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烤煙久負盛名、榮譽滿載,云南玉溪市江川區寧海街道通過有序推進春耕移栽、田間管理、煙葉采烤等環節,深入踐行作風革命、效能革命要求,圓滿完成153.6萬公斤煙葉生產目標任務,進一步鞏固和穩定了傳統優質煙葉核心煙區,為生產高端煙葉原料、守住“108分高地”,做好煙葉文章,助力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建好“第一車間” 穩定核心煙區
今年56歲的張有生是江川區寧海街道海滸社區馬料莊小組的一名老煙農,有20多年烤煙種植經驗。過去,他和妻子起早貪黑靠著傳統方法種植8畝烤煙,但由于病蟲害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上等煙比例一直在60%左右。近年來,在村里的支持和幫助下,他改進種植技術,如今上等煙比例達到80%,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種植烤煙使我們家有了固定收入,我和妻子一邊供孩子念書,一邊攢錢,如今蓋起了三層小樓房,還供養著村里兩位孤寡老人,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張有生說。
據介紹,按照“好田好地種好煙、好煙好料送紅塔”的思路,寧海街道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指揮部”作用,分片包保,定任務、定責任、定考核,抓實抓好烤煙種植的育苗、移栽、中耕管理、封頂、采摘等環節,在技術指導、資金扶持、物資供應、防災減災等方面,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煙農“急難愁”問題,千方百計調動村民們的種煙積極性。
“我們以星云湖保護治理統領流域農業產業發展轉型,依靠一系列鞏固提升煙葉生產發展的政策措施,助推煙葉轉型升級和煙農持續增收,多舉措把‘第一車間’筑牢在田間地頭,今年共完成烤煙種植面積10043畝,進一步鞏固和穩定了傳統優質煙葉核心煙區,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據寧海街道黨工委書記魯熊介紹,今年,寧海街道圓滿完成153.6萬公斤煙葉生產目標任務,均價35.56元/公斤,比上年增2.19元;煙農售煙收入5215.82萬元,比上年增1129.59萬元。
種下生態煙葉 厚植發展底色
據海滸社區黨總支書記楊正江介紹,海滸社區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基礎設施完善,曾是江川蔬菜和烤煙的主產區。為持續優化沿湖作物種植布局,降低耕地復種指數,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今年,海滸社區積極響應號召,共種植905.95畝生態烤煙,其中有208.6畝連片生態烤煙被作為市級樣板田。
海滸社區古城小組51歲的村民潘巧貴在收回出租的土地后,開始栽種生態烤煙。“第一次種植生態烤煙,剛開始心里還是有點忐忑的,但在栽種過程中,村里安排了專業技術人員就提溝培土、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對我們進行‘手把手’的技術指導,眼看種植成本下降、煙葉品質上升,我們吃下了‘定心丸’。”據潘巧貴介紹,今年,他家的上等煙比例在80%左右,收益還不錯,未來他計劃輪作洋蔥,期待有一個好收成。
走進位于海滸社區辦公樓二樓的收藏室里,一張紅色的國務院獎狀引人注目。這是海滸社區種植的“大金元”煙葉在1953年“全國煙草工作會質量評比”中創造了108分超滿分榮譽。這些年過去了,如何重塑核心煙區108分傳奇輝煌成為擺在寧海街道干部群眾面前最重要的課題。
為此,寧海街道除了進一步穩定傳統核心煙區、提升煙葉種植收益外,還按照把“煙葉種植”轉化為“煙葉品牌”“煙葉產業”的理念,深挖“108分”傳奇核心文化,講好煙葉故事,做好煙葉文章。在已編制項目規劃的基礎上,主動對接爭取紅塔集團和云南中煙公司支持,以“煙葉+N”的產業發展思路為引領,全力建設“108分傳奇展示館”“烤煙生產第一車間”“沿湖一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基地”,把海滸社區打造成為集河湖觀光、生態田園、水上賽事、星光夜市、民宿餐飲、科普實訓研學為一體的星云湖沿湖鄉村振興示范點,努力實現生態增效、農民增富、集體增收。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市委煙葉工作座談會要求,圍繞減污提效促增收、‘干今年想明年’的煙葉工作思路,繼續鞏固抓好沿湖生態煙葉連片規劃,計劃完成面積6000畝;聚焦“二無一有”,摸清人、地、項目等情況,分類分步引導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確保明年每個種煙村(社區)培育不少于1戶60畝以上的煙葉種植大戶;發揮煙葉種植大戶、合作社的主心骨帶動作用,大力推廣節肥減藥生態防控技術,減少農業面源污染;配套更新產業設施,計劃申報新建電烤房18群187座;在栽好K326品種的同時,積極探索推廣新品種煙葉翠碧一號15畝和紅大50畝,全力保障特需特色優質原料需求。”魯熊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