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行業數字化轉型呈現出縱深推進、全面突破的良好態勢。聚焦智慧種煙,各煙區始終堅持以煙農需求為中心,搭建煙葉智慧平臺,持續推進對煙區生產可視化、煙田管理精準化、管理服務在線化、查詢分析智能化的探索,不斷加快數字技術和煙葉產業深度融合。本期“煙草視點”,讓我們一起看各煙區通過數字化、信息化手段提升煙葉生產質效、助力煙農輕松種煙的生動實踐。
“慧”種更惠農
3月7日,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銃卡村煙農趙成華走到自家煙田邊上,看到一排排被大型機械“修整”過的土地,心里樂開了花。
今年是趙成華依托專業化服務隊開展煙葉生產工作的第三年。與其他煙區不同的是,這里的農用機械有“大腦”——智能導航自動駕駛系統。
從2022年至今,文山煙區生產、起壟等環節的作業都是借助智能導航自動駕駛系統高標準自動完成的。硯山縣、丘北縣屬于地勢平坦的壩區,針對大面積連片煙田整地起壟作業需求,文山州煙草專賣局(公司)引進自動駕駛的智慧型起壟機械。
“以衛星定位自動駕駛代替人工駕駛,每公頃煙田作業時間僅需45至50分鐘,理墑的路線筆直、整齊。”文山州局(公司)信息中心負責人說,除了整地理墑的大型機械,其他經過改造的覆膜、除草等機械,也在“大腦”指揮下進一步提高了田間作業效率和精準程度。
“施肥、理墑,這些農機什么都會干。經驗豐富的老機耕手都比不過它,從來沒操作過的新手也能很快上手。”趙成華笑著說。
智慧農業、綠色生產等新業態、新模式興起,為煙用機械的選型、改進和研發注入了新動能。文山煙區適時引進農機智能導航、遠程數據分析等技術,以智能機械化促進農藝發展。
事實上,近年來,以推動煙葉全程全面數字化為目標,云南各煙區探索推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同煙葉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加快“一部手機種好煙”落地推廣,釋放數字技術對煙葉生產轉型升級的放大、疊加、倍增效應,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走進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虹溪鎮,種煙30多年的汪塘村村民李金龍說,今年種煙發生了很大變化,最讓他感到欣喜的是“香葉智農”App的使用。
“太方便了,所有的服務都是一鍵式的。”李金龍一邊感嘆,一邊給記者演示起來。
“你看,在技術指導這個功能里,我們煙農可以根據種植情況隨時隨地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請教專家,第一時間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李金龍說,煙農可以在線自主選擇需要咨詢的煙技員或專家,通過視頻、文字、圖片等多種方式實現實時溝通。
在此之前,煙技員在指導煙農時大多采取現場指導的方式,但由于煙技員負責的區域較廣、煙農較多,有時候難以實現快速響應;現在,技術指導可以通過線上交流的方式完成,大大提高了煙技員服務的時效性。
在專業服務模塊里,李金龍可以選擇育苗、起壟、采收等煙葉生產環節的專業服務,也可以選擇由哪家合作社提供相關服務,所有服務明碼標價、一目了然。
“服務非常到位,效果也很棒!”李金龍說。
以今年整地理墑為例,李金龍通過軟件選擇了合作社的專業服務,當天合作社機耕隊隊員就把大型機械開到他的煙田里,不到半天就完成了30多畝煙田的整地理墑工作,并且作業質量很高。
服務結束后,李金龍在軟件評價區寫下自己的感受,整個服務流程才算結束。
有評價,有追溯,這種模式讓專業服務的水平不斷提升。
“我所服務的喜洲片區5個村共有274戶煙農,在煙葉生產動態管理系統里可以查詢每一戶煙農的基本信息,方便我為煙農提供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導。”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灣橋煙站,生產技術人員張亞斌向記者展示手機中的煙葉生產動態管理App。
大理煙區依托全省煙草商業系統煙葉數字化轉型工作,建立起“省—州—縣—站—片區”五級網格管理體系,將網格化管理和數字化轉型結合,實現對生產環節的動態管理及煙農的全面畫像。
與此同時,他們還緊密結合自身的業務需求,開發部署了“大理一張圖煙區管理平臺”信息系統,對接煙農的合同網簽檔案,實現對地塊信息的多級化管理。
“把煙區規劃信息、煙田地塊信息、合同網簽信息融合進一張圖,所有資源檔案實現數圖一體可視化管理,全面掌握‘在哪里種煙’‘誰在種煙’等信息,為穩定核心煙區和基本煙田提供精準決策支持。”大理州煙草專賣局(公司)信息中心技術人員張文豪介紹說。
事實上,智慧場景已經融入云南煙區煙葉生產的多個環節——育苗棚里,溫度計被自動感應裝置“溫室娃娃”替代;天空中,無人機起飛,對事先設定好的區域進行精準作業;收購線上,自動上料機、自動分級機和智能定級機根據煙葉部位與質量情況,將煙葉推入不同煙筐,確保整個過程公平公正、準確高效……
從信息化到數字化再到智能化,云南煙區通過“數據+智能”的方式,推進煙葉生產工作實現從流程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廣大煙農真正搭上了“智慧”順風車。
山東臨沂全程智能 化“憂”為優
春分時節,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鴻強種苗合作社育苗棚內的懸空移動苗床上,一排排育苗盤整齊排列開來,煙苗已經開始冒出嫩芽。
連日來,氣溫攀升,蘭陵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生產科科長吳健通過手機查看煙苗生長情況,并對育苗棚內溫度和濕度進行實時監控調節,以達到最優生長環境。
“實時監控管理非常重要。今天室外溫度高,育苗棚內升溫快,育苗工人在手機上就可以開啟自動卷簾通風、自動溫控系統以及自動噴淋澆水模式,幾十個大棚管理流程一個人就能搞定。”吳健一邊操作一邊說。
自2020年起,蘭陵縣局(分公司)創新推廣應用智能化育苗方式——懸空水培育苗,這種模式栽培的煙苗所需的水分、養分全部采用智能噴淋系統精準供給,同時利用燃氣增溫、苗棚智能溫室控制系統等方式,實現溫度精準管理、自動調控,既保證了對成苗大小和成苗時間的有效控制,又顯著提升了煙苗壯苗率。
“培育壯苗是生產優質煙葉的第一步。”吳健介紹道,“懸空水培育苗技術基本解決了育苗期環境溫度變化、施肥不均影響煙苗生長的問題,能夠科學控制成苗大小和成苗時間,培育的煙苗壯苗率達98.7%,與漂浮育苗培育的煙苗進行對比,其莖更粗壯、根系更發達,成苗質量顯著提升。”
“智慧”種煙不單體現在育苗環節。近年來,臨沂市煙草專賣局(公司)依托自主研發的煙葉管理數據驅動中心,集成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裝備等技術和設備資源,構建起煙葉生產經營全鏈條智能管控體系,推動煙葉生產方式、管理模式向智能化轉型。
“朱站長,今年你們那個‘智慧植保’還搞不?”前幾天,沂水縣沂城街道辦事處朝陽官莊村的煙田里,沂水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煙葉試驗站站長朱先志正在檢查田間物聯網設備,煙農曹中剛急匆匆趕來。
“老曹,你放心,不但今年搞,以后還會一直搞!”朱先志笑著說。
老曹說的“智慧植保”,在臨沂煙區煙葉生產中發揮了大作用。近年來,臨沂市局(公司)開展田間物聯網建設,在全市煙區布局害蟲燈誘監控系統、害蟲性誘監控系統等智能裝備,實現了對區域煙田環境和煙草害蟲的實時在線監控;建設了氣象墑情監測站,采集空氣、土壤、光照、降雨等農業氣象參數并自動上傳云端,煙農可通過網頁或手機獲取信息;結合煙葉管理數據驅動中心監控預警平臺數據,對測報數據、田間監測數據進行深度挖掘,構建了準確高效的重大病蟲害發生預測模型,實現了病蟲害宏觀管理和精準預測,有效控制了蚜蟲、煙青蟲等蟲害大面積發生。同時,依托“魯煙惠農”一站式托管服務平臺,煙農通過手機下單,可以委托服務隊為示范區內的煙葉和其他作物病蟲害防控提供專業化托管服務,實現輕松防治。
“智慧植保”和“托管訂單式服務”雙管齊下,為煙葉生產上了雙保險。“我種的煙葉一點都沒讓蟲咬,多虧了‘智慧植保’!”老曹樂呵呵地說。
“今年,我們還將在示范區內安裝管網,搭配田間環境監測、土壤墑情監測等傳感器對煙田灌溉實時監測,繼續推動智慧灌溉向煙田普及,實現煙田智能化供水。”臨沂市局(公司)煙葉生產技術中心主任田雷表示。
近年來,“智慧”種煙已經滲透到臨沂煙區煙葉生產的方方面面。春耕起壟時,應用北斗導航農機自動駕駛系統,實現煙田起壟高、大、滿、直;煙田規劃時,采用“電子地圖”標注基礎設施、輪作煙田等信息,為生產布局調整、煙基設施規劃、煙田有序輪作開啟提前預判,讓種煙事半功倍;煙葉烘烤時,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實時監測采集煙葉烘烤數據,實現煙葉烘烤智能化管理,使整個烘烤流程可預測、可追溯;煙葉收購時,落實“一刷三拍”,實現煙葉精準智能收購,確保煙葉收購規范有序……
重慶酉陽育苗數據上“云端”
為著力解決烤煙育苗環節存在的管理成本高、數據采集難、技術指導不精準、煙苗質量難追溯等問題,近年來,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以輕流低代碼為依托,借助BI數字看板、大數據、物聯網等,探索全新的育苗可視化管理平臺——“酉州烤棚”。平臺為育苗環節各項工作賦能,采用輕流低代碼軟件掃碼錄入育苗環節過程數據,采用物聯網手段實時監測育苗進展情況,從而實現育苗階段全過程把控,保障煙苗始終在適宜環境生長,確保能夠及時發現育苗環節的異常并立即響應,降低因異常造成煙苗損失,實現育苗階段數字化轉型升級。
一單一碼,數據采集全面“上云”。2022年,酉陽縣局(分公司)研發“酉州烤棚”可視化管理平臺,同時利用輕流低代碼軟件開發育苗全過程生產信息填報程序。利用該程序,酉陽縣局(分公司)為全縣433個中棚、21個育苗大棚設置二維碼,在原有記錄表單基礎上,不僅新增了苗棚海拔、播種盤數、出苗率等育苗期間的過程數據,還增加了苗棚建設年份及設備異常情況等內容,實現了育苗設施設備信息、育苗過程管理信息等實時上傳、自動統計,消除了傳統育苗工作中數據填報不及時、檢查校驗滯后等堵點,為實現生產技術快速優化、操作規范嚴格落實、育苗設備及時維保提供了可能。通過對各烤煙育苗點育苗數據的統計,縣、站、點、育苗業主四級可通過PC端和手機端實現可視化管理。
科技賦能,過程管控精準育苗。“酉州烤棚”可視化管理平臺主要有以下三個功能:育苗數據分級展示功能。展示內容包括育苗棚建設數量占比圖表、各育苗點溫濕度變化曲線等信息。各級管理人員可隨時查看各育苗點環境數據,實時掌握育苗現場第一手信息,提升育苗環節的管理水平和決策效率。育苗棚環境實時監測功能。利用物聯網終端設備,對煙苗生長過程中的關鍵技術指標進行實時監測,實現對育苗棚內和棚外溫濕度數據、有效積溫統計計算、煙苗長勢影像數據的實時采集。育苗預警處理功能。支持對物聯網終端設備采集的數據設置范圍值,實現育苗環境異常自動預警。育苗點的工作人員確認處理完預警情況后,設備繼續監測現場數據,直至數據恢復到正常范圍再自動解除預警。利用物聯網終端設備實現對苗棚溫濕度、二氧化碳、光照等環境數據的實時監測、自動抓取和預警,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基于氣候變化的育苗期生長發育模型和育苗操作規范,為優化育苗資源配置、科學確定播種期提供數據支撐,真正實現“智慧育苗”。
“酉州烤棚”可視化管理平臺的推廣,幫助煙農減工降本,實現效率效益提升。今年全縣142個烤煙育苗點100%推進“酉州烤棚”可視化管理平臺應用,以信息化手段代替人工作業,育苗工作整體呈現“布局集約化、育苗專業化、管理精益化”的良好局面。
聲音
福建三明市將樂縣白蓮鎮煙農鄧賢朋:
為幫助我們提升煙葉生產工作質效,福建省將樂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從去年開始自主開發了專業化初分服務管理小程序,通過探索掌上智慧種煙新模式,構建初分數字化精準服務在線平臺。通過一部手機,我們就能享受到煙葉初分專業化服務的便利。借助這個小程序,煙站人員還能線上實時查看我們煙農煙葉初分進度和初分數量。
今年我還會選擇用手機在線提交申請,借助服務平臺就能輕松完成派工,派工對接速度快、人員素質好,真的很給力,讓我們省時又省心。
今年,這個平臺會在我們全縣推廣使用。平臺里,在庫的專業化初分人員有2900多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初分面臨的用工難問題。同時,煙葉生產移栽、采收、編煙等用工需求模塊也被納入平臺,解決了煙葉生產各環節用工難問題。
湖南桂陽縣局(分公司)煙技員尹鈺:
近年來,隨著煙葉生產智能化進程持續加快,我深感智慧煙草正在不斷賦能煙葉生產,讓管理服務更加便利、高效、精準,為煙葉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當煙種在智慧大棚落地生根,通過溫濕度管理、聯動、預警系統,基本實現了遠程化過程管理和實時監控,為煙苗健壯成長保駕護航。煙田、煙基電子化地圖,讓我們對轄區煙葉種植、煙基設施情況一目了然,即便新接手的同事,也能通過地圖對煙農煙葉種植、煙基管護情況進行有效核查。線上合同管理,真正實現合同簽訂、公示公開、履行、變更全過程無紙化管理,管理過程也更加規范、便捷、高效。在煙葉生產過程中,通過智慧氣象站、病蟲害監測站,對氣象災害、病蟲害進行實時預警,實現科學精準施策。通過咨詢服務平臺,專家線上“坐診”,為一線提供精準、精細的生產服務指導。智能化烘烤設施的建設,讓“一鍵式”烘烤遠程控制真正成為現實。同時,土地流轉、農機服務、人力資源平臺的搭建,充分調動了土地、農機、人力資源,實現了線上動態管理,確保資源最優配置。
我對智能化種煙充滿信心,希望行業能在農機智能化改造和宜地性農機方面進一步發力,更深層次推進煙葉生產作業方式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為增強煙葉生產現代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后勁提供強大技術保障。
浙江紹興市局(公司)煙葉管理員陳璇:
煙葉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人工操作。為了精準控制用工成本,助力煙農增收,我們根據近三年浙江嵊州、新昌兩個地區的煙葉生產數據,結合生產實際情況,于2023年研究開發出“煙葉小幫手”釘釘小程序。該小程序分為煙葉種植中育苗期成本、前期土地翻耕成本、移栽期成本、晾曬期成本等用工成本。煙葉輔導員只需在小程序中輸入該煙農的種植面積,就能自動測算出各環節的生產成本與收益,并做出成本控制提醒、盈虧風險提示、失控成本預警,方便輔導員精準掌握煙農生產過程中各環節的成本,實現種植效益最大化,具有較強操作性與應用性。煙農在小程序中輸入種植面積,可以自動測算出煙葉晾曬大棚面積、自然晾曬煙架數量等,避免種植環節成本浪費。
經過數據比對驗證,相關數據最終誤差小于2%,所有指標分析都比較精準,具有很強的參考性,能為下一年度煙葉用工成本測算提供精準支撐。
評論
新技術 新模式 新農人
從育苗環節的智能遠程監控系統到起壟施肥環節的北斗導航起壟機,再到大田管理環節的無人機植保飛防、交售環節的手機掃碼可追溯……近年來,隨著科技創新不斷發展,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煙葉生產新技術層出不窮、新措施不斷涌現,煙葉生產實現過程可視化、流程標準化,幫助煙農從會種煙向“慧”種煙轉變。
數字化轉型是科技賦能煙葉生產最有力的體現。近年來,行業全面提升煙葉數字化治理能力,將數字化轉型作為煙葉產業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實現路徑,將一體化平臺作為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在業務數據化基礎上,穩步推進數據業務化,持續優化流程、完善工序、提升效能。
數字化轉型推動煙葉生產流程優化,實現全流程閉環管控和決策輔助支撐,提升生產水平。
近年來,行業各煙區通過科學搜集數據,指導育苗移栽、合同簽訂、面積核查、田間管理、烘烤收購、煙葉流通等煙葉生產全過程管控,實現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
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是數據。全國各煙區通過加快探索煙田電子地圖數據采集和信息集成,建立煙田地塊及煙區基礎設施時空數據庫,形成煙葉生產數據資源“一張圖”,有利于摸清煙葉資源整體現狀,全面掌握“在哪種煙”等實際情況,高效統籌利用煙田資源。
近年來,行業通過匯聚煙葉生產中的基本煙田、基礎設施、煙農等核心資源要素,不斷優化整合各類數據,全面實現種植合同線上簽訂、種植田塊信息綁定、生產收購過程管理,推動煙葉生產由要素資源驅動向數字創新驅動轉變。同時,通過不斷深化煙葉全產業鏈數字化應用,持續拓展煙葉種植動態監測、趨勢研判、質量評估、災害防控等應用場景,推動煙葉生產精準化、網格化管理。
數字化轉型,讓煙農種煙更輕松,讓煙農享受智能化帶來的變化,加快現代生產方式轉型升級。
在簽訂種植合同環節,推動種植合同簽訂轉線下為線上、轉紙質為電子,讓“數據跑路”代替“煙農跑腿”;在田間管理環節,逐步探索“云端課堂”,實現煙葉生產標準可視化,推動煙葉生產技術標準落地;在生產收購環節,實現線上預約,減少煙農交售煙葉等待時長,讓煙農售煙更舒心……
通過梳理煙葉生產流程,完善工作體制機制,提高服務科學性,打通數據“痛點”“堵點”,助力煙農科學高效種植。全國多個煙區搭建“需求線上對接、作業平臺調度、作業線下實施、服務全程追溯”模式,構建從育苗到烘烤全過程專業服務模式,分環節組建專業化隊伍,同時促進育苗工場、烘烤工場智慧化升級,推動田間智能農機應用,讓煙農享受到智慧生產帶來的便利。
從會種煙到“慧”種煙,從在路上到在線上,從靠經驗向靠數據,背后是新技術、新模式賦能煙葉生產的不斷實踐,越來越多“新農人”從智慧煙草生產中收獲了幸福和希望。未來,煙葉生產數字化轉型、智慧化發展的道路必定越走越寬廣。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