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鄉村、肥沃土地,蘊含著大量的財富,也賜予有志青年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2月18日,河南三門峽市澠池縣坡頭鄉西川村煙葉示范田內一片繁忙,“90后”青年、職業煙農上官凱一邊忙碌一邊對記者說。此時此刻,他正帶領村民開展春耕備耕,煙田起壟、施肥、鋪管、蓋膜。大家配合默契,雖大汗淋漓,卻滿心歡喜。
“20世紀80年代,我家以種糧食為主,家里人多,花銷大,溫飽問題難以解決。那時,鄉政府鼓勵村里大力發展煙葉種植產業。為了改善家庭經濟,爺爺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種了約3畝煙葉,由于勤勞肯干、管理細致,第一年就獲得了1000多元收入。”2月18日,上官凱告訴記者。在上官凱的父親眼里,種植煙葉風險小、收入比較穩定,如今,煙路、烤房等基礎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煙草部門還提供“一條龍”服務,從播種育苗、大田移栽、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烘烤、預約交售等環節都有技術人員指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產業一直傳承著。
2011年,20歲的上官凱在外務工,那時的他向往朝九晚五的生活節奏。在我國“三農”工作的經驗與啟示下,他感到自己身上的責任,認為必須以改革創新的思維推動鄉村發展,因為,新一代青年是鄉村中最富有朝氣、最具有創造性和生命力的力量。“為改變父輩們停留在解決溫飽層次的思想,我決定回家改變現狀。”那一年,上官凱毅然返鄉,致力于引進新的科學種植理念,也想讓更多的人看到鄉村發展的機遇。他認為,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規模化、現代化種植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帶動更多人致富。
隨著時代的發展,煙農的種植條件也逐年提升,農田機械化、智能化不但解放了勞動力,也大大提升了作業效率,為規模化生產提供了條件。年輕、有上進心的上官凱對于新技術的接受、使用程度都很高,對農用機械的操作學得也很快。此外,當地鄉政府主動幫他們協調土地流轉,加上煙草部門的各種政策補貼也不斷提高,上官凱家里的煙葉種植面積從2011年的20畝,發展到2022年的100畝。
鄉村振興,是一個呼喚人才也造就人才的舞臺。和很多“90后”一樣,上官凱的心里也有著新時代青年人的擔當,如何吸引更多有抱負、有能力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帶領村里人共同致富,成為他常思考的問題。在鄉政府每年組織的煙農種煙經驗交流會上,他總是毫無保留地分享種植管理經驗,號召有條件的村民加入種煙隊伍。
近年,上官凱流轉的100畝煙田每年能給村里20戶村民每戶帶來4萬余元收入,從煙葉育苗到烘烤的各環節,他都托鄉親們來有償幫忙,每年支付工資達15萬元。近日,在上官凱的煙葉示范田里,他雇用的30余名村民正在搶抓農時辛勤勞作。不少村民表示:“能在家門口找到工作,比外出打工好得多,既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也能增添一份收入,感謝小凱。”
上官凱表示:“今年煙葉市場行情好,我更應該站在農民增收的立場上,強化服務引導,為明年擴大種植打好基礎,讓農民都能嘗到甜頭。”
“現在國家鄉村振興的大戰略讓我的家鄉變得越來越好,返鄉創業的氛圍越來越濃厚,希望能帶動更多年輕人回到家鄉、建設家鄉,為家鄉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上官凱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