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好風景,喜看煙田鋪新綠。
初夏時節,放眼江西贛州煙區,上千畝的煙田阡陌縱橫,一株株煙葉蓄力成長,輕風拂掠,粗壯碧綠的煙葉掀起層層漣漪,連綿不斷的“煙海”孕育著豐收的希望。再過一個多月,新一季的稻秧便會插滿采收后的煙田。
倉廩殷實,是國家之福,也是百姓之盼。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一頭連著國家戰略,一頭連著百姓的飯碗,關乎著國計民生。
贛州市煙草專賣局主動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堅持既保障糧食安全,又促進煙葉生產綠色發展的思路,以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為目標,結合當地自然稟賦,利用土地資源,廣泛推行“煙+稻”輪作模式。頭季種植煙葉收益穩定,二季種植水稻產量增加,既提高單位面積種植效益,又穩定提升糧食產量,促進煙糧協調發展,實現以煙促稻、以煙穩糧、協同發展、共同受益,助力群眾“錢袋子”和“糧袋子”雙豐收。
圖為煙農合作社利用閑置烤煙育苗工場開展水稻集約化育秧
一季烤煙一季糧,田穩糧煙好發展。充分整合煙區政策資源,統籌推進高標準糧煙田建設,是實施煙稻輪作的“頭等大事”。
贛州市煙草專賣局積極融入煙區農業農村發展、鄉村振興和土地利用發展規劃之中,保護發展核心煙區、穩定鞏固重點煙區、逐步壓縮普通煙區。同時,將核心煙田和基本煙田分類建立電子檔案,完成上圖入庫、劃界立碑,實行精準管理,累計建成高標準煙田27.2萬畝,有力筑牢了煙稻產業發展根基。
“基本煙田要建得好,還要用得好、管得好。贛州煙區依托村社土地集中流轉平臺,對百畝以上連片區域土地進行長期流轉,給予政策引導扶持。確保優質煙區規劃一片、流轉一片、建設一片、穩定一片,保持了基本煙田長久穩定。”贛州市煙草專賣局煙葉科科長諶劍說道。
煙田有了“保護傘”,農戶吃上了“定心丸”。在此基礎上,贛州煙區廣泛融合煙區產業,做到強規劃、重布局,不斷優化優質稻和稻種品系選擇。
江西瑞金市九堡鎮素有“萬擔煙葉之鄉”美稱,瑞金市煙草專賣局攜手地方政府、江西科研院校聯合啟動煙后稻優質豐產品種篩選及配套技術研究項目,對50余個國家二級以上米質晚稻進行試種篩選,選出特色黑稻贛黑21以及泰香優井73、玉清香等多個優質品種,投入煙田進行試點輪作。引導龍頭企業與煙農合作社對接,實行訂單生產,實現煙葉和煙后水稻的基地化、標準化生產。
農田提標準,良田種良種,讓糧食豐收的底氣更足。
江西信豐縣烤煙種植歷史悠久,近年來,信豐縣煙草專賣局協同當地政府在煙葉種植區域內統一規劃,開展以“煙葉+優質稻種植”為主導的煙稻雙優基地建設,圍繞煙葉和優質稻兩大主導產業,推動綜合體與米業公司深度合作,共同定區域、定農戶、定品種、定技術以及定收購標準,由合作社向種植戶優惠供應優質稻種,與種植戶簽訂合同,核定保護價回收稻谷,采取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倉儲、統一定價等措施,打造“欣豐收”精米品牌。2022年,該縣煙后稻種植面積1萬多畝,實現優質稻產值1300余萬元。
“烤煙和晚稻都是季節性較強的作物,兩者在種植時間和季節上正好實現無縫銜接,而且煙后田土壤肥力好,營養更均衡,用于種植水稻可減少化肥使用量,增加水稻產量。”談起煙稻輪作模式,信豐縣大橋鎮煙農李進富深有感觸地說道。
三月春耕備耕之際,水稻育秧正當時,信豐縣煙草專賣局依托煙農合作社推廣現代化、集約化、標準化育秧新模式,涵蓋早、中、晚三季水稻,把煙葉育苗大棚轉變為早稻育苗工場,將育秧從水田搬到“廠”里,育秧不再靠天吃飯,為水稻提質增產跑出了“加速度”。
機械化是農業的出路,也是穩定糧食產業的基礎。煙農合作社科學調度農用機械,利用煙用大型拖拉機、植保無人機助力水稻生產,為實現糧食增產豐收提供機械化支撐。覆蓋耕、種、收環節的農機,上半年在煙田里作業,下半年在稻田中馳騁,水稻種植成本有效降低,僅農機使用費這一項,每畝水稻就可節約86元。
圖為煙農正用插秧機栽插煙田晚稻
金秋十月,晚稻進入收割季,煙葉烤房也處于空置期,信豐縣煙草專賣局對稻谷烘干工藝展開研究,經過不斷試驗,總結出了一套適宜推廣的烤房稻谷烘干技術標準,指導農戶利用閑置烤房供熱設施、儲藏空間開展稻谷烘干,降低稻谷干燥成本,促進農戶增收,全縣47座烤房,每年可烘干稻谷5170噸。
與此同時,煙農合作社積極爭取當地糧食部門支持,與糧食儲備企業簽訂稻谷訂單銷售協議,稻谷烘干后直接銷往糧食儲備企業,砍掉所有中間商差價,降低了糧食運輸成本,“產銷供”全鏈條服務助力農戶“種銷”無憂,幸福之情溢滿農戶心間。
喜看糧煙千重浪,金葉飄香惠萬家。據悉,2022年,贛州煙區煙后稻種植面積10萬畝,畝產可達500公斤,每畝實現產值1400元,加上2022年煙葉平均畝產值4740多元,煙區土地每畝產值約6140元,實現煙、稻效益疊加,持續助力了煙區農業增產、煙農增收,邁出了煙草農業現代化建設堅實步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