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晌午,驕陽似火,鳴蟬似乎也怕熱,偷偷躲了起來,不再“唱歌”;往日吱吱作響的風車靜靜佇立,變得沉默;田里的煙葉微微皺縮,大片大片的葉子透露出焦黃的顏色,不遠處的一座涼亭里,煙農費禮云望著眼前的煙田似乎在思索清田后,下一步要干什么……
費禮云
今年60多歲的老費,種植煙葉已經十年有余,在安徽宣城市宣州區的雙樂村,像老費這樣的煙農就有38戶,他們種植的煙葉共有400多畝,從技術“小白”到種煙“大戶”;從煙田小改大到稻煙輪作;從窘蹙拮據到生活小康,一路走來,他們用辛勤鑄造生活,用堅持成就美好,他們的種煙之路詮釋了脫貧攻堅的步調,也折射了鄉村振興的不易。
“轉業”從零開始
費禮云本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靠著種植水稻打發著三餐四季,過著那一成不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村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日常開銷的增多,這使得他對這種“靠天吃飯”的生活狀態感到不滿,于是想著干點別的事業。可對于農民來說“轉行”哪那么容易,一沒技術、二沒資金、三沒人際,反復思索后他加入了裝潢大軍的隊伍。“當時也很迷茫,不知道干什么,我們這種老農民,又沒什么文化,只能干些體力活,剛好有熟人從事裝潢方面的工作,我便跟他去了,去了上海。”老費靜靜地回憶,并時不時地搓了搓他那布滿老繭的手,似乎那些老繭是他那段辛苦歲月的“見證者”。在上海干了幾年,雖說也掙了點錢,但支撐不起大城市的種種花銷,每年所剩無幾,考慮到身體狀況以及家庭情況,老費還是覺得自己得回老家。
2009年的一天,政府出臺了一些關于種植煙葉的政策,老費以此為契機,回到了老家,成為一名“職業煙農”。
“剛開始我也充滿疑慮,種植煙葉到底行不行,咱以前誰也沒干過,后來聽說皖南煙葉在給予種植補貼的同時,還幫助煙農學習技術,從“種”到“收”再到“賣”提供“一條龍”指導和服務,總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吧,我便試試。”老費微笑道。
從那以后他便與煙葉結緣,一干就干了十幾年,從最初的幾畝田,擴大到如今的幾十畝;從原來的事事不諳到現在的技術骨干;從之前的從業者到現在的管理者,他演繹了一次又一次的“蛻變”。
“轉變”創新模式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從田地的租賃到技術的學習,哪項工作能一蹴而就。剛開始租賃土地時,村民對種植煙葉有些擔心,生怕把田地給搞壞了,以后種植其他作物不行了。他們大多數不愿將田地出租,在多方協調溝通下,老費租到了一些,但它們比較分散,這邊一塊,那邊一片。無奈,只能這樣先種著……
在老費的精心打理和技術人員的耐心指導下,煙葉的種植狀況越來越好,老費的收入也逐年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加入老費的隊伍。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老費意識到這樣的種植模式需要轉變,七零八落的煙田影響種規模生產、過度依靠人工影響效率、單純種植煙葉影響土地利用率……
于是,他想方設法改變現狀,從2019年開始,他爭取到皖南煙葉公司“小田改大田”的土地整理政策支持,將周邊的田地整體承租,形成規模,為后期的機械化生產奠定基礎,隨后又通過煙農合作社,購置專業的生產設備,以農機化生產解決勞動力不足及生產效率低下的問題。
同時,他創新“水稻+煙葉”的新型種植模式,煙稻輪作,既提升土地利用率,又保障土地肥力。“老費現在是雙樂村種植煙葉的典型,他不僅種植技術過硬,而且手下有自己的工人,又有農機設備,同時又有管理能力,他的經營模式達到了以煙促糧、以煙穩糧、共同致富的效果。”皖南煙葉公司辦公室副主任王楨說。
“樸實、善良、勤勞”是大家對費禮云的評價。每年種植煙葉時,他都會專門留出幾分田地,種上西瓜,那是他專門為工人準備的,他希望大熱天在田里干活,工人們隨時能吃上幾口清甜的西瓜,解渴解暑。“工資啊,他從來都不拖欠,有些路遠的工人,他都是給工人每日一結。”工人們對其稱贊,而他總是淡淡地說:“大家都不容易,我就是想著能多做一點是一點。”
“轉化”做足保障
在老費種植煙葉的道路上有太多太多的困難,有許多許多的阻力,都說“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種種難題都一一化解。
首先,種植煙葉便面臨著技術問題,煙葉的生長習性是怎樣的?如何對其進行種植管理?如何在實現成熟采摘?如何調整烘烤工藝?種種問題向他襲來,讓剛剛成為新手“煙農”的他感到手足無措。
為了掌握必要的技術,老費每天都虛心向技術員學習,從田間地頭到網絡學院,從工作一線到培訓專班,總能看到他的身影。經過實踐的驗證和歲月的洗禮,終于他對煙葉種植技術漸漸從一無所知到心領神會。“這還要感謝皖南煙葉技術員的細心、耐心的指導,他們每年都會給我們提供一些新的技術支持,在他們的幫助下,我才有了今天,現在我每年的種植收入大概有二三十萬元,比以前種植水稻強太多了。”費禮云欣喜地說。
其次,租賃土地進行規模化種植需要大量的資金,對于一個農村人來說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沒錢咋辦?借唄!可是誰愿意借那么多錢?老費東拼西湊可還是不夠。得知情況后皖南煙葉公司積極出面與銀行協調,為其爭取低息貸款,幫助煙農解決資金問題。“幸好,有皖南煙葉的幫忙,我有了繼續走下去的資金,是他們為我做足了后盾,我真的很感謝他們。”費禮云說。
再次,為了解決煙農們的后顧之憂,皖南煙葉公司還為他們購置了各種保險,有煙葉種植險,防止因天災而不能取得收成;煙農用工險,防止工人在田間種植、采收、搬運煙葉過程中出現意外;煙農及家屬意外傷害險,為保障煙農家人出現意外的險種。“我們為煙農做這些就是想讓他們能安安心心工作、平平安安種煙,解決他們的各種顧慮,為他們做足保障。”王楨介紹說。
據了解,經過多年的煙葉種植,老費在城里買了房,也有了車,農忙時入鄉,閑暇時進城,生活越來越充滿“詩意”。如今雙樂村的村民,越來越傾向于種植煙葉,在老費的引領下,他們的生活也越來越滋潤,鄉村建設也越來越美好,實現了“戶戶通”,興起了“產業鏈”。下一步他們將繼續擴大煙葉種植納入農業規劃中,力求守住40萬畝煙田的“紅線”,達到戶均120畝,爭取以煙葉種植促進鄉村發展。
夕陽遲暮,綠水青山環繞,滿眼鮮花盛開,費禮云輕輕抬起頭望向遠處的煙田,眼中透露著希冀,臉上篆刻著欣然,似乎他對未來充滿期待,相信他篤定成為一名“煙農”是選擇也是注定;相信他確認,煙葉種植定能助力鄉村振興;相信他堅定,每一個勤勞者都能為家鄉創造一份“溫情”。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