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農給大田煙苗施肥邱真武攝)
湖南常德桃源縣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的農民姚平星,得益于桃源縣煙草專賣局長期幫助支持,讓他從普通煙農順利成長為一位職業煙農。
2010年,姚平星嘗試種植煙葉,從一開始的8畝煙田,逐年擴種,到2023年,種植規模達到230畝,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煙葉種植“狀元”。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種煙的路,我一直在走,走著走著,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2023年種植煙葉收入98多萬元,除去成本60多萬元,光一季煙葉凈收入就接近40萬元,2023年煙葉產量和質量比上一年更好,價格賣得非常滿意!”他樂呵呵地說:“年紀大了,就業比較困難,在家門口種煙是一條好出路,已經種了13年,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日子過得一年比一年好。”隨著煙葉種植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自家房屋也從以前的泥磚房換成了現在的高樓房,開小汽車替代了原來的摩托車。
多年來,桃源縣局錨定煙葉產業,科技興煙,強化煙農種植技術培訓和經營能力培養,在全縣逐步打造了一支素質高、技術精、會生產、善經營的職業化煙農隊伍,探索出一條農村發展、煙農致富的好模式、好路子。談到煙葉產業,盤塘鎮金廣源煙葉合作社曾凡民理事長深有感觸:“煙葉生產不僅讓農民增收致富,還增加了村集體收入,進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村風民風、公共服務,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我現在把種煙當作職業了,你看我的新房子花了70多萬元,就是靠種煙和育苗蓋起來的。這日子呀,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九溪鎮煙農黃福勝靠種植煙葉和煙葉育苗工場的收入,年收入有20多萬元,極大激發了他種好煙的責任心和積極性。每年從煙種下水到成苗移栽,連續將近80天的農事操作,他親力親為,不僅僅把苗育壯實了,也帶動附近鄉親們勞動就業。他逢人便說:“你別看煙葉育苗只有80來天,但這段時間正是農閑,村里的老鄉們都喜歡過來幫忙做事,很多都是一起種煙的朋友。能把煙苗培育好,也讓大家多賺點錢,真好!”
姚平星、黃福勝的故事,是桃源縣廣大煙農種煙致富的生動寫照。“盤塘鎮9個村,不少煙農靠種煙購買了小轎車、蓋起了樓房、供孩子上了大學,幸福得很嘞!”該鎮紅巖山村張友強逢人便夸。
桃源縣局大抓煙葉產業的同時,大力推廣煙稻輪作模式,實行煙糧并舉,目前全縣96%的煙田已實行煙稻輪作,實現了煙葉與糧食生產質量和效益雙提升,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近年來縣煙草局一直在跟我們宣傳‘以煙促糧,以煙穩糧’,告訴我們不僅要做一名職業煙農,集中精力把種煙錢袋子鼓起來,同時也要把糧倉滿起來,大力推進煙稻輪作,保障糧食安全。”三陽港鎮中心村李志權自豪地介紹著自己近年來從事煙稻輪作的所感所悟。由于近年來煙葉和水稻種植政策扶持出臺和技術進步加持,提振了李志權煙稻輪作的信心,煙葉采摘結束后第一時間便在所有的煙田繼續種植晚稻,還經常以自身經歷鼓勵附近返鄉年輕人種植煙葉創業,使該鎮煙農逐年增加、年齡越來越趨年輕化。在他的示范引領下,如今,三陽港鎮的煙葉種植面積從當初的幾百畝增加到7000多畝,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此外,桃源縣局攜手政府部門共同發力,共投入各類煙基建設資金近3億元,完善機耕路、密集烤房、育苗設施等基礎設施,受益農田5萬畝。在全縣煙區,高標準煙田整體連片,筆直的機耕道縱橫交錯,育苗大棚、密集烤房群錯落有致,呈現出一派“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機能耕”的新氣象。在這里,糧煙基礎設施共享,苗棚即秧棚、烤房即烘房、煙倉即谷倉、煙機即農機,實現一棚多育、一房多用、一倉多儲、一機多能,每一個設備設施的功能均充分發揮,相應地增加了收入。
(設施完備的烘烤工場和育苗工場邱真武攝)
行文至此,請接受桃源煙區發出的盛情邀請,務必在豐收時節蒞臨,透過無人機鏡頭來欣賞該縣風吹煙浪連綿起伏,百里煙海如夢如幻的醉美的現代化農業發展場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