量發展。
“煙葉生產,一方面作為煙草產業鏈供應鏈的最前端,需要為行業輸送優質原料,事關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大局;另一方面是煙農增收就業的重要依托,關系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大局。去年,四川省煙草專賣局(公司)黨組提出了思考‘在哪種煙、誰來種煙、怎么種煙、為誰種煙’四個領域的課題,推動全省各煙區在穩固煙葉基礎、培育種植主體、促進產業融合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四川省局(公司)黨組書記、局長、總經理董秀明說。
聚焦“在哪種煙”——
在“三農”工作中找準定位,著力煙區優化和基本煙田保護,推動“煙葉+大農業”融合發展
“種煙要比在外打工穩定得多。現在種煙土地流轉有村集體幫忙協調,有煙草行業的土地流轉補貼,種煙基本實現機械化,還能守著家,我對種煙充滿信心。”今年24歲的攀枝花市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高隆村煙農楊正明曾經在外打工,從去年開始回鄉種煙,今年種了30畝煙葉。
“現在,我們村有3923畝煙田,今年有20多戶農民新加入了種煙行列。2021年年初,我們整合村集體生產資源,正式掛牌成立了高隆村股份合作聯合社,將烤煙產業定位為村主導產業,配套制定了村產業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村集體經濟穩收規劃,在土地流轉、務工服務、農機租賃、農資供應、農產品銷售等各個方面給煙農提供服務,做強煙葉產業,盤活鄉村資源。”高隆村黨支部書記周漢云介紹道。
攀枝花市把煙葉產業作為民族地區、高海拔區域的兜底產業、富民產業和特色產業,納入全市現代農業“7+3”產業總體規劃,制定下發了《攀枝花市烤煙產業帶發展實施方案》,結合煙區規模、煙葉質量、設備配套及煙農基礎,重點布局宜煙產業帶。
為了將規劃落實到鄉、下沉到村,攀枝花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協同政府職能部門,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發揮“牽引、平臺、紐帶”作用,統籌推進煙田規劃、建設、利用、養護等工作,精準實施煙農分類、培育、扶持、評價等舉措,逐步建立“穩煙田、育主體”工作體系,推動形成“穩煙田、穩煙農”策略庫,穩固煙葉基礎。去年,四川省局(公司)黨組聚焦四川煙葉“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戰略,提出思考實踐“在哪種煙、誰來種煙、怎么種煙、為誰種煙”四個領域的課題,分別制定了有針對性的策略。
為了穩定優質煙田,以產業興旺助推鄉村振興,四川省局(公司)提出了實施基本煙田“劃定—使用—保護”閉環管理,加速構建煙區優化和基本煙田保護新格局——加大土地資源整合力度,加強基本煙田保護,加快高標準煙田建設,努力解決“靠天吃飯”問題,爭取各方支持,做實鄉村振興的煙葉產業基礎。
煙葉生產根植廣袤農村,無論是基本煙田保護還是核心煙區規劃,都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針對四川煙區主要分布在二半山區和丘陵地帶的特點,四川省局(公司)積極在“三農”工作中找準定位,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推動“煙葉+大農業”融合發展,持續培優主體、推動多業融合發展,與當地政府一道為煙區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去年,四川省局(公司)、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共同制定了《關于加強煙田保護推動煙葉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從強化政策支撐、夯實發展基礎,加強基本煙田保護、筑牢產業根本等方面,推動四川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今年,四川省政府印發了《四川省煙葉產業發展“十四五”工作推進方案》,推動煙葉產業納入全省農業發展規劃,通過與有關部門溝通,將基本煙田納入鄉村國土空間產業規劃和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四川各煙區都圍繞“穩煙田、育主體”,因地制宜地進行探索與實踐。
涼山州委、州政府將煙葉產業納入全州“6個百億級農業產業集群”,優化煙區布局;瀘州市政府將煙葉基地列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重大工程”;宜賓市政府將部分煙葉銷售增值稅合理返還煙區,支持產業發展;廣元市有關部門統籌整合撂荒土地,集中流轉用于煙葉生產……四川煙區不斷強化基本煙田保護,將煙葉產業融入農業產業規劃,為煙葉生產營造了良好的發展氛圍。
為了推進基本煙田保護,四川省局(公司)主動爭取各級地方政府支持,形成了“以煙促糧、以煙穩糧”的共識,深入實施基本煙田保護制度,建立煙田電子地圖和基礎數據庫,把基本煙田保護融入鄉村振興和農業發展規劃大局,不斷提高煙田綜合產出效益,以煙葉產業穩定促進農業增收、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繁榮。
著眼于高標準煙田建設,四川煙區努力解決“靠天吃飯”的難題,更加注重煙基建設的精準性和效益性,堅持“核心煙區和重點煙區優先、長期土地流轉連片區域優先、煙農積極性高的煙區優先”原則,持續改善田、水、路、機綜合配套設施建設,把資源配置到合適區域,確保“好山好水種好煙”。2022年,四川煙區實現了煙田面積穩定發展;煙農4.46萬戶,同比增加1138戶,近十年來煙農戶數首次實現正增長。
聚焦“誰來種煙”——
著力加強職業煙農培育和促農增收,綜合施策開展差異化服務,讓煙農輕松種煙、放心種煙
“這兩年家里蓋新房子,手頭有點緊,所以去年種煙時申請了2萬元貸款。因為我是四星級煙農,享受低利率貸款,去年交完煙還了543元的利息。”米易縣撒蓮鎮金花塘村村民吉補阿吉笑著告訴記者。
2022年,攀枝花市局(公司)幫助全市860戶煙農聯系和落實貸款1430萬元。攀枝花市局(公司)自2018年就開始探索職業煙農培育工作,將有限的人財物向以煙為主、精于種煙、樂于種煙、善于管理的煙農傾斜,以降低煙葉物資及勞動用工成本,提高煙農戶均收益。
近年來,攀枝花市局(公司)根據煙農合同種植面積、合同履約率、種植年限、畝產量、上等煙交售比例等綜合設定職業煙農評定指標,將職業煙農劃分為5個星級,在貸款利息、技術培訓、科技服務、基礎設施配置等方面給予針對性扶持,讓煙葉產業成為煙農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讓職業煙農有更高的獲得感、榮譽感、幸福感。
穩定煙農隊伍,重要的是讓煙農輕松種煙、放心種煙。近年來,攀枝花市局(公司)圍繞穩定煙農隊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導煙農把種植煙葉作為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通過機械化生產為煙農減工降本,通過小額貸款解決煙農資金周轉問題,通過購買養老保險讓煙農安心種煙,通過創新“種植保險+產值保底”機制實現煙農放心種煙,通過綜合施策逐步實現煙農收益穩定、煙農隊伍穩定。
“四川煙區完善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煙農培育體系,對煙農加大政策、技術、管理、規范等方面的培訓力度,讓煙農有技術、懂經營、善管理。同時,推動職業煙農培育與高素質農民培育融合,讓符合條件的高素質煙農得到相關政策、資金和項目扶持,切實穩定煙區勞動力。”四川省局(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周德文介紹說。四川煙區按照“一地一策”“按戶施策”的原則,對煙農精準畫像分類,組織技術隊伍深入田間地頭,到每一戶煙農家中,有針對性地制定服務計劃,開展差異化、精細化服務,著力打造“橄欖型”種植梯隊。
在宜賓市珙縣曹營鎮鹿鳴村,針對煙農“單打獨斗”資金壓力大、工人管理難、抗風險能力差等問題,珙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創新發展模式,建立了烤煙生產互助組模式,把當地有威望、管理能力強、有資金基礎、有設施設備的煙農組織起來聯合種煙,在提升種植規模的同時實現了煙農穩定。
“煙葉產業是個強村富農的好產業。2021年,我們實現售煙收入82.8萬元。現在,村里大多數留守勞動力都來煙田里打零工,一下就盤活了村社勞動力和資金,感謝煙草行業的支持與幫助。”鹿鳴烤煙生產互助組帶頭人黎強功說。
近幾年,四川煙區探索開展新型種植主體培育模式研究,注重吸納返鄉青壯年,積極培育以產業工人隊伍為主的新型服務主體,探索煙葉生產托管模式,試點推廣煙農“互助小組”和共享用工生產組織模式,著力解決煙葉生產“有地沒人、有人沒地”的難題。為了減少勞動用工,四川煙區扎實開展農機農藝融合試點,聚焦“耕種收、苗管烤”六個農藝環節,打造涼山冕寧、攀枝花仁和兩個農機農藝融合示范縣區,在涼山和宜賓煙區研發、篩選及引進適宜當地煙區作業的煙草農機,在瀘州建設了2個農機農藝融合示范點,穩步提升山地丘陵農機農藝適配水平。
在涼山,會東縣嘎吉鎮嘎吉村煙農羅順全發展“煙—草—畜”循環產業,種完煙葉種秋大豆、光葉紫花苕,養殖黑山羊,一年增收10萬多元;在廣元,劍閣縣江東村煙農孫明舒實行煙菜輪作,煙后蔬菜年增收8萬多元……提高煙田畝產收益是煙農非常在意的事情,所以多元促農增收非常關鍵。四川煙區堅持“以煙為主”,因地制宜推動煙農開展糧煙輪作、煙菜輪作,提高土地復種指數,利用閑置育苗棚、烤房、農機具等設施設備開展多元經營,提高綜合收益。2021年,全省煙農售煙收入同比提升32.4%;戶均收入10.16萬元,同比提升62.2%;畝均產值4219元,同比提升36.9%,各項核心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穩煙田、育主體’是煙葉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四川煙草商業系統要站在煙葉長遠發展角度,做到穩中求進、穩中更優,深化規律認識,統籌戰略策略,切實擔責任、大力提素能、持續轉作風,努力把煙葉基礎打得更加牢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董秀明如是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