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朋在辣椒地里看長勢? ?梅松 攝
年輕人進城了,誰來種地?現在的一些農村地區,可能年輕人不多,留守的老人婦女多一些,但這并不意味著村里的土地只有留守老人在耕種。
“家里種地,現在主要靠我。”8月初,在河南洛陽市宜陽縣鹽鎮鄉鹽鎮村,煙農張銳朋看著地里的煙株整整齊齊,已經結穗的玉米不久也要進入成熟期,不禁長舒一口氣,“看來,今年又會有一個好收成!”
除了80畝煙葉,張銳朋承包的220畝地里,還有60來畝紅薯、50多畝夏玉米、20畝辣椒,其余還有一些冬小麥、谷子、油菜、花生等等。
在村民眼里,張銳朋種啥不重要,反正都能掙到錢。可在張銳朋眼里,種啥很重要,但不一定只為了掙錢。
黃土地里能生金
張銳朋今年40歲出頭,2018年返鄉種煙。“沒什么特別的原因,我就是選擇農業作為自己的事業,選擇成為職業農民。”談及返鄉的原因,張銳朋如是說。
一眼看上去,張銳朋身上還帶著一些“老板氣派”。“種煙就是我事業的新起點!”張銳朋信心十足。
“30多歲、當干之年從城市回到鄉村,家里人是不是有意見?”張銳朋對這一點不太介意。他說,“在農村,誰的地種得好誰有面子,現在連我家老父親都在給我打工!”
張銳朋也從來不怕比較,站在路中間,他隨手一指:“你看這路東路西兩塊煙,哪個好?”
外行人也能看出西邊的煙葉長得旺。張銳朋撥弄了一下比胳膊還長的葉片,仰起頭說道:“這就是我的地,輕輕松松每畝比路東多掙500塊錢。”
同一片土地上、同一片天空下,連煙草行業援建的水窖都建在兩塊地的中間,張銳朋憑啥這么有底氣?答案是:人勤且有良法。
這種煙“良法”是張銳朋這些年琢磨出來的,總結起來就三個字:快、準、狠。
“快”就是緊跟農時,煙站提示啥他干啥,絕不耽誤時機;“準”就是對肥料、地膜等物資用量掌握準確,不能有一點偷工減料;“狠”是該投入就要狠心投入,尤其是在用工方面,不能吝嗇小錢。
年年掙錢年年種,不用煙站來宣傳,張銳朋自己就爭取擴大了種植面積。
思路一轉天地寬
可張銳朋的種煙之路,也并不是沒有坎坷。種煙到第三年,河南洛陽市宜陽縣鹽鎮煙站站長劉洋和包村技術員梅松反復勸說張銳朋:“你承包的地以前也種煙,煙葉不耐連作,必須考慮調茬了。”
張銳朋從小在農村長大,自然知道連作的弊端,可輪到自己,心中仍懷著一絲僥幸:是不是只要小心侍弄,就可以避免病害?
然而這一年,他的幾塊地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黑脛病、根結線蟲病等。幸好,在河南洛陽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生產科、技術中心和宜陽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的多番努力下,他挽回了一部分損失。
張銳朋記得特別清楚,那是2020年6月中旬,因為天旱,根結線蟲病提前發生。有一天傍晚,他站在田埂上盯著煙田,又是心疼又是后悔。一旁是語重心長的洛陽市局(公司)生產科副科長江凱:“輪作調茬,包括我們推廣使用的生物有機肥,目的不僅僅是減少病害、減少損失,也是想要改良土壤的物理特性,改善土壤營養元素和微生物群落,這一切都是為了讓煙葉等農作物健壯生長。”
當年煙葉收罷,張銳朋主動登了煙站的門。第二年,他將土地流轉面積增加到120畝,一半用來調茬,當年50畝煙收入近23萬元。
老話說: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著。可張銳朋不愿“隨波逐流”。宜陽縣是產煙大縣,經常有專家來授課,2020年以后,張銳朋就變成了“上課迷”,每次上課都要擠“C位”和前排。有一次,他聽河南科技大學侯文邦教授提了“煙薯輪作”,就暗暗上了心,后來還專門到宜陽縣杜渠煙葉產業綜合體學習考察,回來后就栽了幾十畝紅薯。
“今年用種過紅薯的地種煙,長得就是旺。”張銳朋說。
多元種植出效益
仲夏,河南的熱詞是麥收;2022年仲夏,河南的熱詞是“豐收”。
6月里,張銳朋迎來了他今年第一場豐收,雖然是第一年種,但他50多畝冬小麥平均畝產400余公斤,在張銳朋眼中“還算湊合”。
為什么要把冬小麥和夏玉米加入“種植套餐”?畢竟相對來說,它們不是煙葉最合適的茬口。
張銳朋說,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他想為糧食安全做點貢獻。“我聽說,中國每4個饅頭,就有一個產自河南,保住了河南的小麥豐收,全國人民都能吃上白面饃。”第二個,是當地煙草部門正在發展的“四年兩頭種”新模式。“兩頭種煙,讓我們選擇余地更大,中間更寬松、更自由。”第三個,是村里有了更多閑置土地,他準備先搞搞“試點”,今后往高效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方向努力,爭取讓土地發揮最大價值。
而“煙糧協同發展”,建立煙葉與其他糧經作物和諧共生的耕作模式,也是洛陽煙草人一直不變的追求。
“我們平時都在站上和村里,看見土地撂荒真是心疼呀。”作為基層煙站站長,劉洋感觸很深,“所以對銳朋這類煙農,我們很用心很下勁兒,也希望他們的多元種植模式,能給其他煙農更多借鑒。”
此時的張銳朋正忙于搞大田管理,得閑了還要考察一下農用機械。他從來不后悔從城市回到農村——農村是片廣闊天地,干農業照樣能掙錢,大田里也能淘到金。
“我們‘新農人’就應該給農村發展帶來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興農人’。”張銳朋信心滿滿。
看來,當真應了那句話:莫擔心農民后繼無人,種地自有年輕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