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天氣日漸轉涼,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老廠鄉卻奏響著豐收的樂章,訴說著鄉村的致富故事。
輪作提品質
在老廠鄉太和村大水田小組,金燦燦的稻田里機聲隆隆,村黨總支書記、主任王建平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和駐村工作隊三三兩兩分布在田野中,“唰唰唰”,稻谷應聲而倒,“噠噠噠”,飽滿的稻粒嘩嘩落下,堆起一座座“金山”,為古樸的村莊鍍上了一層豐收的色彩。
王建平介紹:“2021年太和村集體流轉土地283畝種植烤煙,今年村集體以土地整治(提質改造)項目為契機,在大水田片區流轉500畝土地開展水稻輪作,從目前的情況看,好地塊產量有望能達到600斤。”
“太和村在有條件的地方實行煙稻輪作,不僅水稻長得好,來年種植烤煙病害還少。我們祖祖輩輩都栽種這片土地,把地照顧好了,作物才會長得好!”農戶施艷福笑道。
集體經濟促增收
2022年老廠鄉以“產業興、農村強、農民富”為突破口,構建以黨建為統領,在4個村(社區)種植烤煙354畝,累計收入100萬元。
看到各個村都有了發展,哈科底村也不甘人后,今年流轉了50余畝土地用于明年種煙,哈科底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一條1.6公里的機耕路。
哈科底村黨總支書記龍學對這片土地頗為自信:“路修好了挖掘機就能進到地里,下一步進行坡改地、小改大,管網架設等,完善好設施,干旱也就不是問題了。”
發展集體經濟增收,還能解決附近農戶的就業問題,帶動地方經濟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在助推農村基層黨建強基固本、全面提質的同時,不斷夯實鄉村振興的奮斗底色。
種養循環謀發展
老廠鄉在烤煙收獲后廣泛種植玉米,但在玉米豐收后,如何處理玉米秸稈卻是一個難題。今年初,新平縣煙草公司在農戶中推廣“營養土”堆捂施用,苛苴社區的玉米秸稈有了去處,與豬糞一起成為了養地肥田的好材料。
村民劉洋貴是種養循環“苛苴模式”帶頭人之一。營養土拿來種玉米,玉米磨成粉后喂豬,豬糞和玉米秸稈又可以堆捂成營養土,他今年種了21畝煙、12畝玉米、賣了40頭豬,獲利二十余萬元。
包里有了錢,劉洋貴也沒閑著,他花費12萬元擴大養殖規模,擴寬了豬糞秸稈堆捂池、購買了一臺大型磨面機、母豬定位欄、產床等設備,養殖規模擴大到110頭,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養殖大戶。
“煙草+玉米+牲畜+畜糞”的種養模式,在苛苴社區形成了農業閉環,廢棄物得到了新利用,農民增收也有了新途徑。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此起彼伏收獲的歡笑聲為老廠鄉的秋景圖點綴上了最美的圖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