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烤房拆除很快,今年我們再建210座電烤房,加上去年建的175座,就能實現整個社區100%電烤房烘烤,整個社區煙葉烘烤‘零’排放。”云南玉溪市紅塔區高倉街道龍樹社區施書記高興地說。
電烤房不僅為紅塔區的烤煙和其它農作物提供烘烤服務,還為村集體帶來收入。這對以往村集體經濟薄弱的村社區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益,讓當地群眾喜出望外。
“從選址、考察、辦手續,到老烤房拆除,土地開挖、平整、硬化,再到電烤房設備安裝等,這背后的辛勤付出,一座座電烤房是最好的見證。”紅塔區煙草分公司負責人杞永禮說。
紅塔區精準科學規劃,實施“烤房革命”,積極做綠色發展的實踐者和探路者,為推動新能源烤房革命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2022年整個紅塔區拆除老舊烤房1463座,借鑒EPC模式在其它行業成功的經驗,也就是對項目設計、采購、施工等全過程總承包,我們首創了EPC電烤房建設模式,新建密閉式熱泵電能烤房547座,成為云南省建成縣(區)體量最大的密閉式熱泵電能烤房群。”紅塔區煙草分公司分管烤煙工作的副經理楊春向大家介紹。
EPC建設模式顯成效,僅歷時半年多時間就完成2022年的項目建設,成功的背后離不開機制的創新。
建成的新電烤房群。呂永忠 供圖
有思路就有辦法,有付出就有收獲。通過統籌整合中央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農機購置補貼、電力配套資金、煙草行業補貼等中央、省、區、市資金等各方資源,靈活引入“建設主體自籌+銀行貸款”,多渠道發力,EPC模式助推紅塔區電烤房建設。
“我們的商品化烘烤模式實行的是‘政府主導、煙草主推、國資主體、市場運作、有償服務、自負盈虧’的烘烤組織模式,以農業公司+集體經濟組織+煙農的模式,合作社與農業公司共同組成商品化烘烤經營聯合體,扣除各種烘烤費用,按烘烤收益的50%返還村集體,壯大了集體經濟,能夠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紅塔區煙草分公司生產科技室主任李曉宇和大家說。
電烤房建設取得了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項目的電力實施促進了鄉村電力改造升級,農村大功率電器使用暢通,鋪通了農村電力的“高速公路”。
“去年使用下來,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電烤房降低了烘烤成本和勞動強度,提高了烘烤黃煙率,增加了我們煙農的收入,實現煙葉烘烤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塵等污染物的零排放,環保效應是真的好。”煙農者興全高興地告訴大家,“剛開始建電烤房時,我們還當心過影響村子里的用電,但是建設過程中,村里的一些電路都進行了重新規劃和升級,反倒停電、跳閘的情況更少了。”
得益于EPC建設模式成功經驗,今年紅塔區338座電烤房正如火如荼施工。昆明、楚雄、大理等行業內州(市)公司紛紛前來學習交流,在云南省范圍內形成了紅塔模式、紅塔經驗,探索了一條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和生態環境保護多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電烤房建設運營模式在全市、全省煙草行業得到推廣,乃至在全國煙草行業也可復制。
“我們將持續推進烤房迭代升級,全區計劃5年(2022年—2026年)建設電烤房1620座,最終實現全區煙葉烘烤‘零’排放。將積極探索非烘烤季節電烤房的綜合利用,挖掘烤房應用潛力,擴大項目建設效益。”煙草產業服務中心主任王貴川說。
EPC電烤房建設模式是紅塔區在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中不斷創新實踐的縮影,折射出紅塔區煙草為產業融合、鄉村振興、綠色發展所作的種種有益嘗試和探索。
春日暖陽、綠意盈盈,群山環繞下一座座現代化的電烤房矗立挺拔;育苗棚里煙苗綠意盎然、充滿生機,承載著煙農又一年新的希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