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興濤操作改造山地特色智能操控無人耕地機在田間耕地
“我就是不服這個氣呀,都2019年了,山區小地塊還不能采用機械化生產嗎?”這是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縣蓮峰鎮米田村煙農鄧興濤的憤懣之言。在過大農場、操作過大型農機、見過“大世面”的鄧興濤,在看見家鄉的人們還在小塊地上,佝僂著背,費力地栽種烤煙時,紅了眼眶。
鄧興濤,一個普普通通的煙農,從事烤煙種植已經四年了。四年間,他從烤煙種植“小白”,變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土專家”。現在,他是永善縣蓮峰煙葉工作站實干創新型煙農的典范。這一切的變化還得從2019年說起。
當年,鄧興濤看到別人的家鄉都富起來了,自己的家鄉卻仍舊在為擺脫貧困奮斗著,就想著一定要抓住脫貧攻堅的尾巴,為家鄉建設做一些貢獻,同時也能夠更好地照顧老人孩子。于是,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已經從事了十多年的樹苗種植批發工作,開啟了自己的回鄉拼搏之路。
鄧興濤剛回來時,對于要干什么,毫無頭緒。最終在政府和煙葉站工作人員地動員下,承包了30畝土地,決心在烤煙種植上一展身手。可是,在家鄉這種分散的山區土地上種植烤煙,成本高、回報少,還費時費力。這些問題是鄧興濤,也是周圍煙農心里共同的痛。
痛則思變,變則通。于是,鄧興濤決定引進適合山區烤煙種植的農機,從而達到減工降本增效的目的。他通過抖音、煙農群等了解烤煙種植輔助機械,并結合自己地塊的特點自己動手做一些相應的改進,使其適合山區小地塊的耕作環境。
打塘機就是他最先引進的機械之一。鄧興濤說:“這打塘機小巧便攜,極其適合山區分散小地塊的打塘作業,它大大地降低了用工成本,以前三個人的活,現在一個人加上它就夠了,而且打塘效果更深更均勻。這樣就更有利于膜下小苗生長,后期長勢和抗逆性也會更好。”
接著就是追肥器,這個小東西不僅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還解放了煙農的腰。去年,鄧興濤更是下血本引進了改造山地特色智能操控無人耕地機。可是,這么先進的家伙到了這,也有不適應的地方。因此,鄧興濤決定給它“治治”,便將傳統的輪式更換為履帶式,使其更加適宜山地耕作,同時請人對耕地機進行智能化改造,實現遙控操作。
這樣一改,極大地提升了耕地效率得到。鄧興濤介紹說:“改造山地特色智能操控無人耕地機經過改動后,一天能夠耕地14畝左右,是人工操作小型耕地機的4到5倍。這對烤煙種植中冬耕曬垡是作用極大的,讓冬耕曬垡能夠更好地完成,減少來年病蟲害的發生。”
解決了耕地、追肥的問題,鄧興濤又動起了別的腦筋。“這是芽滴器。”鄧興濤說,“它可以使打頂抑芽的藥品成本和用工都降低了一半。去年抑芽劑用了4件,今年只用了2件;去年6個人干的活,今年3個人就干完了,還很輕松。”接下來,他打算引進誘蟲燈,讓煙葉實現生物防治。
鄧興濤在借助農機農藝融合促進烤煙種植減工降本的路上,一直在創新,從未止步。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