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積全,綠肥種子18.8公斤;和麗仁,51公斤……”近日,在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大東煙站煙葉收購現場,傳出陣陣綠肥種子過磅之聲,這是古城區共和綜合服務型煙農專業合作社利用煙葉收購間隙,收購綠肥種子的場景。
“去年我們推廣種植光葉紫花苕700畝,一部分收割、翻壓還田,一部分收取種子,總共收購綠肥種子647公斤,等下就裝車發出去了。”古城區共和綜合服務型煙農專業合作社理事和春華介紹道。
連作障礙,耕地難養
隨著農田耕作周期的增長,土壤肥力消退、作物連作障礙日益凸顯,不光是糧食作物產質量受到影響,經濟作物也不例外。
“在現代農業中,綠肥作為作物養分來源其意義越來越小,而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證農作物穩產、高產、優質,發展可持續農業,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則越來越大。”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栽培室主任沈嘉介紹道,“作為安徽中煙科技項目技術合作單位,我們從種植制度改革入手,開展烤煙——綠肥種植模式研究和示范,將短輪作和綠肥還田有機結合,探索土壤保育新突破口。”
好事多磨,步履蹣跚
麗江素有種植綠肥的習慣,農戶對綠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好處也有一定的認知,但綠肥種植推廣的局面始終打不開。
“我們這是山里的壩區,水源條件也好一點,小春種點大麥、小麥還有點經濟收入,我也知道種綠肥能養田,不是我不愿意種,但種了綠肥小春那點收入就沒有了。”面對合作社工作人員,七河鎮共和村委會華豐村民小組農戶和學忠解釋說。
“我們這不種小春,我也想種種綠肥把地養一下,可我們這里太缺水了,去年種子撒晚了一點,都沒長出來,水窖里的水又不能用,還指望它明年種烤煙的。”大東鄉大東村委會東江村農戶和玉杰抱怨說。
因地制宜,苦盡甘來
共和合作社通過與科研單位的協作,改進綠肥種植模式,摸索出綠肥凈種植和套種植兩種模式,解決綠肥種植用水和播種期的問題。通過與宣威市點綠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洽談,試點綠肥種子回收業務,解決綠肥種植經濟效益問題。
共和合作社綠肥種子回收。
“在光熱水條件較好的區域,我們采取凈種植模式,在翻壓還田的同時,種子質量也比較好;在缺水的山區,我們推廣套種種植模式,在烤煙采收到中部后,將綠肥套種在煙田,利用9月的雨水保障種子萌發。”共和合作社理事和振華介紹道。
“本來我們對這種兼職產出的綠肥種子不抱太大希望,也從未收購過除留種基地外的綠肥種子,但我們帶了點樣品化驗,含水率、萌發率都符合收購標準,每公斤毛種收購價格可以在8到10元。” 宣威市點綠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呂典六介紹說。
固定模式,多元共進
種植模式的改進,回收機制的建立,為綠肥種植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探索出了新的增收渠道。
“我們把綠肥種植要點歸納為‘一采二收三翻壓’,包括種子采摘、秸稈收割和綠肥翻壓三個方面,固定了推廣模式,明確了技術要點,暢通了增收渠道,今年的推廣面積將達到4000畝。”和振華介紹道。
綠肥收割翻壓。
“這647公斤綠肥種子非常關鍵,是我們實現業務多元化的突破口,也是依托煙田融合產業發展的一次大膽嘗試,根據今年麗江的種子產出規模,我們還會考慮設立綠肥種子收購點,為煙區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加把勁。” 呂典六介紹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