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縣郁郁蔥蔥的煙田
湖南張家界桑植縣,收獲季。
正在煙地里幫忙采收煙葉的大姐們談起向云南,滿臉都是驕傲和自豪,“出了家門,上個山坡就到煙田了,一年至少能干3個月,一天有100多元收入,還能花更多精力照顧老人孩子?,F在叫我出門打工,我都舍不得出去了!”
大姐們口中的向云南,是個妥妥的95后,從他返鄉到成為帶領大家致富的“煙區帶頭人”,還不到一年時間。
返鄉:引老鄉 回故鄉 建家鄉
“我一直以自己曾經當過兵而自豪。”2015年,湖南張家界桑植縣青年向云南入伍參軍,在西藏某部隊服役。退伍后,向云南跟著幾名戰友留在西藏開起小飯店,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多年在外奔波,向云南越發牽掛身在桑植縣涼水口鎮家中的父母、妻兒,“我很想回家鄉,但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擺在這里。回鄉,我缺少一個契機?!?/p>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推行,向云南口中的“契機”來了——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涼水口鎮在桑植縣委縣政府號召下,聚焦育人才、興產業兩個重要方向,堅持以產聚才、以才興產,大力培育本土產業帶頭人隊伍,積極引進各類生產技術型人才,實現人才與產業同頻共振。許許多多與向云南有類似經歷的在外務工人員、退役軍人、農業技術員以此為契機主動回鄉創業。
2022年初,向云南回到了涼水口鎮家中。
立業:新政策 新技術 新農人
返鄉容易立業難。
“回鄉個把月了,我始終不知道發展什么產業?!闭斚蛟颇弦换I莫展之際,村干部主動找上門,表示鎮里準備大力發展煙葉產業?!盁熑~”這兩個字瞬間點燃了向云南的希望,他決定去深入了解一下。
很快,向云南就了解到,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張家界桑植縣就將煙葉產業確定為重點農業產業大力發展。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如今這里的煙葉因“濃香回甜,優雅細膩,醇厚透發,香韻豐富,甜潤舒適,配伍性強”的“鮮明山地煙葉特色”,成為湖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湖南中煙)煙葉原料的重要來源之一。
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在湖南中煙的大力支持下,“煙草扶貧模式”破解了山區農業生產分散、基礎設施差、規模效益差的發展瓶頸,曾經貧瘠的田地,以“新農技”助力如向云南一樣的“新農人”種上了致富的“新煙田”。
2021年,全縣煙葉種植面積、收購量,煙農收入,財政煙葉稅收較前三年平均水平均增長百分之十三以上。
最終讓95后的向云南下定決心返鄉種煙的是一項名叫“4+1”技術的科技創新,“煙葉產業在政策支持、技術指導、銷售渠道上有著其他產業不可比擬的優勢。作為95后,我更看重其中創新的力量。”
一直以來,湖南中煙創新提出的“四類技術、一項管理”體系(“4+1”技術)在全國各個煙葉基地產區推廣示范。2022年,這一技術扶貧項目在湘西北地區累計推廣面積17.7萬畝,涼水口鎮正是受益產區之一。4+1技術引領了煙區植煙觀念由“數量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它的落地,讓基地單元產出的優質煙葉更多,相應的,煙農的收入也隨之提高。
踐行:敢學 敢闖 敢創新
選定了方向,軍人出身的向云南說干就干。
沒經驗、沒技術,他就誠懇地向身邊的老煙農、技術員學習;別人開工,他就跟著去煙田,主動幫忙干活,邊干邊看邊學。湖南中煙“4+1”技術的專家來講課,他總是第一個到、最后一個離開,學習筆記寫了一本又一本,憑借這股子吃苦耐勞、勤思敢闖的精神,很快,向云南獲得了“農民烘烤師”稱號,成長為了一名熟悉技術、精通管理的職業“新煙農”。
2022年,向云南選取交通便利、土質肥沃、陽光充沛的山地,一次性投入近5萬元,開墾荒地40畝用于發展煙葉產業。經過半年努力,他腳下的一片荒山蛻變成了生機盎然的煙葉產業基地,帶動周邊8戶村民搞起煙葉產業,拉動就近就業用工200多人次。
(向云南和他生產的黃金葉)
2022年7月11日至13日,湘西北煙葉穩產保供暨高可用性上部煙葉開發觀摩交流會在涼水口煙區召開,眾多領導、專家高度評價了涼水口山地特色煙葉,涼水口成了遠近聞名的煙葉生產示范基地。向云南這個“闖”出來的煙葉新區領頭人,正繼續在奮斗中志存高山、砥礪前行,推動鄉村產業繁榮振興、高山煙葉穩步發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