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四月,正是烤煙移栽的關鍵時期,在貴州省思南縣寬坪鄉2500畝煙區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內,當地煙農正搶抓時節,移栽煙苗。
裝苗、打孔、下苗、投苗、施肥……一大早,寬坪鄉優質煙葉標準化種植示范核心區內隨處可見煙農們忙碌的身影。抓住有利天氣和時機,迅速掀起移栽熱潮,爭分奪秒抓好烤煙移栽工作。在煙農庹進華家的煙地里,縣煙草局(分公司)農技人員曾昭榮和張家寨煙葉站生產技術員楊昌吉、張玉華正在指導煙農按照一道道工序,詳細講解烤煙苗移栽技術,面對面、手把手地進行技術指導,全程跟蹤指導煙農,并圍繞如何抓住烤煙移栽最佳節令、加強水肥管理、提高煙苗成活率、科學預防病蟲害等進行深入講解、培訓,積極宣傳貫徹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和生產方式,為煙農穩產增收提供好技術保障。
思南縣寬坪鄉煙區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陳昌勇供圖
烤煙產業作為思南縣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之一,張家寨煙葉站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扣“烤煙+N”產業發展布局,緊盯創建思南煙區產業融合發展示范目標,以打造煙葉品牌“三個轉型”為抓手,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實,依托1000畝煙區產業融合發展綜合體示范基地,在所轄9個鄉鎮共發展烤煙種植11518畝,種植戶達191戶。以煙為主,多業融合,通過專業化育苗、分離式移栽、網格化管理等方式,實現了烤煙種植標準化、規模化、訂單化發展。
據了解,20多年來,庹進華戶在家就是以種植玉米、紅薯為主,加之自家土地少,收入較低;外出務工收入雖然多一些,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又無法照看。經過煙葉站工作人員的宣傳動員,全面了解了種植烤煙的政策保障、技術支持、煙葉收購等,徹底消除了后顧之憂,決定今年在家發展烤煙。
思南縣寬坪鄉煙區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陳昌勇供圖
“今年我只簽到50畝種植合同,主要是沒有好土地規劃種植,又加上沒有多余烤煙種植合同了。烤煙這個產業對我們在家務農的人來說,是非常適合的一個發展路子,既能增加收入,又可以在家照顧一家老小,還能帶動周邊群眾到我這里務工,增加一些收入補貼家用。”庹進華滿懷信心地說。
“這段時間我每天早上七點半就來庹進華的煙地干活,主要負責烤煙移栽、施肥等,一個月下來有3000多塊的工資。”務工群眾田維芬介紹道。
寬坪鄉幸福村烤煙種植戶張觀勇,是一名退伍軍人,退伍后便加入了“殺廣”大潮,多年來雖然掙到一些錢,但每次回家看到“一無所有”的家,心里很不是滋味兒,再回頭看到村里種植烤煙的都已經蓋上了新樓房,生活一片紅火,毅然決定回家發展烤煙種植。張觀勇立馬就去向村里烤煙種植戶取經,當得知烤煙的育苗、移栽、烘烤等各個環節都有技術人員上門指導,這讓他對種植烤煙更加充滿了信心,也更加堅定了決心。
思南縣寬坪鄉煙區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陳昌勇供圖
“去年我種了40畝,收益還可以,毛收入將近21萬元。今年我就把面積擴大到70畝,這幾天栽煙比較忙,我請了10多人跟我一起栽,等烤煙交購了,我今年就也可以在家修小洋房了。”張觀勇滿臉高興地說。
目前思南縣已基本完成烤煙種植工作,共計種植2.18萬畝約2725萬株。除了技術支持等保障到位外,為進一步提高烤煙種植的科學化、高效化水平,縣煙草局(分公司)還將信息化手段運用到產業發展中。該縣煙草局(分公司)負責人介紹,實施“數字煙田”賦能烤煙種植、管理,讓基本煙田的“傳統界樁”轉向“數字邊界”,有效推動烤煙與糧食、油料、蔬菜、飼草等產業融合,形成“煙葉+N”復合種植產業帶,實現優質煙田資源與農業共建共享、科學輪作,能平衡土壤養分、抑制土傳病蟲害,實現糧煙雙優。下一步,將充分發揮體制和資源優勢,統籌推進煙葉種植與其他農產品種植有效銜接,為煙區發展、煙農增收注入持久動力,扎實推動煙田可持續經營,堅決守牢“米袋子”、穩住“金葉子”、鼓足“錢袋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