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農的事,就是我們的事,我們的工作要一切圍繞煙農去想、去干,去努力…”8月22日,河南省社旗縣郝寨鎮煙站站長葛昂的一席話,道出了他從事煙葉工作以來的真情實感。
讓種煙能賺錢
“過去,種煙戶數多,種植分散,談不上專業化服務,煙農效益低,種植積極性不高。現在,種煙完全靠自愿,有技術、有實力才讓種,種煙要申請,今年郝寨鎮種植面積2600畝,戶均種植規模達到了46畝,戶均種煙凈利潤預計能賺到10萬以上,利潤高的戶得有20多萬”,葛站長說。
葛昂(左)喜看豐收煙田
零星分散種植不行,規模化種植成了煙農滿意的基礎。近年來,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依托鄉鎮村組搞土地流轉,先把土地集中起來,再重新發包,租賃土地的農戶使租金,每畝少的有500元,多的有800元,這要因地力不同而不同。出租土地的農戶變身農業工人,給承包戶打工,每天還能掙上70、80元,一年下來也不少掙錢。葛站長介紹到:“現在種植10畝以下的戶基本上沒有了,在規模種植下,靠種煙收益富起來的煙農很多,他們蓋起了洋樓,買起了小轎車,日子過的一年比一年紅火。”
讓種煙有保障
在煙田基礎設施建設前,水利設施幾乎空白,煙區絕大部分都是這樣,郝寨鎮當然也不例外。旱了,人畜飲水都很困難,地里澆灌根本沒水源;澇了,水排不出去,大片大片淹死莊稼田。當地老百姓形象地說,“旱了一身土,澇了一身泥。”“自從煙草部門開始建基礎設施,幫助俺們解決了“三大難”,即澆水難、運煙難、烘烤難。”站在一旁的煙農胡建春說。
“記得是2011年,那年4至6月份持續大旱,一車水一車水往地里拉,保苗子,別提作了多少難。持續的干旱煙田受災嚴重,很多種煙戶都賠了本。”這事到現在都讓人記憶猶新。今年就不一樣了,由于基礎水利設施完善,煙草協調政府部門全力以赴抗旱澆煙,煙葉長勢普遍較好,“望天收”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
小水池發揮大作用
隨著煙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郝寨鎮作為社旗縣的重點植煙鄉鎮,成了受益煙區之一。該煙草公司先后爭取籌措資金5000多萬元,建設了塘壩、機井、溝渠、田間道路、水池等2000多個煙葉基礎設施項目,煙地“旱能澆、澇能排,渠相通、路相連”,煙區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該縣直接受益基本煙田達5萬余畝,受益耕地面積20多萬畝,煙農收益也實現了成倍增長,也有力地推進了煙葉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讓種煙不費事
生產投入保障上,縣煙草公司每畝用于化肥290元,機耕整地起壟投入80元,再加上育苗、農藥、地膜、機械化移栽等,每畝直接減少煙農投入500多元,煙農見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專業化服務上,各種專業化服務隊都有,組建有育苗、機耕、植保、烘烤、分級等多種專業化服務隊伍。只要農戶一個電話,他們便到地頭服務,真正實現了輕松種煙。
鮮煙初分編桿專業服務隊
“下一步,還要搞農機農藝融合,配套播種機、移栽機、腹膜機、中耕除草機、采摘機等各種煙葉生產專用機械,大范圍開展機械化作業,煙農用工可以大大減少,畝用工預計能減到15個以下。
“煙農心想的事 就是我們要做的事。”該局(分公司)負責人李明波介紹說,“‘能力紀律作風建設年’和‘三轉一促’大討論活動成效如何,最根本是要體現在更新觀念上、務實干事上、服務群眾上和工作成效上,服務好煙農,建好一支鐵桿煙農隊伍,是走穩走實煙葉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所在。”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