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烤煙生產播種、備耕的關鍵時節,家住云南大關縣玉碗鎮老街村白巖腳的煙農李安奎與合作社社員們又開始了新一年的烤煙育苗工作。
今年,大關縣玉碗鎮金葉烤煙專業合作社的種植面積為360畝。為確保煙苗保質保量供給,合作社分成兩個點分三批次開展了小拱棚漂浮育苗。第一批次的育苗從2月13日開始,2月28日是塘房育苗點的第二批次播種時間。在縣煙草公司紀檢監察科、煙葉管理科、專賣管理科工作人員的監督指導下,煙農們一大早就忙著利用機械有序裝盤、下種。
在塘房育苗點,作為合作社的理事長,李安奎在現場一直忙個不停,忙完下種忙漂盤,忙著指導拱棚覆蓋,又忙著向技術人員咨詢小拱棚的溫度、濕度掌控等情況。在這個點,一共有80個育苗池;另一個點建設的規模更大,建有育苗池200個。
李安奎在漂盤
塘房育苗點
指導小拱棚蓋膜
屋池育苗點
李安奎現年55歲,23歲起開始種植烤煙。說起烤煙種植技術,他如數家珍。當問及為什么對種植烤煙那么執著時,他說,全靠黨的好政策,種烤煙不僅各種補助到位、技術服務到位,更關鍵的是因為烤煙是訂單農業不愁銷路。
談到經濟收入這一塊,李安奎簡單地算了賬。“去年合作社種植了300多畝煙,除去所有投入,自己有二十多萬的進賬。當地不能外出的婦女及老年人等勞動力到合作社來務工的,收入最少的有1萬多,最多的有3萬多。從育苗、整地開始到煙葉烘烤結束,全年付給大家的勞務費有80多萬元。”
李安奎表示,只要自己還能動,他會一直將烤煙生產發展下去。這樣既可增加自身收入,也可以務工方式吸納當地留守婦女和老人們務工增收。
土地整理這一塊今年已全部結束,再過幾天要開始放肥、蓋膜。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了,就等煙苗移栽。
對今年的烤煙生產,李安奎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多年來,烤煙一直是大關縣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因地制宜種好優質山地煙,成了促進當地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為確保烤煙種植面積和煙葉質量,全縣采取了由合作社和大戶帶動的方式來發展生產。玉碗鎮金葉烤煙專業合作社和李安奎只是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與玉碗鎮一樣,全縣除了吉利、木桿外的其他種煙鄉鎮,老百姓也從烤煙生產中獲益不少。
2023年,大關縣的烤煙生產任務為1.5萬擔,規劃種植面積5400畝,預計可實現產值2300萬元,煙葉稅收達500萬以上。據煙草部門負責生產的技術人員介紹,按照平均每畝用工22個,每個工支付100元計算,全縣5400畝可為在合作社務工的當地剩余勞動力帶來1188多萬元的務工收入。目前,全縣規劃種植的5400畝地塊,已完成預整地4800畝以上。
今年,煙草部門正著力推行糧煙協同發展等有力舉措,以進一步促進群眾增收。
昭通市煙草公司大關縣分公司副經理韓志華表示:
為了增加烤煙種植規模效益,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今年我們主要采取六條措施:一是烤煙收購價格整體漲幅5%;二是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政策投入;三是充分運用“香葉智農平臺”,全面開展合同網簽,讓煙農少跑路,讓數據多跑路;四是全面推動農機農藝融合,推廣使用符合我們大關山區實用的特色小型農機,助力煙農減工降本;五是我們主動融入國家糧食安全生產戰略,全面構建“烤煙+玉米”的隔年輪作種植模式,以及“烤煙+紅薯”“烤煙+大豆”的套種模式,推動糧煙協同發展;六是用活用好云香印象平臺和縣供銷社平臺,打開煙后作物的銷售渠道,增加煙農收入。
據介紹,2022年大關煙后作物種植了蘿卜、蠶豆、豌豆和紅油菜共計1700余畝,為煙農實現增收180萬元以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