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傅,你今天下不下來,明年我這個地能不能繼續種煙了,這個煙種在哪合適。”
“要下來,你不要著急,等下我過來了一起去鄧家坪看看地。”唐崖鎮煙葉收購站技術員陳冬提前跟鄧家坪村委會聯系,規劃明年在鄧家坪村大力發展煙葉種植,他的回話,頓時讓煙農馬賢仲放心下來。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唐崖鎮煙葉收購站的技術員陳冬是個土生土長的咸豐人,1992年以技術員的身份進入煙草行業,到如今已經從事煙葉生產工作32年,練就了過硬的技術本領,目前負責轄區內近30戶煙農的生產工作,大家親切的稱呼他為“陳師傅”。一聲“陳師傅”,道出他的專業與勤奮。
技術過硬,用心樹立形象。
“學好煙葉生產技術的初衷,就是要為煙農做好服務”。剛當上技術員的那幾年,陳冬憑借著從小耳濡目染的經驗去指導煙農,可是他逐漸發現,多年來的老方法不僅使得種煙極其辛苦,而且效益也是越來越差,身為技術員的他暗下決心,要想辦法改變這一現象。為此他刻苦鉆研,向書本學習、向行業專家學習,通過幾年的田間試驗,從土壤養護、育苗技術、移栽管理、大田管理、煙葉采收、煙葉烘烤等各方面細節下手,他熟練得掌握了各個生產環節,面對煙農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他總能及時給出清晰的答復,在他的科學指導下,煙農種植效益大大提高。
技術員陳冬查看煙葉烤后情況(右)
“作為一名煙葉技術員,除了擁有過硬的技術基礎外,更要時刻注意個人形象,要注意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因為這代表的不僅是你個人的形象,更是煙站、公司的形象。”在一次主題黨日活動上,陳冬與大家分享到,201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他也是一個老黨員了,他總是能以身作則,樹立表率。技術員這個崗位不僅是個技術活,更是一個服務崗,煙農有困難我們不僅要幫助,更要注意態度及處理的方式方法。正因為陳冬平常待人謙和有禮,煙農們更是把他當做兄弟一般,家里有啥家長里短也總愿意跟他傾述,而他也總是善解人意,幫助一家一戶化解矛盾。
認真工作,用情服務煙農
技術員一人要包幾十戶、負責一大片,如果工作稍有疏忽,輕則影響煙農生產利益、重則影響公司的整體發展。因此,必須樹立愛崗敬業、多做貢獻的思想,在自己的崗位上建功立業,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堅持做到“三清”、“三不放過”,即:所包轄區經濟情況清、自然狀況清、煙農基本情況清;技術傳授不到位不放過、技術操作不全面不放過、技術落實不到位不放過。
“只有時時刻刻把煙農放在心上,才能及時服務好煙農,大半輩子都在從事煙葉生產工作,扎根在家鄉的土地,看見煙葉長式喜人、看見煙農錢包鼓起來,與我而言就是一種成就。”無論烈日當空還是寒風凜冽,只要煙農需要,總能在田間、在烤房、在煙農家里看到他的身影。煙農梅明州前幾年因為各種原因棄煙出門務工,今年在得知他想繼續種煙后,陳冬主動打去電話,詢問他來年的生產規劃,幫助他發展煙土、申請貸款,陳冬說到:“他能繼續回來種煙,是對我們煙草行業的莫大信任,我一定對他多加指導與關注,拾起他對煙葉生產的信心。”
陳冬下鄉與煙農暢談(中)
細心指導,用力傳授本領
“陳師傅,你幫我分析分析,今年是我第一回種煙,沒賺到什么錢,你看明年我怎么樣改進才好?”今年剛進入種煙行業的新煙農楊昆倫向陳冬問道,面對這個剛入行的小伙子,陳冬鼓勵他說:“你不要灰心,今年春季雨水大,煙葉的效益受到一定影響,對于你這種第一次種煙的煙農來說實屬不易,明年咱們好好干 ,加強指導規劃一定沒問題。”陳師傅的話給予了煙農極大的信心,對于這個新煙農未掙到錢的情況,作為技術員的他也常常反思,必須要留著這個90后煙農,對此,他向楊昆倫逐一分析今年種煙不足與改進方向,時常將他帶在身邊親自指導。
“知識就是要傳遞,這樣大家才能一起進步,行業才能高質量發展。”面對他人的請教,陳冬從來都是熱情大方的回應,希望煙農們都能掌握科學種煙本領,減少煙葉生產上的失誤。在井窖式移栽、帶莖采烤、精準分級等新技術推廣時,陳冬更是躬身實際,用實際行動為煙農做表率,每天去拜訪煙農,在煙田里實際演練,手把手教導煙農新技術,直到煙農學會,對于那些重點煙農,他總是在嘴邊記掛:今年得去看看馬老五的煙怎么樣、明天得去看看某某的煙怎么樣。正是憑著對煙葉生產工作的熱愛,陳冬成為不僅成為了行業的技術能手,更是鄉里鄉親離不開的親切伙伴。
在多年的工作中,陳冬一直以學生的身份學習進步,以師傅的身份發揮技術指導,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留下自己的青春印記。下一步陳冬表示,要將知識傳遞給新一代的年輕人,讓他們學到真本領,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服務煙農,為行業持續穩定發展做貢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