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區的老烤房依舊保持著當年的模樣,飽經風霜的裂痕已爬上了墻壁和門窗,門前的繁華已經遠去了,門框上也織上了蛛網。若在當年,每逢煙葉烘烤季節,戶主都要提前對他們進行維護,又是換瓦片,又是補墻縫,像呵護珍寶一樣對待她。進行煙葉烘烤的時候,房團屋后編煙的、裝煙的、出煙的絡繹不絕,每天都有人圍著老烤房轉。若是老烤房多的地方,十足就是一個集市,熱鬧得很。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科技不斷進步和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一些新型智能化烤房不斷推陳出新,應用于煙葉烘烤。云南宣威煙區的煙葉烘烤條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地方早已看不到原來老烤房的身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式的智能烤房,這種新式烤房省工省時效果好。而那些老烤房,如今只有在少數地方,老烤房依然還在那里矗立著,依舊一直沉在煙農的心底,記載著一代煙農的記憶。
老烤房承載著我們農村老百姓的所有悲歡喜樂,清一色的土墻,清一色的瓦片,清一色的正方體造型,是那個年代的烤房特色。只是,生產隊的烤房大一些,私人家的烤房小一些。大烤房里面有八九臺,能裝進很多鮮煙葉,小烤房通常只有三四臺,當然裝的鮮煙葉也就少,但還是能夠承擔戶主家的種煙量。烤房的前面,有一間稍矮的偏廈,用來堆些柴草和煤炭供烘烤煙葉之用。有些人家,為了燒火方便,干脆就在火爐旁邊置一張床鋪,專門住在那里烤煙。
現在,以前的老烤房基本不用了,用來堆一些柴草及雜物。維護好的,還不會漏雨,維護差的或是根本不管的,墻體就開了大裂,梁都塌下來了,瓦片也漏出很大的縫隙來。每逢下雨田,外面下得大,屋里下得小,火坑變成了水池。當然,更多的雨水,還是在外面。雨水順著瓦檐流下來,長期滴在墻腳的地上,久而久之,沿著烤房周圍就出現了一個個規則的坑。這是水柱們鍥而不舍的結果,它們專注地滴在同一個地方,重復著古老的滴水穿石故事。
你知道嗎?這些老烤房,從記事起就帶給我們很多快樂。看到她們靜靜地站在那里,我有種久違的感覺,她勾起了我們小時候在老烤房周圍的一切美好回憶。處在那個年代的我們,生活是艱苦的,但也是幸福的、快樂的。苦在物資匱乏,苦在衣單食少,苦在勞動的時間多、讀書的時間少。但也有很多快樂,圍著老烤房就有很多趣事。記得每逢煙葉烘烤季節,每天中午和晌午時分肚子餓的時候,我們都會拿些東西放在大火爐里燒吃。而且,在老烤房的火爐里燒的東西,比家里燒的好吃。只要將東西放進去,再埋上熱的火灰,然后只管去玩。不一會兒,撲鼻的香味兒就會飄來。然后,一個個趕緊跑過去刨出來吃。黃殼的洋芋,變得粉面瓢香,只是燙手很,要一口一口吹著吃;連殼燒的苞谷,從糊殼的位置冒出熱氣來,連帶著也冒出一股甜香味來;有些人還會拿些茄子、小瓜來燒吃;更有甚者,就連梨、金瓜也拿來燒吃。所有這些,若是再燒點青辣子調味,味道會更好。
還記得老烤房的旁邊,通常會有些大草堆。有麥草堆,有苞谷草堆,圓圓的大堆大堆的,那是耕牛一年的口糧。這些地方,也是我們玩耍的區域,記憶著很多童年的歡樂時光。小時候“躲貓貓”,一人找,好多人躲,然后繞著草堆子跑。還有像“打死救活、跳方成、老鷹捉小雞、下乘三棋”等活動全在那些地方開展。還有小時候做錯事了,也會跑去草堆里面躲起來,暫時“避避難”。老烤房給了我們太多的溫暖,太多的快樂,太多的苦辣酸甜。現在,即使我們不用她了,她也不會感覺到寂寞,因為她看到更新換代的烤房變樣了,變得更聰明了,更能把煙葉烤黃了,也是一種安慰,覺得后繼有人了。
日歷翻到現在,我們離開老烤房已經很久了。而今回想起小時候的往事,一股腦地涌上心頭,一幕幕是這樣的透明。現在,老烤房雖然破敗了,但我覺得老烤房還是很美,有一種深沉的古韻之美,有一種燃著歲月釀成的老酒淳香之美,更有一種犧牲自己、奉獻他人之美。她曾經推動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延續著煙區的煙文化傳承,在我們靈魂深處有一種力量令我熱血沸騰,讀懂老烤房是烤煙生產發展希望。歷經了世事輪回,煙田的脈搏依然在跳,老烤房不老,她在物換星移中永遠與我們同在。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